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绣(373)
在村里玩的也好,一些老人常在村口聊天说话,听他们说农家的家长里短,天气农事,好多连张爷爷都不知道呢,他觉得在这里特别安逸舒服,这才是他想要的退休后的生活。村里地方也大,每日跟着李老头在地里忙乎一阵子,转转圈,比在城里锻炼的还多呢,饭都多吃一碗,精神头比在城里还好呢,晚上躺下就睡着了,再也没有失眠的事了。
“好呀,求都求不来呢,您儿子能答应么?住在我们家会不会影响您儿子的名声?要是你们商量好了就来住啊,隔壁的院子是我给自己准备养老的院子,您也看到了家具都齐全了,院子里那么多果树和花草,我爹娘他们也顾不过来,您给帮着打点一下,我爷爷奶奶有人玩,多好的事啊。”巧兰巴不得张爷爷住下呢,这才是真正的一宝呢。
“你不用管,包在我身上了,我上回就跟儿子说了,他答应了,说以后每个月来看我来,我经常带点药材过来给村民看病义诊,算我的伙食费中不?”张爷爷很通人情世故。
李家条件如今并不困难,给钱就有点打人脸了,倒不如用这样的方式给村民做点实惠,帮助村民看病义诊送药,这样的方法对李家对村民都是有好处的,也更能让人接受。
“好呀,您别赔钱就成,别说伙食费啥的,我吃了那么多好药材您都没跟我要过钱呢,提钱就生分了。您是二哥的师傅,我们给您养老是应当应分的,咱们是一家人,别说那些客气话,没意思了。”巧兰连连点头,张爷爷是个善良有仁心的老人,这样的举动她自然欢迎的。
“嗯嗯,咱可不就是一家人么?不是一家人呢我也不好住这了。村长说给我划块地做宅基地,我琢磨了一圈还是算了。白占地方不合适,我都这把岁数了,随便找个院子住下就可以了,也不用那么麻烦了。就没要,我乐意住你家,和你爷爷奶奶说说话干点活我还高兴呢,我一个人住一个院子和在城里有啥区别啊,我都不乐意住,一个人屋里都空荡荡的,没意思。”
人老了害怕孤独,张爷爷为啥老往学武那住呢,并不是那院子比他家院子好多少了,吃得有多好了,不是的。而是他老了老伴也走了,屋里院里空落落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老人很寂寞,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仁和堂,可在那难免就有人找上门看病,年纪大了不能那么使劲干了,就待在学武那侍弄菜田花草,和学武说说话听听农家的琐碎事,他觉得乐呵,日子过得也高兴。
来李家村在李家住的真高兴,这有老人,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和语言,可以沟通聊天,张爷爷本身为人厚道不忘初心,对农家子很是喜欢他们的善良淳朴,在这里他找到了久违的快乐。
第409章 神来一笔
儿子来了两趟,原是不好意思麻烦李家人伺候老爹,想接回去的,但是张爷爷不想回去,儿子看到老爹难得这样高兴,气色红润眼里都多了些明亮的光彩,不忍心说回家的话。
他也知道家里没人,只有下人,老爹和下人能说啥呀,老人寂寞,时常会想起去世的母亲,眼里那份伤痛和孤寂,常让他们心里扎心似得难受,可他们却不能时常陪伴在身边,他和师兄们还要把医术传承下去,还有很多事要做。
难得看见老爹在李家村住的这么高兴,儿子心里也特别感激李家,作为回报,他巴巴的让人拿了不少药材过来,算是回馈李家村善待了他的老父亲,两次来都没说接回去的话,不忍心让老爹回去一个人孤零零的。
张爷爷跟儿子商量想住在李家村的事,儿子心里到没有啥不高兴的,只是觉得麻烦人李家有点不好意思,说再问问李家和学武的意思。
“您就在这住着吧,那也别去,你盖个院子一个人住啊。那有啥意思,我家院子那么多,随便你挑了,回头你儿子再来我让我爹跟他说呗,他时常过来看看就成,我们家人多,也不怕照顾不好你。你是我儿子学武的师傅,我们给您养老是应该的,求都求不来呢。您呀时常给我孙子教了认个字,我们祖上都烧高香了。”李母开口说道。
李老爹也高兴地点头,“嗯嗯,留下留下跟我玩啊,是吧老太婆。”
“嗯,老张啊,你就留下吧,回头你儿子来了,我们两个老的和他说,你一个人在家住不合适,有点啥事都没人照料。我们这人多,你看我儿媳妇也是个厚道人,这么多年伺候我们老的一点埋怨都没有,如今家里条件好还有人帮着照料了,啥都不缺,你留下多好啊。帮我教教清远清刚,清远考上童生了,再往后我们全家都没有能力帮他了,您就当帮帮我们呗。”李老太也十分愿意让张爷爷住下,这样的能人你求都求不来呢,咋能不乐意呢。
“好好,我给儿子说,你们帮我说说,让我留下来啊,孩子们的功课我来,当年我儿子也考中了探花,这点孩子的事我还是行的。”张爷爷十分高兴,李家有人气热闹,有温馨,闹闹哄哄的像个家啊!
他的院子只是个院子,不是家,没有人气啊,家之所以称之为家,是因为那里面有亲人有爱啊,而不是因为房子的大小。
“那肯定的,我哥知道多高兴,他肯定想要您留下呢。”巧兰小秘密的的说道。
“不过兰子,清远值得好好培养啊,如果他再次考中秀才的话,就要离开县城,起码要去城里的书院学习才成,不然就真的耽误了。”张爷爷说道孩子的问题,变得严肃了很多。
“您认为他有多大几率考中秀才呢,这难度可不是童生那么简单了。要是这样的话,我们全家砸锅卖铁都会供他的。我就怕给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到最后他会忘了他是大青山的农家子,忘了本啊。”巧兰也有她的担心。
作为一个农家子,她希望的是清远能稳扎稳打的朝前走,年岁小啊,吃点亏失败几次不怕,这对他人生是有好处的,一路太过顺遂对于一个家境很普通的农家子来说,不是好事,真养成凤凰男了,是好事么?觉得自己天上有地下无的真的好么?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你要给他放飞的机会,不能机会都不给是不?再说他还年轻有的是前途呢,就算止步于举人,这不是还能教书么?前途还是敞亮的。咱们总有给他一个放飞的机会,雏鹰想要飞得高,做爹娘的就得有两份狠劲,当雏鹰长大后,爹娘就会离开巢穴不在喂食了,他们就必须学会自己捕食喂养自己了。”张爷爷语重心长的劝道。
“好吧,我听您的,如果他能考中秀才,就让他离开家去读书吧,如果可以就去江南书院读书,既然要选就去最好的学校读,机会条件给你创造了,后面的路怎么走就是他自己的问题了。”巧兰是个能豁的出去的人,说到做到,想干的事一定要干成才行。
“对喽,到时候我给你些介绍信,我在江南书院认识鹿山书院的院长,我给你写封信推荐孩子过去学习,保证错不了,但剩下的事就得靠自己了。”张爷爷很热心,觉得清远有机会飞出大山,就该帮一把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