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虞我嫁(399)+番外
虽然得罪一个孟太后之后,似乎也无所谓再得罪地位不如孟太后的舞阳长公主,问题是舞阳长公主之所以此刻会出现在这里,又句句帮她说话,八成是受了屠如川的托付。
那位世叔以德报怨,不计较曾经被盛家大大落了面子,忙前忙后的给她操着心,她总不能坑他一把做回报吧?
这会听着孟太后叮嘱:“那你三天后就再过来次吧!那天十四她们也会来,女孩儿们多了热闹,哀家现在精神短,也就看着满堂少年女孩儿叽叽喳喳的方才觉得身上爽快些。”
见盛惟乔恭恭敬敬应下,舞阳长公主笑道:“好像母后方才说,这小姑娘这回还有姐妹同行?”
盛惟乔暗暗叫苦,把她拖进这浑水里来了,难道连盛惟妩跟公孙应姜也不肯放过吗?纵然心里急的很,却也不敢不答,硬着头皮道:“回殿下的话,臣女是随长兄来的,还有幼妹惟妩、侄女应姜同行。”
长公主就说:“那一块带上吧,给母后这儿添些生气!”
又对太后笑着道,“三天后跟碧筠她们认识了,开年之后碧筠的生辰,也正好请她们过去吃酒,可以多收份寿礼——母后您看,我可没白让碧筠喊一声表姐,这可是处处替她着想呢!”
太后笑骂道:“堂堂长公主,居然算计起人家小姑娘来了,传了出去,哀家都要被人编排!”
就跟盛惟乔讲,“你别听舞阳的,跟你开玩笑呢!到时候十四生辰,你们人去就成了,小孩子家家的,有什么寿礼不寿礼?自己平常做的针线拿一份就是心意了!”
盛惟乔尴尬的笑了笑,她手里不缺钱,这次楼船北上,盛兰辞夫妇也专门放了几件稀罕物件,就是给子女用于重要交际的。所以对于舞阳长公主所言的“寿礼”她不担心,她担心的是刚刚听说了孟家的复杂,居然就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跟这家人打交道,真是想想就觉得前途坎坷!
不过盛惟乔也疑惑:“太后不是说了要我今儿个过来给碧水郡之事的答复的吗?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提到?”
就听太后问舞阳长公主:“对了,圣绪跑出去这么久,这么还没回来?他才得了去痼疾的方子,可禁不得折腾!”
这话在南氏跟盛惟乔听来就是心头一凛,才进宫的时候听说舞阳长公主是带着小儿子宜春侯一块觐见太后的,之前进这偏殿时却只看到太后跟长公主,还以为宜春侯或者是不想跟女眷照面,故意避开了。
哪知太后现在这话的意思,却是要把他找回来?
再联合舞阳长公主方才询问盛惟乔是否婚配的话,两人均怀疑,太后跟舞阳长公主,是否打算撮合盛惟乔与这位宜春侯?
“但这不对啊!”盛惟乔不认识宜春侯,南氏久在长安,对这位多少听过几耳朵,此刻就暗自诧异,“长公主殿下膝下三女一子,好不容易才得了个男嗣,偏偏胎里带了痼疾落的地,打从出生开始,没吃饭先吃药,自来疼的跟什么似的!虽然这两年为了给这位侯爷治病,压根没功夫给他说亲,所以耽搁到现在,这位侯爷也有十九了,却还没成家,但以长公主殿下的为人,对于唯一的儿媳妇人选,必定是挑剔了再挑剔,绝不可能轻易定下来的!”
南氏倒不是觉得盛惟乔不好,不然也不会主动说出徐老侯爷看中盛惟乔做徐家孙媳妇的事情了——怕盛惟乔被太后或者长公主说给其他人家——她只是认为,按照舞阳长公主给宣景帝献舒氏姐妹以固宠的做法来看,这位长公主殿下,对于儿媳妇的家世,应该是很有要求的。
如此,盛惟乔的娘家,有钱是有钱,官职却不高,出了南风郡,更没什么权势好谈的,这情况可未必入得了舞阳长公主的眼啊!
南氏正思忖间,就听舞阳长公主叹了口气,说道:“虽然还没好全,但那位老太医着实圣手!这几天药吃下来,圣绪到了冬日就咳嗽不止的毛病,总算好了大半,如今若非情绪大起大伏,半天也才咳几下了。从前这季节,他根本出不了门,成日关在烧着地龙的屋子里,尚且吃不消,如今总算可以出门走走,想来是舍不得回来了!”
太后闻言,也露出怜惜之色,道:“这些年苦了这孩子了!好在如今总算得了对症的方子,等把这痼疾去了,你再给他娶上几房妻妾,过两年孙子孙女儿多了,你的长公主府啊也就热闹喽!”
舞阳长公主笑道:“儿臣这些年来日日都盼望着那一天呢!”
——这应该不是要让我去做那宜春侯的“几房妻妾”之一吧?
盛惟乔忐忑的分析着,正自彷徨,这时候外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她还以为是宜春侯回来了,结果却是一名内侍快步进来禀告:“静淑县主于宫门求见,道是专门给太后娘娘做了件衣裳,想亲自奉与太后娘娘!”
舞阳长公主闻言,一挑眉,立刻道:“母后!您才说盛家小姑娘孝顺她婶母呢,这不,静淑也要来孝顺您了?”
太后眉宇舒展开来,显然是真心高兴,含笑吩咐:“还不快快让那孩子过来?”
盛惟乔也好奇的坐直了些身体:这位静淑县主,是才来长安就听说过了,却到今日才有机会一睹真容,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一百二十九章 桓夜合
半晌后,一名十六七岁模样的女孩儿,领了两个彩衣丫鬟,在内侍的引导下,含笑踏入殿中。
她梳着没出阁女孩儿常梳发式中最端庄而不失俏皮的垂髫分绍髻,钗环不多,几朵珠花,一对点翠灵芝松竹寿字赤金步摇,相对于县主的身份而言,再少的话就显得落魄了。
容貌则是盛惟乔想象中的书香之家嫡女该有的文雅秀丽:瓜子脸,修眉星眸,鼻梁秀挺,樱唇艳丽;比寻常这年纪女孩儿至少高了大半个头的修长身段包裹在鹅黄底撒绣梅花的襦裙内,海青天鹅中阔菜玉闹妆女带勾勒出纤细袅娜如柳枝的腰肢;行走间步伐轻盈,然而仪态大方沉稳,步摇上一垂三挂的坠子竟是丝毫不动。
这会唇角微勾,噙了丝淡淡的笑意,这笑容拿捏的恰到好处,减一分不够亲和,增一分则显得谄媚——现在这个分寸,正是笑若春风,叫人说不出来的熨帖舒服,衬着她通身浓郁的书卷清气,令人一见之下,忍不住要生出好感来。
“静淑,你今儿过来给母后送衣裳,可叫本宫逮住了!”上首舞阳长公主将手边案上搁着的金镶玉如意拿起来,朝她指了指,就笑,“有母后的,可有本宫的?要是没有,本宫可不依!”
孟太后忙嗔她:“不许欺负静淑!她才从碧水郡回来几天?大节下的,若把她累着了,看哀家不捶你!”
“母后这是见着静淑就不疼儿臣了!”舞阳长公主故作伤心,拿锦帕按住脸,委屈道,“说起来儿臣也巴巴的疼了她几年了,虽然没有母后见天的念着她,可儿臣又没说教静淑也给儿臣做身衣裳——就是有个帕子腰带什么针头线脑的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