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原配嫡女(127)+番外

作者:弥生凉 阅读记录

显然是对直隶码头和郑家船只熟悉透彻。

黔首号是郑家唯二的两艘客船之一,大多为京中或江南等高门大族所用。

其身长六十八米,分上中下三层,有船舱三十余间,顶层船舱分为四间,每一间一分为二,里间休憩,外间待客。大多是豪门贵族中身份贵重者居住。

中层仅有一间里屋,且八间为一套,为一船舱,中有待客之处,稍显狭窄。

最下面一层,便为大多奴仆所居,且为通间大房,每间可容二十余人。

“不知几位可还有需要?”在将孟世子与温宥娘一行在顶楼安排妥当之后,郑洵便问道。

孟世子是坐惯了黔首号的人,住在房间亦是老位置,因此并无其他要求。

便是张谨,因极少下江南,且往日因携带人少,算是从未坐过这等楼船,便道:“多谢。”算是对这等高级的房间并没有其他意见,十分满意。

只温宥娘一路打量着上了三楼,这时才问道:“楼船中可是有小船放置?”

直隶至江南,虽是人工修建运河,然亦避免不了水难,且又因难以彻底防火,因此大多大船之上都安置有小船,以便出事之事逃命。

温宥娘这么一问,郑洵便道:“自是有的,且在尾端。有帆船八艘,每艘可载动三十余人。”

孟世子与温宥娘一行,不过二百余人,若真遇上什么事,八艘帆船绰绰有余。

温宥娘听闻后,便点了点头,不再多问。

待郑洵下去,温宥娘才与坐在一道的张家四爷道:“四舅舅,我们可能上了贼船了。”

张谨闻言,眼睛瞬时睁大了许多,看着温宥娘道:“怎了?可是从何看出?”

温宥娘将玉佛之事说了出来,分析道:“说来亦是巧了,郑家前一日将玉佛送到直隶,第二日孟世子便赶了过来。这与郑家与他相约的,待货到之后送往国公府相违背。”

除了这一点之外,温宥娘又将孟世子此行为何出京打听到的说了一番,“说是老国公爷令世子出来避避风头,然而孟世子与戚世子往日本就相交甚厚,便是因故打了一架,以老国公在勋贵之中的威信,皇后娘娘对孟世子的喜爱,又何须让自己的孙子避风头?”

“侄女是怀疑?”张谨想了想,也没想出什么出来,只能问道。

温宥娘是怀疑孟世子并非是因与戚世子之间的恩怨才离京的,而是被人所诱骗到了直隶。

当然,仅是把孟世子骗到直隶并不是对方的目的,所以才有了玉佛之事,便是为了将孟世子诓骗离京更远。

离京城里远了,想要做什么,倒也好下手。

温宥娘的话将张谨给听得有些发笑了,忙道:“侄女恐是想多了。若是真有事儿,事关世子,郑洄怎的不会说出来?要知道在郑家的船上出了事,郑家也是逃不脱的。”

要在郑家的途中出不了事,待下船之后,与孟世子分开,也是足以避免被孟世子身上的麻烦波及。

“何况报案也实属正常。”张谨道。

郑家两府为家主继承人之争并非什么鲜闻,但家族相争也并不代表会永远内部解决。

就像如此回玉佛之事,更是涉及到皇后娘娘的寿辰礼,因事关重大,请官府插手亦非不可能。

毕竟两府相争,要真想将事情查下去,查个明白,请官府插手才是明智之举。

商人之家与官宦之家不同,商人重利,虽亦重名声,然而与官宦之家侧重点并不一样。且在名与利之间,商人更倾向于利。

玉佛之事,虽是孟世子想要将玉佛献给皇后娘娘为生辰礼,出了纰漏事关郑家声名,但到底只是孟世子私下里替皇后娘娘准备的,并非是各地官员要求护送的贡品,名声影响亦不是多大。

然而若是东西府之争,却是关系到东西两府以后在郑家诸多事物之上,甚至于是利益之上的决定权与分配权。

因此两厢对比,却还是两府争权要重要一些。

“此两件事不过是凑巧罢了。便是运河之上,也少有水匪。且郑家与漕运牛家交好。就是水匪,亦要给郑家几分薄面。从直隶至江南途中,当是顺利的。”张谨最后道。

虽四舅舅这般说亦是有理,温宥娘心中却是有些放不下心来,然而也知道无凭无据要说服对方太难,也只能点了点头,便不再说孟世子之事。

张谨见温宥娘神色,也微微叹了口气。到底是小娘子,这些年过得也不易,养成了一副过于谨慎,又多疑的性子。

“不如将咱们府上的家丁分开了来,也当是以防万一?”温宥娘无法说服自己不往坏的方向去想,最后跟张家四舅舅恳求道。

张府一行人,每人身边都跟有贴身伺候的丫鬟小厮,又是在郑家的船上,要用着家丁的地方甚少。

温宥娘要坚持,张谨也不反对,毕竟侄女也是为了他们自家的安危着想。

只是这样却要先与孟世子通一声气,不然张府的家丁突如其然的要插进孟家的护卫当中,也难免会引起别人怀疑,甚至反感。

温宥娘见张谨同意,忙道:“多谢舅舅!”

张家四爷正准备道毋须客气,身体却突然往前扑了一下,把话吞进了喉咙里。

旁边的几人的身体也因脚下的晃动而身体摇晃起来。

等过了好一会儿,晃动才缓了下来,却也依旧不曾平静。

以前坐过大货船的温家四爷安抚众人道:“起航了——”

☆、第074章 南好风光

孟世子听闻张府意欲将家丁分散了开来,心下十分不解,便来寻温宥娘解惑。

楼船的顶层除了两家并无外人,温宥娘便请了孟世子在外室中品酒。

“不知孟世子对玉佛之事有何见解?”温宥娘坐在一边榻上问。

孟世子一听,先是眨巴了下眼,随后似乎是领会了温宥娘话里的意思,啧嘴道:“郑家那点子事,谁不知道?”

言下之意便是郑家内部之争,才导致了玉佛之事了。

不过温宥娘也没真心想问孟世子对玉佛之事的看法,她不过是为了给家丁之事给个由头,好忽悠他罢了。

“可若不是呢?”温宥娘问。

孟世子虽是纨绔子弟,然而也不是智力有碍,怎得听不出温宥娘的言外之意,加上本就有些惜命,听到这话一下子有精神了。

“温家娘子这是何意?”孟世子忙问道。

温宥娘并没有回孟世子的话,只是看向站在孟世子身后的贴身小厮。

这小厮温宥娘眼熟得很,就是在郑家铺子里大张旗鼓的闹着郑家把孟世子给皇后娘娘的寿礼弄坏的那一人。

按道理来说,小主子身边的小厮,多是长辈们所赐,大多比跟着的人年纪要大,或者比之沉稳。

然而这个小厮的言行,却让人琢磨出了不对味儿的地方。

至少温宥娘没看出他有什么地方比孟世子年纪稍长,或是沉稳半分。

“恩。不知世子身后那位,可是国公爷所赐?”温宥娘转而问道。

上一篇: 鱼跃龙门(重生) 下一篇: [穿越]女中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