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药窕嫡女(291)

“既然皇上还未下旨,那这事便还有转圜的余地。”

柴侧妃咬了咬唇,一把拉过沐子荣的手,“走,我们现在就进宫,豁出这张老脸不要,我也要求皇上收回成命!”

什么军功什么荣耀她都不想管,她只是不想让儿子就这样离开,当年政变的血腥她可是亲眼看过,沐子荣根本没打过仗,学什么别人去立军功,那可是拿命来玩。

军功这条出路可是一般寒门小将的做法,她的儿子身份高贵,岂能去冒这个险?

“母妃,你在说什么?!”

沐子荣也动怒了,一把甩掉柴侧妃的手,正色道:“皇上已经允了,岂能儿戏?你再这样求去,我们整个沐亲王府都没有脸面!”

说着,沐子荣又转向了沐正峰,沉声道:“父王,儿子多年蒙你庇护一直过得舒坦,许是这日子过得久了,反而没二弟这般本事,能得皇上重用,如今东郡谋逆,罪臣当诛,儿子效力军中,正是一展所长的时候,还请父王不要阻拦,成全儿子的心愿!”

说到这里,沐子荣已经长袍一撩,重重地跪倒地沐正峰跟前,那坚决的眼神,刚毅的面容,都在诉说着他的决心--他定要出征望城!

“子荣!”

柴侧妃在一旁急得跺脚,死咬的唇瓣血色褪尽,眸中俱是焦灼。

看沐子荣这架式,没一个人劝得住他。

“子荣有这份心,我们都应该为他骄傲。”这时,王妃淡淡地开口,“王爷,你就允了他吧!”

王妃也不过是借坡下驴,不同意又能怎么样,皇上都允了,君无戏言,想必圣旨很快便会下了。

柴侧妃银牙一咬,射来一剂冷光,不是自己儿子王妃自然不上心,或许还巴不得沐子荣死在望城,这才遂了他们母子的意。

幽竹全无了主意,只是看向沐子荣的眸光中盛着盈盈泪水,显得凄楚可怜。

郑芳宜鄙视地扫了一眼,眼珠子却转个不停,或许沐子荣这时走了也好,幽竹的孩子能不能顺利生下是个未知,若是生了个男孩……那抱到自己跟前养也不是不可以,反正如今她也没孩子。

嫡母养妾室的子女,那对妾室来说可是天大的福份,而且女人生孩子无疑是在鬼门关里走了一圈,幽竹熬不熬得过来就很难说了。

想到这里,郑芳宜不由垂了目光,眸中闪过一丝诡异的笑来。

沐正峰瞪了一眼王妃,目光又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却在沐子宣那里微微一顿,“子宣,你以为呢?”

锦韵在桌下的手暗暗捏了沐子宣一把,王爷的问题真不好回答,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是错。

若是沐子宣赞成沐子荣去,不免会让王爷凉了心,说他不顾念兄弟手足;若是不赞成,但又未免不识大体,惹人生嫌。

锦韵微微皱眉,王爷素来就与沐子宣不亲近,如今这样问他又是什么意思,一个考验?还是为了抹平心里的不甘与不愤?让自己内心稍微好受些?

沐子荣可是王爷最疼爱的儿子,这在王府根本就不是秘密,相对于没有享受过几天父爱的沐子宣来说,沐子荣已经幸运很多了。

沐子宣回握了握锦韵的手,暗示她不必担心,这才站起了身,缓缓道:“这次出征的机会是大哥求来的,我认为他之所以这样做,也是有几分把握的。”

“喔,怎么说?”

沐正峰挑了挑眉,连沐子荣也抿唇看向了沐子宣。

“郑太尉统领军权,大哥在他辖下已久,想必早已经学到了几分本事,但苦无用武之地,而这次东郡谋逆,皇上势必会派兵镇压,这便是一个机会;再者,大哥与大嫂伉俪情深,说什么郑家也会照顾大哥几分,绝不会让他轻易出事。当然,若是能凭借这次出征闯出个名头来,那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与将来大哥飞黄腾达,官路亨通便息息相关了。”

沐子宣一口气说出这许多话来,却都是从侧面来分析看待问题,沐子荣想要争功,他不拦着,有本事的人早晚会出头,他没必要搞小动作。

被沐子宣这一说,在场众人眼中都划过一抹深思。

沐正峰沉吟半晌,才转向沐子荣,“这次出征你可是有把握?”

“自然是有的。”

沐子荣唇角微勾,自信似乎便从来没有离开过他。

“快起来吧!”

柴侧妃似乎也想通了其中的关节,心疼地扶起沐子荣,戚戚道:“虽然有郑家帮着你,可母妃还是担心你,万一……”

“不会有万一的,”郑芳宜也上前一步,看向沐子荣的眸中荡着几许情意,殷切道:“子荣,我一定给爹爹说,请他让人保证你的安全,好男儿志在四方,我不拦着,你出征可以,但一切以自身安危为重,我会在家里等着你的!”

“照顾好自己。”

沐子荣也对郑芳宜点了点头,话语中难得有着一丝温柔体贴,仿佛真如临别的夫妻,那万千言语尽化作了那对视一眼的温情之中。

沐子荣出征的事情似乎就这么敲定了,没过多久,皇上的圣旨便到了王府,半个月后率军出征,而那时已是五月末了。

沐子荣将要出征,全府上下都没闲着,沐正峰忙着在朝中打点,柴侧妃便细细叮嘱收拾整理,郑芳宜回了娘家很多次,务必要将各关节打通,让沐子荣平平安安地去,再完完整整地回来,一根头发都不能少。

倒是幽竹很闲,闲得似乎大家都忘记了她,只留她一人在苑里安静地养胎。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沐子宣掌着漕运,皇上又特下旨让他负责军队粮草的筹措,这一段日子他也是忙得脚不沾地,常常深夜归家,天不亮又出门,看着他日益消瘦,锦韵心疼不已。

好在一切终于置办妥当,一转眼便到了沐子荣的出征之日。

那一日,郑太尉与沐亲王爷都在城门送行,锦韵没有去,只听说那场面恢宏,声势浩大,三军齐声高喊,声声震天,军威与军心都达到了空前的统一。

当然,锦韵希望这不是表面现象,也盼着这场战争快些结束,百姓过回安乐平和的日子。

日子一天一天往下过,望城的战报也不时地传往京城,东郡一动,西郡和南郡也趁势而起,北郡动向尚且不明,但不保证他们有坐收渔翁之利的打算,如今三方危急,整个大辰似乎都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比起临近三郡的省份来说,京城还算安稳,有朝廷出面辟谣,抑制奸商,平定米价,京城的百姓尚还有一丝安乐。

望城那边,听说沐子荣只在初时打了一次胜仗便节节败退,若不是东郡王等着其他三郡一同起事,抑制着大辰的四方来军,说不定早就打过了江,攻下了望城,前线的境况不容乐观。

顾清鹏在梁城镇守,倒是在无意间抑制住了西郡北上大军的咽喉。

而与南郡相邻的彭城倒是由郑家一位将军镇守,听闻是郑芳宜的一位堂叔,两军交战,胜负参半,倒也算不得个喜讯。

上一篇: 万花医仙 下一篇: 鱼跃龙门(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