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秦朝穿越手札(12)+番外

作者: 一千棵树 阅读记录

老厨子问我为何牛肉可以炖这么香,我当然不会告诉他,是因为他们平时把肉切太大块了,调料放得少,味道当然难以融进去了。故意把盖子揭开扇了扇,七娘走了过来。

“真是奇了。”七娘上下打量着我,眼神中却收起了嘲笑,她一言不发,吩咐人拿了大食盒过来。

最后出锅的是一碗肉沫蒸蛋,老厨子啧啧称奇:“想不到鸡蛋还可以这么做。”

叫伙计帮我把菜放进食盒,七娘却亲自帮我把食盒端起来,我走出厨房,外面恰好正午。七娘提着食盒在前面带路,一路上几次偷偷打量我。

最后终于忍不住问道:“敢问贵客,这手好厨艺,是从哪里学来?”

从哪里学来呢?依稀记得有一年妈妈病重了,那时候自己还小,老爸带着我翻遍食谱,每日变着花样做好吃的给妈妈送过去。我也是在那时候背会了做各种各样的菜谱,许久没有想起现代的事情了,眼睛突然有些酸涩。

许是见我久久没有说话,七娘忙低声说:“失礼了。”

“没事,”我说:“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你,因为教我这一手好厨艺的人,应该永远见不到了。”

七娘一愣,已经到了客房门口,我推开门走进去,韩非和张良面前的酒壶已经空了,两人却丝毫不见醉意。

七娘把那锅炖羊肉端走,对韩非笑道:“你们可有口福了。”

她出去时欠身,我朝她一笑,接过食盒在案边坐下。

“阿姮真是让人好等。”韩非用筷子敲了一下酒壶:“酒都见底了你才来。”

将三道菜拿出来,我笑道:“保准叫你不白等。”

盖子揭开香味四溢,我给他二人盛了蒸蛋,两人皆是礼仪周到向我致谢。张良依旧神情淡淡,韩非却并不似平日稳重,将羊肉和鱼品尝之后,反而露出少年人狡黠的神情:“好别致的菜肴,从没有吃过的美味。”

“姮儿可真是个奇人。”张良突然出言,他将蒸蛋往我面前推。

舌尖一触到这熟悉的味道,总忍不住想起现代的事情,多遥远,上辈子一般。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我忙仰着头扇风:“烫死我了烫死我了。”

韩非十分诧异,而张良则静静的看着我。

韩非摇头笑道:“你这小丫头真是有趣,若不是赵国的公主,我一定会请你去韩国,偏偏是赵王的心头肉。”

他停了一下,继续问我:“子房刚刚跟我说,你想去稷下学宫?”

我愣了一下,收好其他情绪,笑道:“是。”

“稷下学宫的现任祭酒是我师弟浮丘伯,凭我与师弟的情谊,即便你不参加会考,我也能让你进入学宫。”韩非说。

这不是走后门吗,我心内计算一番,还是要正能量一点。于是说:“韩兄好意心领了,不过我向来喜欢光明磊落。”

“阿姮真乃女中君子,”韩非说。

“女中诸葛我听说过,女中君子倒是第一次听。”原来刚才是在试探我,我松了口气。眼前的这个中年男人,没有对一个幼小孩子的轻视和随意,他将我当成了一个大人。韩非对我的态度,让我无端端的有些快乐。

这时韩非又开口:“那女中诸葛又是什么?”

我语塞,解释起来恐怕没完没了,于是指着他面前的羊肉,言简意赅:“吃东西吧。”

我们方才无话,酒足饭饱之后,他们两个开始喝酒了。我不雅的打了个饱嗝:“什么时辰了,我是不是要回去了。”

张良笑:“不急,我说亥时送你回去,现在还早着呢。”

我问:“那我们等会去哪里?”

作者有话要说:

第8章 开银手指

“我等会还有要事,子房带你去玩吧。”韩非的笑意微微收敛,样子又有些像我初见他那一天的稳重了。

韩非从手上取下一个玉扳指递给我:“今日与阿姮相交十分欢喜,只是明日我要先行回到韩国,往后相见之日实在难说。这枚玉扳指是我心爱之物,是公子韩非给你见面之礼。”

我郑重的收下,然后找遍自己全身也没有什么信物,总不能把头上两个绑衣服的红绸子给他吧。

想了想,我便道:“送你一首诗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念完这四句,我给惊喜的韩非拉了个刹车:“这首诗并非我所作,你也不要问我是谁所作,诗人不在这个尘世,我只是觉得,这首诗十分的应景。我没有什么好送给你的,只好把别人的诗送你了。”

韩非点点头,站起身来对我长长一揖,我也还了一礼。

张良默念了几遍,突然说:“这几句似乎只是上半阙……”

“的确,只是因为后面四句……”我噤声,因为后面几句我记得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恍惚记得后面半阙的意思是不大好的。

想了想,我说:“后面四句不好,不写也罢。”

笔墨干后,韩非将锦帛收在袖中,然后告辞离去。

打开窗户,迎面的寒风让我忍不住发抖,见到韩非的马疾驰而去,心头遗憾。

要是在现代,还能加个微信。两首诗,让我有了一种开金手指的感觉,忽然觉得自己在古代好像也混出点人样了,不丢穿越女的脸!我欢欢喜喜的想着,笑容怎么都抑制不住。

张良替我把窗户关好:“因为国内有急事,公子才不得不提早回去,他一向是政务缠身,今日能有这半日闲暇时光已是不易。”

他带着温温笑容,对我说:“等天色暗一些,你们邯郸街头会有灯会,我们可以去看看。”

七娘把碗筷收拾下去,替我们上了两壶清茶,七娘频频看我,然后送了一盘黄豆糕过来:“这是送给您的。”

“谢谢。”我彬彬有礼,七娘满脸笑容,为我们打点好便出去了。

我问张良:“你也在稷下学宫读书吗?”

张良点头:“正是,韩非公子跟着荀况先生学习时,我央公子把我带了过去。”

我又问:“所以,其实,现在学宫祭酒是你老师?”

张良摇头,露出一个难以解释的表情,像是不知道怎么开口,半晌他道:“我虽在浮先生身边学习,却并未拜他为师,只不过帮他在学宫里做些杂事。”

我有些惊讶道:“你祖父在韩国是相国,你自然也是贵族子弟,似你这样的人,竟还去给人打杂?”

张良莞尔:“七国学子皆知稷下学宫,经常有许多士人慕名前去,学术馆的辩论更是精彩,有时连齐王都会前去旁听。能在学宫打杂,已是十分幸运了。”

他越这么说,我就越想去,当即便有点后悔,刚刚就应该死命求着韩非帮我开开后门的!现在改变主意还有救吗……我往窗外望去,韩非早已不见踪影。

张良似乎看出我的小小懊恼,便故意问我:“邯郸城今夜有灯会,听说还有打铁花的匠人,公主可曾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