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嫁病公子(245)+番外
显然只是惊惧了一瞬,便回过神来,显然不甚在意的朝那绯衣男子走去。
绯衣人痴痴然睁开眼眸看着手中的琵琶,柔声道了一句:
“弦断了……”
那女官错愕了一瞬,颤颤的道了一句:“殿下,要找人接上么。”
她在征求他的意见,小心翼翼的抬头望着这个美的无法形容的男子。
神秘的七殿下,西凉女国的神话。
上层贵族女子,或是女公卿们都想霸占的男子呢,可是他行踪诡秘,让人捉摸不透,就算是这么近她也不得而知他究竟再想些什么……
女官倒吸一口凉气,抬眼惴惴不安的再看了一眼男子。
“不必了。”薄唇里溢出三个凉薄的字,他扔了琵琶,慵懒地一理衣袍,朝殿外走去。
这里,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他真正在乎……
“惊得神鬼如画目,借得潘郎一缕魂——”
宫殿门口传来男子鬼魅妖冶的声喉,那女官猛打了一个寒噤,冷眼看了一眼地上东倒西歪的女子们,一脚踢开那琵琶,吼了一句:“都起来!”
显然那些人都自顾自的睡,并不管这女官的叫吼。
——
顾九编织了一个月的草篮子才凑够买面粉的钱,这些天她靠着挖地里的土豆度日,她不会狩猎,更不会骑射,只能挖些野果子,寻些土豆或者其他能食用的野菜,这日子的确过的艰难,但若是想过又有什么困难不可以面对。
她第一次去镇南是阿林哥给她指了路,要她进镇后去找去镇南的马车。
现在是夏季,猎户们都很忙,要储备入冬的食物,所以夏季里没人敢闲着,她不强求别人能给予她关心,村子里的人对她这个外来客,已经是够好的了。
顾九知道自己也要更快的找到一条赚钱的方法,不然寒冬来临,她只得饿死。
顾九去镇南,买了一大袋面粉,瘸着腿抱上车,然后回了镇子,又随着回村子的车,回到家里。
数日后,她寻了木头做了一辆手推车,车上放着炉子和油锅,她炸起的油条与油饼。
中秋将至,再过不了一两个月草原的寒冬就要来临了。
她要在这两个月内,买到足够她过冬用的东西。
每日凌晨她推着车,一瘸一拐的去镇子里。
很早的时候她就借着集市上一家羊肉店面的灯,揉起了面团,将炉子生燃,又将油锅烧开。
油条,油饼,她做得很粗糙,她不再是那个细腻的女子,没有了做混沌的心情,或许也没有了那时候将馄饨奉上的小心翼翼……
她胡乱的捏,胡乱的炸,只是她没有想到,她随便做的油条,胡乱的包着些野菜根裹了些盐味的油饼,那些人竟然吃的津津有味。
她有些瞠目结舌的望着那些人,他们大口的吃着她炸的油饼与油条,大口的喝着马奶酒,看样子很是惬意呢,顾九重来不知道她做的东西,能吃出这种“风情”,这里的人真是豪放的让人看着就舒坦。
中原的小家子气子的男人啊,真是,不值一提呢……
有些事情,不提也罢……
她黯然的垂下眼,片刻的失神过后,低头继续炸着油条、油饼,又沉默的招呼着客人,这里除了汉语还有其他语言,她听不大懂的。
许久之后,她才懂,这里的人……
他们热爱生命,感谢生命之神赐予他们粮食,水源,再糙的东西都吃得下,何况,顾九做得东西的确好吃。
顾九得生意的确很好一文钱一根油条,一文钱一个油饼,很便宜,这种东西在中原或许要卖上两文或者三文,这里只需要一文钱。
没有三、四天整整一袋面粉就全部做完了,顾九又得瘸着腿去镇南买面粉,她一面挣钱,一面攒钱。
时间过的很快,抬眼一野的绿色褪去,渐渐青黄,夜里的气温也渐渐的可以冻人了。
草原的冬季近了……
长安这方靳南衣升为四品侍读的消息在翰林也传开了。
寡月还是没事的时候往藏经阁里跑,与於思贤一起编修集丁部。
於思贤想起那日,这人竟是看也未看那帖子一眼,便离开了。他摇摇头,九姑娘何其幸运又何其不幸……
幸运的是,遇郎如斯;不幸的是,红颜命薄。
靳公终是没有开口让郑裕安进靳公府,寡月知道一方面是因为谢氏,一方面是因为靳公老了,图个家宅安宁。
不过,他与靳郑氏有约,与南衣有约一切尽力而为。
即使顾九死了,他也要她堂堂正正的成为阴寡月的妻子,入阴氏祠堂。
是的,是阴氏祠堂。
罪臣,又哪里来得宗祠?
寡月握着墨玉笔的手猛地一震,十七年的旧时他会一一来查,南衣的执念,他的执念一一来完成。
欺负小九的人,他也绝对不会放过……
他想起那个一身黑袍,散发着阴寒之气的男人,他就难掩心中怒火。
九儿,他的九儿,他笃信那人囚禁了他的九儿!
☆、第二十二章 远征西凉
雪白的宣纸上滴落一滴浓黑的墨,少年的身子震了数下,清澈的眼里满布痛楚,连眼睑也变得鲜红。
孤苏郁,新仇旧恨,他都要他一一偿还!
於思贤感受到一旁少年的颤动,偏过头来瞧了身旁人一眼,看到寡月失神痛楚的脸,他叹息的摇摇头。
九九重阳那日,长安城中的许多官员都应邀去萧太傅家中,长安萧家的菊园所产之菊,是大雍数一数二的,以往萧时在重阳的时候便喜欢考家中儿女之学问。
从九月初八的时候萧太傅家中就来了一些应邀而来的京城雅士名流。
原是萧时想将这次的萧府重阳菊展办得大一些,故,在重阳未至之时就命儿女们四处下帖子。
萧时自觉自己老了,如今回想起十七八年前与长安七贤士在一起的场景,徒生感慨罢了。
那时候他也是意气风发的男儿,那时候的他初见殷离人的时候也是京城九月,从城门到皇宫一路的菊影斑驳,四处散发着醉人清香。
只是,长安七贤士的命运,终是让人唏嘘,如今在朝的也仅剩下他萧时。
一褐衣长衫的男子从菊园走来。
“太傅大人。”
那青年幽幽地唤道,人已从园子里的鹅卵石小径上走来。
萧时收回思绪朝凉亭外一望,待瞧清楚了才唤道:“相爷。”
那褐衣人一掀衣袍,在萧时面前坐下,并未多说什么。
萧时伸手去给谢赟奉茶,温热的茶水奉上,许久,他才轻叹了一句:“天下太平喽……这日子过的也清闲了……”
谢赟伸手接过萧时的茶,一瞬蹙眉,他抬眼,一阵清风拂面,菊香四溢,他轻闭眉目,末了睁开眼,就瞧见天空几许南飞的大雁。
这样的日子,北方已是冬季了吧,这一年也算是太平了,下一年呢?以后呢?
北方的游牧民族不会选择冬季开战,那么来年的春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