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绣(952)
“我们常年不在身边,很多事都看不到,就害怕孩子偷偷学歪了,大人都不知道。”巧兰担心的是这个。
“不至于,爷爷看的很紧,李叔也经常教导提点呢。”清远温润的笑了笑。
巧兰笑着点头,“要不是有他们这样贴心的帮衬我,如论如何我都不敢离开的,孩子越长越大了,正要人指点的时候呢,尤其是男孩,一个放松就不知道学成什么样了。”
也是因为有李家巧兰才敢跟着传虎离开,否则宁可和丈夫分开也要先顾着孩子的。
“是呢,要不是爷爷我们确实转不开了。兰子过年你去拜访的时候把银票带过去,我没给那么早,担心人多眼杂,你私下里给吧。”传虎其实早就准备好了李家亲戚来来往往太多了。
“好,我知道了,你放心吧。”
下午终于忙乎完了粘豆包和黄馍馍,一家子都十分高兴,孩子们啃着粘豆包也是一脸满足,刘老爹这些日子脸上都是笑容,看到孩子们齐聚在一起,那种快乐是心底里散发出来的。
“爹,过完年跟我们去扬州吧,你一个人在这我不放心,年后威子也要走了,你跟我们走吧。”巧兰吃饭的时候说道。
老爹笑了笑坚定的摇头,目光温和而慈爱,“我知道你们都孝顺,怕我一个人在家寂寞,可我走了就剩俩孩子了,我也不放心,我不去,我在京城守着孩子们就行,不是还有清远和清刚他们么,我给你们守着家,多时回来屋里头都有人气。”
巧兰低下头眼里有些晶莹,“哎。”一时间心口有点堵,鼻尖有点酸。
传虎笑了笑,“也行,我就怕您一个人无聊么。”
“不无聊,有孩子们陪着我嘞,我好得很莫担心我。”老爹笑呵呵的摇头。
“甭担心,我们一时半会也不回大青山,还是会在京城住一段时间的,何况还有清远的婚事啥的要办,二三年不会离开京城的,我们做个伴。”李青山笑着说了。
“也好,也好。爹娘,我们不孝。”巧兰低着头脸都快埋进碗里了,不想让人看见她红红的眼圈。
“傻姑娘,现在日子多好嘞,我们想去哪玩就去哪玩,想买个啥就买个啥,不都是你们这些孩子争气出息挣来的么?有所得就有所失,人不能太贪心了,啥都想要嘞。你们好好地我们就高兴嘞。家里没事你们放心去奔前程去,我们身体还硬朗着呢。”李青山笑呵呵的说道,假装没看见孩子们愧疚的眼神。
“姑姑姑父,我会照顾好长辈们的,你们放心吧。”清远表情也郑重了很多。
“好。”
“我会孝顺爷爷奶奶的,我最乖。”妹妹举着手高声的叫嚷着。
巧兰又破涕为笑,呼噜一下她的头,得到女儿嫌弃的眼神,“嗯,你最乖。”
过年了,大家一起守岁,咩咩窝在巧兰怀里,拉着传虎给他故事,栓子也靠在一起,爷爷奶奶坐在一边小声说话,一家子难得守在一起过一个团圆年。
咩咩早就在传虎故事中安心的睡着了,栓子也靠在他们迷迷糊糊的了,传虎给两个孩子盖好被子,轻轻的给她们拍着哄他们睡得踏实一些,望着孩子们目光温柔而坚定。
“还说守岁呢,小骗子。”巧兰亲亲儿女露出满足的微笑。
小咩咩晃动一下肥肥的小身体,咕噜一句什么又睡的香甜了。
学武笑了,“你别孩子弄醒了要哭的。”
“没事,睡的可香了,扔出去都醒不了了,呵呵呵。”巧兰憨憨的笑了。
“今年咱家喜事连连是个好兆头嘞,来年必定平平顺顺。”李老太给暖炉填了点柴,笑呵呵的说道。
“是呢。”
过年这几日有庙会和不少好玩的东西,传虎带着孩子们领着老人带着家丁一通疯玩,可把孩子们高兴坏了,他们也带了妮妮一起,妮妮显得很激动的样子,巧兰叹口气有些于心不忍。
过了年就算开春了,巧兰亲自带着礼物去了婉瑜娘家去拜见了老太太。
“老太太,晚辈给您拜年了,一点小小心意您可不能推辞。”巧兰十分喜庆的给老太太拜年作揖。
老太太看到巧兰来,也是十分高兴的,连连招呼她坐在自己跟前,“好孩子,我还当你不来了呢。”
“哪能呢,我这不是家里一点事没处理完就过年了,难得老人都来了,想着家里多弄点吃的喝的热闹一回,我给您带了点碧梗米和血糯米,自家种的新粮,您别嫌弃。“巧兰笑着捧着老人。
老太太和煦的笑了,“让你看笑话了,几次都弄得很不好,哎!你就看在我这老太婆的份上别和她一般见识,好歹给我生了个有出息的孙子,他也是为了孩子才这样才钻营。”
“我能理解,您别担心,我和婉瑜好着呢,我要是记恨就不上门了。婉瑜让我给您带的信件还有银票,让我亲手交给您。”巧兰拿出了婉瑜给的东西。
海船有了钱,李祺也没忘了岳母这头,让婉瑜给娘家送一点子,没少帮衬自己,他还是记恩的。
老太太瞬间红了眼圈,“这孩子贴心嘞,哎!我这老婆子给闺女拖后腿了。”捧着信老人掉了眼泪。
巧兰心里也挺不好受的,婉瑜也有自己的为难和不容易。她握着老人的手,“都一样,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我家也有嘞。让大哥在别处帮衬一把什么都有了,您养的闺女孝顺有出息,您该骄傲呢。”
“是,你说的是,今儿一定留下吃饭,陪我老太太说说话,我还有点东西想让你帮我带回去给姑娘女婿呢。”
“好,肯定要陪您,您得赏我口好吃的。”巧兰笑呵呵的应了。
第1056章 礼物
巧兰别的也许不行,但哄老人家高兴的本事还是不错的,陪着老太太吃了午饭,又哄着笑闹了一会子,见着老太太有些困倦了,这才告辞离开。
临走时老太太让人给她打包了几本书,“送给你吧,我听说你在研究香薰做的很不错,送给你也不埋没了这些东西,老大家的太爱财了了。”一声叹息心里是有点忧虑的。
巧兰沉默着没说话,这是人家的家事,再不好婉瑜大嫂也比她年长,轮不到自己说三道四的。
“我听说你家都分家了?”老太太突然扭转话题问了这个。
巧兰楞了一下,随即笑道:“是,不瞒您,我们是小户人家,我娘家婆家都分清楚了,我祖母说的分产不分家,弄利索了兄弟不隔心,连我母亲和我婶子那头也都分利索了。后头在添置的产业算父母叔婶的,等将来在给孩子们还是怎样他们说了算,我爹娘自己留了几亩田,还有我给买的铺子租给我嫂子做卤肉搞的也不错,靠着书院买了两栋宅子,租金也厚实,我爹娘手里也有活钱了,所以兄弟们也不争这点东西。”
老太太似乎有所触动,“我知道了。”
“那我回去了,您歇一会。”
“好,得空来找我玩,你是个好孩子,婉瑜难得有个亲密的朋友,你们互相支持提点着,我们做老人的也就放心了。你跟婉瑜说,我知道她受了委屈,现在的委屈是以后的富,做人啊不能处处要抢争占先。他吃了亏他哥和侄儿们都明白呢,还得看以后,难道亲戚以后老死不相往来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