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秦朝穿越手札(332)+番外
“是谁指使你?燕王?”嬴政看着荆轲,目光似冰剑一样。
荆轲吐出一口血水,惨然的笑了一声,并不说话,似是有所嘲讽。
嬴政一剑刺在他肩胛骨上,在他的血肉中慢慢搅动着,冷酷的问:“是谁?燕王喜?还是太子丹?”
“秦王嬴政,不过如此……”荆轲似乎感觉不到痛一样,出言嘲讽。
“寡人会荡平燕国每一寸土地,杀掉每一个燕人,你的亲人好友皆将化为灰烬。”嬴政抽出剑,将剑递给老猎,冷哼了一声:“这样,你还觉得不过如此吗?”
荆轲沉默着,无悲无喜的看着嬴政,开了口:“我之所以没有杀了你,是因为我要生擒你,要你同太子殿下订立条约归还土地……”
这是一个很巧妙的回答,若嬴政对燕国发难,只需燕国献上燕丹便可化解。
嬴政不屑的嗤笑一声,不再理会他,朗声问道:“殿外值守是何人?”
先前在宫门口拦下怀瑾的那位副将走上前跪下,开口:“末将章邯,乃是卫尉大人的副将。”
作者有话要说: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当时写这个情节我查资料看到这段的时候我巨感动,想着尽量还原这段的情况下把赵姐加进去,写了两天才搞出几千字,敬佩荆轲!
第208章 误杀
嬴政点点头:“尽忠职守,恪守君令,今日虽情况险急,但你们仍然记得寡人的命令,无令甲士不得进殿,很好。蒙恬,你这位副将不错,日后便让他戍守章台宫。”
蒙恬俯首称是,嬴政又看向几位武将和负伤的官员,对他们感叹道:“今日寡人才知谁是忠君之臣。”
说着又看向夏福:“太医夏无且、国尉尉缭、蒙恬、吴腾大人、杨端和、小王将军……”
他说了一长串人名,唯独漏掉了怀瑾的,他说着:“你们都是寡人的良臣,秦国的栋梁,今日之事寡人会论功封赏。”
蒙恬指着其他的燕国人:“陛下,那秦舞阳这几人如何处置?”
嬴政厌恶的看了他们一眼,然后目光落在了荆轲身上。
“不要让他死,明日把这十个人全押到城门口,施千刀万剐之行!”嬴政冷然道,他一甩袖子,准备走。
这时只有怀瑾注意到荆轲满是血迹的左手拿了一根钉子样的东西,所有人都猝不及防,荆轲似乎拼尽最后的力气往嬴政那边刺过去。
一直看着他的怀瑾,眼中尚含着泪,然而见到这一举动她想也不想,立刻拦在了嬴政面前。
危险到极致,这一针下去,她必死无疑。
荆轲看着她,不知她是害怕还是心痛,眼睛里盛满了泪水。
这双眼睛……荆轲想起,当年她拉着那副棺材,在临淄的街头为自己叫着冤屈。
棺材那么重,把她的肩头都磨出血了,她是赵国尊贵的公主,却待他甚重。
这份恩情……这份恩情……荆轲想着,手上一偏,重重的扑在了地上。
禁卫军的剑涌上来,十多把利剑穿胸,是活不下来了。
荆轲喘息着,眼睛落在她身上,最后的最后,只对她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瞳孔便沉寂下来。
“阿姮,你疯了!”虽是怒骂,心底却是狂喜,嬴政将她半搂在怀中,她奋不顾身的挡在自己面前,隔绝了扑面的危险。
怀瑾最后也不敢叫他一声:庆先生。
她看着荆轲的尸体被人抬走,看着殿中的人群渐渐散了,看着夏福满头是汗的诊治完走到自己面前。
夏福脸色也是苍白,可他懂得,懂得怀瑾这一刻为何是这样凄凉的神情。
“主子……”夏福担忧的小声叫了她一声。
“阿姮,是不是吓着了,我带你去安静的地方。”嬴政顾不得梳洗,拉着她的手要带她走。
怀瑾惊了似的抽出手:“不、不……我要回去了……回家了,还没吃饭呢。对,我要回家吃饭了,还等着我……”
她似乎有些语无伦次,尉缭觉出她有些不对劲,上前道:“今日变故太多,阿姮恐没回过神来,陛下容她回家歇一歇。”
嬴政微笑着,脉脉看了她一眼,见到殿中还有人在,遗憾地收回目光,随着老猎回了寝殿。
尉缭和夏福带着她回到了家,思之和张良在那里侯了许久,眼见着快日落西山,才见到他们回来,怀瑾的神色还那么不对劲。
“怎么了?”张良沙哑的声音一响起,怀瑾似乎突然回了神,她满头是汗,看着他嗫嚅着:“我、我、我……我该死!”
张良本担心她,见她此时安然无恙,心早已放下大半。
可她此时面色苍白,汗珠如豆般滚落,身上还有些血迹,让他仍一颗心放不下,可问又问不出什么。
尉缭在一旁,看着沙哑的嗓音一次又一次的响起,他解释道:“今日燕国使者在殿上行刺,是阿姮护的驾。”
张良不自觉的微皱眉头,看向尉缭。
尉缭只觉得面具下这双眼睛仿佛洞悉一切似的,他听到“韩念”说:“行刺?此等手段,看上去像是太子燕丹做的。”
尉缭多看了他两眼,觉得韩念有些洞若观火,赞道:“韩先生高见,荆轲正是如此回答的,行刺是死罪,陛下的怒火一起,燕国必不得存,他言明是燕太子指使,燕国便能轻易把此事绕过去。今日这刺客,倒真是……勇气可嘉。”
虽非同阵营,但此人是在叫人钦佩。
谁知韩念听到声音略微提高,嗓音似乎……也没有那么咿哑了,他道:“刺客是荆轲?”
尉缭微笑:“先生在燕国待过,想来是认识?”
谁知韩念只是看向怀瑾,目光隐忍,他听到韩念问怀瑾:“是你杀了他?”
“不是、不是?不是……”怀瑾手中仍然握着那把小弓箭,她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将弓箭远远扔开,鞋也不脱爬到竹席上,怕冷似的抱成一团。
尉缭觉得奇怪,不过见怀瑾神色心中倒有了几分猜想:“阿姮,你与荆轲……”
夏福白着脸,替她回答:“荆轲……原先叫庆卿,当年主子在稷下学宫时,他是主子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