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绣(639)
这些小游戏很有意思,栓子没学个啥出来,倒是秀雅和琪哥反应很快,是那种智商很高的孩子,反应十分敏捷的。
巧兰很高兴每天都和孩子们玩一会,把自己会的都教给两个孩子,还给他们讲故事,一些中外名著的故事,让两个人听得事津津有味的,特别愿意赖着她。
他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悠闲了,平时没事就扎上几针绣个团扇,因为在学习蜀绣和顾绣京绣等秘技,三个老绣娘对她确实不错,把很多秘技都告诉了他,让她勤加练习。
她打算就用团扇来练习了,绣一套猫戏图,在绣其他的东西各自来表现极大绣品的出色的地方,便于自己观察和学习。
他已经绣好了一个团扇了,拿给三个绣娘看,得到了赞赏,非常形象生动,活灵活现,尤其是眼神表现得特别灵动。
大概是这幅图给了他们信心,三人开始教一些比较难的东西给巧兰一个人了,说学生们现在领悟不了,学了也没用。
巧兰的日子充实平淡却很幸福,栓子走路还是有点摇摆,但说话已经利索了,和巧兰也亲近了起来。
传虎又开始忙碌了,跟县太爷商议过后,他又买下了农庄附近的千亩荒地,拿来种苜蓿草,扩大农庄的范围了。
回来后一直在安排把茶园的春茶允出一部分来和西洋货还有其他东西拿出来运去京城出售,听说那边铺子已经差不多了,句传威写信来说已经有点样子了,盖了三层楼,弄得特别好。
将军还支援了他一部分银钱呢,另外传威送了一些皮货过来,这是将军送给他的,品相比他们从西北拿来的还要好得多,传威瞧这很不错,就一块带回来给巧兰他们用了。
巧兰用这些东西给家里做了衣服或者裤子就用掉,因为皮货保存时间太长会不太好看了,失去光泽度,而且他们每年都有西北运来的皮货,今年因为和将军联络上了,东西的质量可比以前还要好上几成呢,也不缺这些东西了。
便用这些上等皮货,给公爹和家人都做新衣服穿,提前做好冬季就有的穿了。
李母看他又做新衣服了,想了想朝李老太问道:“娘,咱家冬季的斗篷真不少了,我想着把我的旧棉袄拿出来送给村里的穷人去,您觉得合适么?”
李老太想了想点头,“可以啊,找那新一点的,棉花软和新一些的送去给老人,那个旧的也拿着改改可以当褥子用,也是好的。我这也有几件的。”
“好啊,那我收拢起来,把旧得改成褥子或者小被子,新一些的加个里子就成,我搜罗一下去,白扔掉也是浪费了,在捡几件衣服去。”
李母过惯了节省的日子,现在也不奢侈浪费,但巧兰东西多愿意给,以前旧的衣服也是很不错的布料扔掉太可惜就送人吧。
搜罗一堆出来,玲玉和芍药很有眼色的过来了,“婶子,我们帮您弄吧,我们弄得快呢。”
“行啊,一起弄吧,弄了分开包好我去几家送过去。”
“我给您送呗。”
“不用,这活你不行,穷人也有脸面需要维护,你太小了去了不合适,人家抹不开脸不会要的。我年纪大又是多少年的老关系了,我去送才合适呢。”李母虽然没有文化,情商却很高的。
玲玉挠挠头,“还有这一说啊。”
“傻孩子,你要学的东西还多呢,这人情世故还是要懂的,不然以后可怎么跟大家伙一起相处呢,不是说你家有钱了就什么都不管不顾了,横不能你一个人住山头上去,和谁都不往来,有些东西钱是买不来的。”李母和蔼的笑了笑,说着最简单的道理。
“这倒是,我听婶子的,我给婶子帮忙扎花缝东西,我在京城又学了几种宫花的扎发,等婶子闲了我告诉婶子怎么扎。”
“好呀,等我弄完这堆东西就学。”李母要把锦缎的外罩重新找蓝平布做了套上,因为穷人穿不出去,不合适,做事要做全套。
穷的叮当响还穿这么好的料子,让人说你,还有就是没法干活,不方便。
李母是个很信心的人,把事都做的特别到位,尽量让被接济的人也感觉到有尊严,很舒服了。
虽然现在李母有钱了也不缺钱了,但是她仍然养鸡鸭和兔子,兔子养的少了,一部分卖一部分给孩子们玩。
另外就是一直坚持做宫花赚钱,每个月能转一二两银子呢,其实现在对李母来说这些钱不打紧了,但她很坚持,说自己有手有脚能动弹,不能不干活不赚钱,让孩子们瞧着都学坏了。
这种态度也会影响到孩子们,清远和清刚虽然已经有了一点功名,仍然办这个家里下地干活,清远清刚一年年大了,完全可以下地干活了,这绝对不能少,不体会耕田的辛劳,怎么能认真学习知道学习的来之不易呢,李青山很坚持这一点,认为农家孩子的本事不能丢,不能考状元了,咱还能种地吧,你得学会养活自己吧。
第707章 看望
老太太和相爷也听说了李母要送点衣裳去穷人家,也乐颠颠的把自己旧年的棉袄拿了出来,都还挺新的呢,还有大氅也拿了几件出来。
“这些个大氅可以拆了做个被子或者褥字啥的,拼一拼还是能用的。”老太太也知道农家人不穿大氅的。
“好呀,那我来改吧,这简单一些。”芍药会弄这个,主动接过来就干了起来。
他们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把这些东西都弄好了,然后有李母分批分次的送给一些穷人家去,李母选了大家晚饭以后,村里也没杀人走动了,因为天快黑了都要睡觉了啦,这会子送去比较合适。
倒不是干啥见不得人的事,他们只是为了帮助别人,也不是为了扬名立万,不好耀武扬威的大白天穿过整个村子就为了显示你给别人送了几件旧衣服,那样不合适,所以晚点过去大家脸面都好看,人家虽然穷也要在村里过日子不是,不好把人家整的欠了你八百万似得抬不头来,那不太好。
李母用了三天把东西送给了村里几户比较穷苦的孤寡老人和苦难家里,还附带送了一些孩子的衣裳,是巧兰的衣服,拿去让他们在自己改一改就能给孩子穿了。
“兰子,你还要和药膳汤么?我给你熬啊。”蕙兰问道。
“暂时不喝了吧,也没啥用啊。”巧兰还在恢复当中。
学武扭过脸来说,“不喝那个,长期喝就疲了,要是熬汤喝点时令蔬菜肉骨头鸡汤啥的就可以,不要放药材了。让她慢慢养吧。”
“哦,好,我明白了。”蕙兰点点头。
李青山回来了,拎了一只野物回来,“给,炖了吃。”
“好嘞,爹你买的啊?”巧兰拿过来准备烧水清洗。
“恩,人家从山上下来准备拿去市集卖的,我看见了就买下来了,他娘给我拿钱,我还没给钱呢。”李青山伸手跟李母要钱。
“哦,你等会。”李母洗了手这才去屋里给他拿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