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秦朝穿越手札(634)+番外

作者: 一千棵树 阅读记录

听到熊心答应救赵,赵国使者派人将礼物呈上,竟然是一只鼎。

赵国使臣说:“这是九鼎之一的雍州鼎,也是砸死秦武王那只鼎,此次吊唁武信君,赵王特让臣将此鼎奉上。”

这个鼎实在太出名了,实在意义非常,大家都伸长脖子观察着。

熊心道:“听说无人能举起此鼎,昔年秦武王辱周,欲举此鼎,却被砸身亡。”

“传说中,只有真正的天子能举起九鼎。”项伯眼睛一亮,忽然兴奋起来。

怀瑾见他望着项羽,立即明白了他在想什么。

熊心显然并不相信这个说法,反而玩笑似的看着下面的人:“此鼎有千斤,众卿谁敢去试试?”

倒真是有不少人上去,可无论怎么使力气,那只鼎都纹丝不动。只有龙且过去,把那只鼎稍微抬起了一点。

项伯给项羽使了个眼色,项羽放下酒樽,带着憋闷和不满走到了中间。

除了项伯、张良、怀瑾,所有人的眼神都如出一辙:呵呵,又来一个不服气的。

看了一眼熊心,项羽双手抓住大鼎底部。他牢牢抓住,眼神骤然一沉,双手发力将这只千斤重的大鼎提离地面。

熊心的笑容僵在脸上,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怀瑾仿佛看到了在百越时的那个小少年,将她面前的那只大鼎单手甩飞。

大喝一声,项羽再次施力,将那只鼎举过了头顶。

所有人被他的气势所威慑,一点声音都没发出来,项羽举着这只鼎在席上走了一圈,然后重重放下。他故意放在熊心席前,重重的一声响,熊心颤栗了一下。

半晌过后,大家爆发出喝彩,项羽示威似的看了一眼熊心,重新回到席上坐下。

这就是……西楚霸王。

怀瑾的心情有些低落,所有人都看到了项家的英才少主,可她看到的却是昔年的那个孩子。那个自由单纯的少年,为了家族独自站在这里,展示着他的天生神力,去威慑政敌。

宴会过后,他们回到驿馆,张良换上一身黑衣短打带上兜帽准备出门。

这几天晚上他都是这幅装扮出去,只是不知道今天去见的,究竟是吕臣呢还是刘邦呢?

只是这个晚上,张良刚出去,项伯就派人来请他和怀瑾过去。怀瑾不敢现在就出去,担心暴露了张良的行踪,只好隔着门回复:“我们已歇下,请转告我舅舅,说明日再去拜访。”

那人回去复命,可是不过半个时辰又回来:“左尹大人说,现在不过酉时,你们要是不去,他等会亲自来拖你们。”

无法,怀瑾只好穿上衣服,跟越照吩咐了一番,然后跟着这个侍从去项伯那里。

项家人找了彭城一处无人居住的宅子作临时下榻之处,怀瑾过去时,项伯正坐在凉亭里与项羽、项声喝茶。

看她孤身前来,项伯问:“子房呢?”

“他醉酒睡下了。”怀瑾在他旁边坐下,看向项羽:“阿籍今日一举成名!项氏少主的威名很快就会传遍中原大地。”

项羽也不见有多高兴,意兴阑珊的笑了两声。

她此刻更担心的是薛城那边,因此便问:“薛城那边你们怎么打算的?不能让熊心一直以那边为要挟,舅母、莺儿可都在那边。”

“放心吧,熊心没这个胆子。”项伯给她倒了一杯茶,怀瑾一喝,才发现茶壶里装的是酒。

项声说:“项冠已偷偷去薛城劝降陈婴了,陈婴是个胆小怕事的,有兵有马都不敢称王,项冠一定能把他拉到我们这边来。”

项伯说:“暂且让熊心得意几天。”

项伯的脸上有某种厌倦,是对权利的厌恶。

怀瑾低下头,项梁一死,项伯、项声、项羽不得不站出来撑起项家。

项伯是那样洒脱浪荡的人,一人一马就敢闯荡江湖,如今也被家族、权利所禁锢在这里,牺牲了个人的快乐。

“韩国那边怎么样?”项伯问,这才是去请他们来的正事。

怀瑾说:“怀王宴席上你们已经听过了,那些明面上的话听听就好,真实情形,小庄应该都如实告诉你了。”

“那么颍川那边的形势便是已安稳下来了,”项伯点点头,沉吟了一会儿,说:“既然故国已复辟,让子房来项家吧,二哥临去前留了信,让子房担任楚国的令尹。”

项伯不会说出这种不容商量的话,想来应该是项梁的原话了。

怀瑾苦笑一声,张良此刻正在和你们未来的死对头会面呢,怎么会答应来楚国?

她抬头:“子房对故国仍有不舍,不如你明日亲自跟他说,我在家也会多劝着一些。”

听到她的回答,项声忽然和项羽对视一眼。

怀瑾留意到这一下,忽然警觉起来,眼前这三个人似乎对她隐瞒了什么事。

酒刚喝到一半,侍从忽来请项伯:“范增先生请您过去。”

项伯只好把酒放下,起身跟过去。

怀瑾喝着酒,叹息:“这些年数舅父最疼我,没想到……”

说到这便哽咽了,她看向项声:“表哥,舅父去前,可留下什么话?”

项羽的眼睛转了两下,随即闭上嘴扭过头。

项声则说:“父亲被救回时,就剩了最后一口气,只留下一封信,其他的什么都没来得及交代就去了。死了都没闭上眼,我知道,父亲不甘心。”

“信中……可提及我?”怀瑾试探性的问道。

项声摇摇头:“那封信是出征前就写好的,以防兵败身死留不下遗言,上面只是交代了一些军政大事。”

她不太相信,她和项声亦是相熟,这位表哥天生就是混官场的,她太了解项声打官腔什么样子了。可对方既隐瞒,她就不好再追问,只是哀戚的点点头。

转头看项羽,怀瑾淡淡一笑,举起杯子:“出征在即,我在此先预祝你凯旋了。”

“多谢姐姐。”项羽咧嘴一笑,喝完一杯酒,那笑容又转瞬即逝,项羽叹息着:“熊心让宋义为上将军,铁了心要压我,这一仗还不知如何是好呢。”

看着项伯刚刚离去的方向,项羽对她笑笑:“想必范先生刚刚把小叔叫去,就是商量这件事情。”

他会打仗,却不善政治,因此都是范先生他们把计策商量好了才告知自己去执行。

“要是一早跟陈胜似的称王就好了……”项羽低下头,孩子气的嘟囔一句。

项声看了他一眼,不赞成的摇摇头:“称王哪是那么简单的事。”

项羽飞快道:“有什么麻烦的,谁拳头硬谁说话!”

“如此不过莽夫之勇!”项声摇摇头,觉得堂弟有时候还是跟孩子似的长不大,因此失笑:“都娶妻了,还和以前似的。”

娶妻?怀瑾追问:“何时娶的妻?”

“赵王歇之女,三个月前送到了薛城,彼时叔父的意思是战中诸事不便,将昏礼省去,放我三日假在薛城陪她。”项羽撇撇嘴,像是在说与自己不相干的事一样。

怀瑾笑出声:“你不高兴?是新娘子不好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