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秦朝穿越手札(223)+番外

作者: 一千棵树 阅读记录

过了渭河,有一家驿馆伫立在荒野当中。

门口有小二接引她,她一下马,小二就将红红牵到旁边的马厩里吃草了。红红跑了一天,身上全是泥点,一点威风也无。

怀瑾从怀里摸出两个钱递给小二:“给我的马吃些好的干草。”

小二连连笑道:“知道知道,客人放心。”

掀开帘子走进驿馆,迎面一股热气熏的她眼泪差点掉下来。同时她一进去,冷风也嗖嗖往里灌,里面的人都瞧了过来,看了一眼后觉得无甚新奇又继续喝酒交谈。

“公子今日要住下吗?”又一个小二迎上来。

怀瑾拿出一小袋钱递过去:“先上一些酒肉给我,然后打扫一间好点的空屋子,多谢。”

小二看着手上的钱,谄笑道:“公子您先坐,小人这就去准备。”

怀瑾点点头,找了最偏僻的一个角落坐下,习惯性的在店里先扫了一圈,里面的客人们看穿着大多都是混江湖的,桌上几乎都有兵器,只是看兵器的质地都是非常劣质的。

确认过四周的安全性,她将身上的宝剑放在脚边,用衣摆遮了起来。

酒菜很快上来,等小二走了,她拿出银针在菜里和酒里放了一会,银针并未变色,她才放心的开始吃喝。

肉并不新鲜,但赶了一天路,她无从挑剔;酒也非常劣质,不过喝一口下去,浑身都开始发热了。

细嚼慢咽的将饭菜都吃完,喝完最后一口酒,她准备上楼休息。

此时冷风一吹,又进来四个人,大家回头愣愣看了好几眼,才回过神。这几个人穿着华贵,头上梳着的发饰并非秦人,腰身配的宝剑也非凡品。

作者有话要说:

第140章 楚客

那几个人目不斜视的走到一张桌子边坐下,礼貌的将小二叫过来,怀瑾已经走上了楼,只听那几个人问道:“门外那匹红马是谁的。”

怀瑾立即停下脚步看过去。

小二一指怀瑾,陪笑说:“是那位客人的。”

那几个人望过来,先看了她的脸,然后望向她腰间别着的剑,目光探究不已。

怀瑾也上下打量着这四个人,年龄最长的是个约莫二十岁的青年,最小的是一个孩子,粉雕玉琢五官精致,看着不过六七岁。

“这位朋友一起喝一杯?”青年率先发出邀请。

店里的人都竖起耳朵听着这边的动静,怀瑾犹豫了几秒钟,走下楼行了一个礼:“不知有何指教?”

四人皆回礼,然后让出一个座位来,青年说:“公子气度不凡,也是秦人?不知出自哪处世家?”

怀瑾只是想问明缘由回去睡觉而已,并不欲闲聊,简洁的回复:“只是无名小卒而已,方才听几位问起在下的马,不知有何指教?”

青年给她倒了一杯酒,笑道:“公子的马比寻常的马要高大许多,我们只是想问一下在哪里买的而已,这样的好马,善骑射的人都会想要的。”

怀瑾把酒杯拿起,却没喝下去,只是说:“马匹乃我一好友相送,我也不知何处寻得。”

青年露出一个失望的神情:“甚感遗憾。”

旁边的孩子看着她腰间的剑,好奇道:“你这剑也不错,你家里应该挺有钱的,你肯定是哪家的贵公子吧,不过你为什么长那么黑?跟齐国那边的人似的……”

“阿籍,不许无理!”长者呵斥了一声,然后给她道歉:“我这小弟不会说话,公子莫见怪。”

她摇摇头,道:“无碍。”

青年又问:“公子是秦人吗?适才从哪个方向来?”

怀瑾道:“我从咸阳城那边来。”

青年面上一喜,笑道:“我们正是往那边去,不知此处离咸阳还有多远?”

她骑的是汗血宝马,一天到了这里,普通马匹估计需要更长时间,她想了一下回答:“三天便能到。”

终是有了好奇,她问:“看几位的头发着装,应是楚人,怎的往秦国来?”

那名叫阿籍的孩子嘴快,忙道:“我们去咸阳城找我姐姐。”

“原来是去寻亲。”怀瑾点点头,她放下酒杯,准备告辞:“相逢即是有缘,诸位一路顺利,我上楼歇息了,赶了一天路,着实有些劳累。”

几人又行了礼,目送她离开。怀瑾一走,青年将她刚刚放下的那杯酒端起来,笑道:“一口都没喝。”

少年皱着眉:“哼,这可是我们楚国的酒,不识抬举。”

另外两个人看了他一眼,似乎是觉得少年有点好笑,青年盯了他一眼,谆谆教道说:“人家在外如此稳妥谨慎,你该多学着些!”

少年头一歪,捂住耳朵:“声哥你又来了,在家念叨我,在外也念叨我。”

青年长叹了口气,似乎拿少年没辙。

并未将这段小插曲放在心上,怀瑾直接上楼睡觉,这一觉睡的并不安稳,门外一有风吹草动她就会马上醒来。

第二天刚蒙蒙亮她就醒了,楼下安安静静的,连小二都没起来。她披上斗篷,径直走到了外面马厩,牵了红红出来,拿颜料在红红身上刷了半天,然后又开始赶路。

一路疾驰,终于在第三天到了赵国邯郸。

因为战争,赵国各个城市都已经戒严,尤其是都城邯郸。她被拦在了城门口,拿出令牌,士兵接过反复核对了许久,她耐耐心心等着,此时突然听到一个男人声音道:“可是元锦公子?”

元锦正是她此行的名字,是赵国安插在秦国的细作,不过此人在十天前已经死了。

死讯只有嬴政、李斯还有她知道。

元锦五岁就被送到秦国,年岁身型都和她相仿,在她提出要来赵国时,各个已被抓的细作里,只有这个元锦和她的年龄差不多。且此人是相国郭开派去的人,若要成事,还是借用这个人的身份最好。

怀瑾立即回答:“正是在下,先生可是相国府的邹泉先生。”

那人一听,忙恭恭敬敬的迎上来:“等候许久,终于等到公子回国了。”

守城的护卫忙将令牌交还,打开了城门让他们进去。

“为了赵国真是辛苦公子了,在秦国待了十多年,相国大人感您的忠心,早在府上设了接风宴等着呢!”邹泉陪着笑说了半天,只见旁边的公子神色十分异常,因此小心翼翼的问道:“公子终于回到故国,想必十分开心吧。”

“是,太高兴了,终于回来了。”怀瑾一字一句的说着。

邯郸的街头,依然是从前的模样,她深深吸了一口气,忘向远处高耸的一处建筑,那是赵国的王宫。

心中汹涌的恨意一瞬间喷薄,然后又归于平静。

八年了,已经过去了八年。

跟随郭泉到了相国府,下了马,立即就有人上来伺候。

门口的小童将他们的马牵了下去,有人迎出来,笑道:“可算到了,快进去吧,相国大人已经等着了。”

被人一路相迎进去,她感受到莫大的热情,心道可惜元锦死了,不然看到这场景估计心里乐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