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公公察言观色,不再客套,说道:“今日我无论如何要将此女带走。卢大人若要执意回护,那就只有得罪了!”
高公公向身后使使眼色,身后数名大内高手蓄势待发。我急唤道:“不要伤害他……我随你们走就是!”
卢杞身形直扑而出,挡在我身前,道:“茉儿你退后些,我就是死也不会让他们带走你的!”
那数人的手中之剑宛如游龙出水,向卢杞直刺而去,围攻缠斗他一人。卢杞亦不敢怠慢,紫玉箫挥起,场中争斗难解难分。
我心中大骇,忆及卢杞曾挥箫打落偷袭暗器,以内力落叶留花,以及一人力挫回纥众骑等事,又稍稍放心了些。
突然间,高公公在我肩上重重地拍了一下。我被他吓了一跳,不由脱口尖叫了一声。
场中遽然生变,卢杞摔出三丈之外,手中紫玉箫亦己落于地上。我飞扑过去,哭道:“你怎样了?要不要紧?”
他面色苍白,见我安然无恙,说道:“我没事……”一语未完,却吐出一口鲜血,洒在白衣上,点点触目惊心。
我却明白了事情经过:高公公故意惊扰我,料卢杞闻我惊叫,必然收手来救,卢杞果然中计了。
我对他们怒视道:“卑鄙!你们怎能如此?”
高公公道:“兵不厌诈。姑娘还是速速遵旨,我们决不为难卢大人。”
卢杞挣扎欲起,抓住我的手道:“茉儿,不能……”
我眼见他伤重吐血尚且如此护我,心中更痛,说道:“我随你们去就是。”
卢杞将师父所赐丹药取出服下,怒视高公公道:“公公今天不妨杀了我,去向皇上复命。”
忽然有个熟悉的声音道:“高皋,够了,你给我退下!”
我回头只见太子一身青衣走来,他身后仅有一人相随,正是那东宫侍卫统领李希烈。
高公公等人连忙跪倒在地,齐声说道:“奴才恭迎太子殿下!”
卢杞似乎并不意外,面色未改,拉着我的手静静地看着他。
太子冷冷地看了我们半晌,眼眸之中并非惊,亦非痛,更非怒,却让人感觉彻骨寒冷。他对卢杞说道:“表弟,我有几句话问你。”他竟口乎卢杞为“表弟”,称他自己为“我”而不称“本宫”,是要放下自己的太子身份。
卢杞似是有所触动,亦不谦辞,答道:“皇兄请讲。”
太子说道:“你既然还记得我们幼时的称口乎,那你可曾记得当年在你险些坠马落崖,我救起你之后,你对我承诺过什么?”
卢杞肃然答道:“我曾承诺,此生助皇兄安定天下,誓死追随。”
太子缓缓道:“如今呢?你罔顾生死,又有何益?”
卢杞凝视我,握住我的手更紧了,他再转向太子,依然平静地说道:“我离开皇兄,是迫不得己,请皇兄谅解。现今圣旨虽下,但茉儿已是我妻子,我不会再将她交与别人。违抗圣旨之罪,微臣愿意承担。”此话之意十分清楚,他就是宁死也不会放开我的手。
我的眼泪滑落,对他言道:“不,茉儿宁可死去,亦不愿你为我承担任何事情。”
太子看着我的眼神变得凌厉,冷笑道:“好,既然如此,我成全你们。”
他将李希烈手中之剑倏地拔了出来。那柄剑寒光闪烁,剑气如霜,我只觉身上有冷意袭过,心知即刻就要死在他的剑下了,但我却并无惶恐之意。
卢杞挣扎而起,挡在我的身前,急道:“皇兄且慢!”
太子的目光掠过我停留一瞬,又转对卢杞冷冷地说道:“你明白了?”
卢杞的眼神无限痛楚,无奈地点了点头。生离远胜于死别,他纵使赔上自己的性命,也无法改变我之命运,不如顺从皇帝旨意,那么我们尚有见面机缘。
卢杞道:“皇兄,茉儿喜欢昆仑山中风景,我可托付师尊师姐照看她。”
太子视高公公道:“高皋,父皇的旨意可有规定要她在何处出家?”
高公公忙道:“回禀殿下,没有。”
“既然如此,你就将人交与卢杞处置。”说毕,太子便面无表情地转身离去。
高公公不敢有违,答道:“奴才遵旨!”
昆仑西面有一所道观,名日“平乐观”,乃是卢杞师姐玄清及众女弟子居所。行至道观门前时,卢杞紧握我的手说道:“茉儿,我会回京都求皇上收回旨意,让他赐你自由,你安心在此候着我……”
我知他心中痛楚难过,故作轻松地笑道:“你无须担心我。我现在的心境平和无忧,在平乐观中如此度过一生,不是也很好么?”
卢杞将我拥入怀中,亲吻我的额头,说道:“我托玄清师姐照看你了,师姐是世外高人,你跟着她,我亦可放心,若有机会,我一定回来看你。”
我点点头,随他进入道观中。一白衣女子正端然静坐。她有着一双秋水般的眼睛,似能洗涤人心,美得不带一丝凡俗之气。
不知为何,一看到她我便觉她十分亲切,心中的烦闷竟然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她看了我一眼,淡淡一笑道:“你以后就跟随我在此吧。”
卢杞拜谢道:“有扰师姐清修,深感惭愧。以后请师姐多加照拂。”
第十三章 凤阁斜通平乐观
大历十三年七月,华阳公主薨。
大历十三年十二月,独孤贵妃薨,代宗追谥其为贞懿皇后。
大历十四年五月,代宗崩。
七月中,新君李适即位于太极殿,是为德宗。他册立皇长子李诵之母,即原太子正妃王嫔为淑妃,未立皇后。
次年,皇帝改元建中,称建中元年。
建中元年的冬天,皇宫太极殿。
皇帝抬头仰望窗外飘飘扬扬的鹅毛大雪,唤道:“李进忠!”
李进忠闻声而至,应道:“奴才在。”
皇帝并不看他,依然望着那如同柳絮轻舞的天空,似是自言自语,又似是在问他:“有多久了?”
李进忠恭声答道:“回皇上,杨姑娘在外已经两载有余,如今应是第三个冬天了。”
皇帝似是并未听见,喃喃自语道:“竟己过了如此之久,是时候接她回京都了……”他转身说道,“替朕预备笔墨。”
李进忠恭声称是,早有内侍宫女将笔墨准备好送上前来。
皇帝行至御案前,提笔一挥而就,说道:“快马加急,速送往昆仑山;另传三千御林军,随朕出宫一行。”
李进忠躬身接过信笺,见信上墨迹未干,信笺末尾似是书着一个“适”字,当下不敢怠慢,急急退行至殿外将皇命宣毕。
御林军统领慎重接过皇帝的亲笔书信,向宫外飞奔而去。
京都御史府。
新任御史卢杞站立在大雪之中,一名美貌少女自他身后行来,轻轻将一件羽缎披风覆盖在他肩上。卢杞回头看她,淡淡一笑:“是你。”
那少女依偎进他的怀中,温言道:“如此大雪,你不冷么?屋子里暖和,随我进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