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被读心后我助始皇一统四海(349)+番外
他自忖待对方仁至义尽,对方却以流言步步紧逼,是可忍,孰不可忍!
君王一道诏令下去,很快,王绾父子便被卫尉军押进了宫中。
面对王绾惊慌的矢口否认,嬴政略施小计便拿到了证据:王绾之子王北为保住利益,亲自跳出来,指认其父两次派人散播流言,并揭发了王绾暗中与六国贵族谋划,欲伺陛下来日巡游之机刺杀九公子一事。
担心君王不信此言,王北还供出了府中藏匿信件之处,卫尉军很快便搜查出王绾与六国贵族密谋之信件。
嬴政面沉如水看着这些薄薄的纸张,他们事无巨细谋划着巡游途中,或以铁锥击中明赫,或以意外溺死明赫....
君王再抬眸看向王绾时,眼中已是滔天怒焰!
早因亲子背叛而瘫软在地的王绾,只喃喃道,“陛下,臣错也!原来,子叛父而人伦尽失一事,并非只出现于王族之中...陛下,臣为大秦忠心耿耿数十年,如今一时糊涂迷了眼,还请陛下宽恕几分呐...”
君王已无心再听对方狡辩半句,当即便命人将王绾以“谋害皇嗣、意图叛乱”之罪处死,并收回曾赐予他的一切官职爵位。
而王北虽因检举有功可免死罪,但王氏一族之荣耀,却是再也保不住了,迎来一个满门爵位封地全部褫夺贬为庶人之下场。
被押出章台宫的王绾,在与匆匆进殿禀事的李斯擦肩而过时,忽然心生悔恨嚎啕大哭不已。
若老夫如李斯这般,事事以君王马首是瞻,纵便王氏因废分封一事失去巨大利益,却又何尝不能如李氏这般,凭借功劳与忠心让儿孙步步高升?
若如此,何至于沦落到丢官夺爵、父子反目、满门失势之地步!
再者今日之大秦,国力已如此强大,纵便失去封地,纵便往后只有官职与虚爵,陛下,又岂会亏待我等老臣?
老夫失悔莫及!
...
可惜,无论王绾在临死前是如何百般悔恨,亦无法再看到大秦北击匈奴、南收南越西夷之煌煌盛世了。
秦始皇二十九年夏,在各地郡县源源呈来百姓的请愿下,在文武百官的再三恳求下,秦始皇嬴政带着太子扶苏与幼子明赫,开始了帝国统一后的第一趟巡游:北狩。
而这趟北狩之行,他将顺应悠悠民意,前往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封礼、前往瀚海举行祭地禅礼,以敬告天地神灵:这片千百年来桀骜不驯之辽阔草原,如今,已被大秦收入囊中!
在咸阳百姓兴高采烈的“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赠别歌声中,帝王的六马金根车在群臣与卫尉的浩浩荡荡陪伴下,踏着咸阳的晨光辚辚出城而去。(1)
第131章
入秋时节, 一望无际的金色草原上,挤满了从四面八方新郡县赶来的草原民众。
穿着大秦庶民衣冠服饰的他们,脸上洋溢着好奇而又热切的笑容, 正摩肩接踵地争相伸长脖子,悄悄打量着正中央那位身姿颀长挺拔、面容丰朗端肃的大秦皇帝。
也是他们的皇帝。
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草原百姓,从前自是见过许多换来换去的草原大王。
可他们从未见过, 有一个王, 会如玄衣纁裳的大秦皇帝这般,只消负手站在雄浑的狼居胥山之前,洒在他身上的金色阳光, 便愈发衬得他如天神降世。
真正的天神。
听闻,他们的皇帝陛下如今已逾四十之年, 在草原上,这个年纪的大王, 纵便再如何精于骑射, 亦早已在优渥的酒肉生活中, 养出一身背阔腰圆的横肉。
可眼前, 大秦皇帝陛下系于腰间的山川纹玉绶, 勾勒出他精壮而矫健的身姿;
而他看着至多三十出头、仍旧英姿俊朗的面庞,亦在向世人传递一个信号:
只用短短十来年便征服四海的强秦之主, 如今依然年轻有力。
一个龙精虎猛的新王朝开创者,正昭示着这王朝如日中天的鼎盛未来。
而草原民众, 无比欢欣于这样的未来——由大秦陛下统领的草原, 才真正让他们过上了不愁吃穿的日子。
秦国官吏不但派匠人教他们制作石磨火炕, 还派农家弟子教他们开荒耕地种高产之粮, 派少府工匠教他们各种编织技艺....
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粮食与财富,他们再也不想被野蛮的首领大王抓去, 在草原上四处策马抢劫,或是时刻担心被旁的部落国家来抢劫。
人一旦尝过甜头,就再也不想吃苦了。
草原百姓只想快些学会秦话,多学些中原习俗,再教导孩子珍惜陛下赐予的免费学堂,努力多学些秦字秦律——来日,若孩子也能成为大秦官吏,甚至,能去人人憧憬向往的都城咸阳为官,该是何等无上光荣啊!
这是草原王族统治之时,他们想也不敢想的美好盛况,是大秦陛下赐予他们的无极恩德。
这般想着,百姓们看着君王的眼神愈发变得炙热兴奋起来,暗暗祈祷着:愿龙神保佑陛下长寿无极,带领大秦永远辉煌下去!
这时,在法天地、法尊卑的古琴祭祀乐声中,已准备妥当的巫师们举着狛枝萱草,开始踏着禹步绕着山下设的祭坛碎碎走动起来,他们边走边歌曰,
“嗟!天命玄武,降而为秦兮...登彼狼居胥,以仁易暴兮...”
这道登山开路仪式并非祭祀,而是提醒狼居胥山神:天下已易主,今日我大秦皇帝来此山封禅,切勿冲撞!
这套仪式完毕后,在卫尉军的持剑开路下,长身玉立的大秦皇帝嬴政,带领群臣信步朝山上走去,扶苏亦扶着自家阿弟跟上。
原本,按上古贤君于各处祭天拜地之礼,君王当三叩九拜以敬天地,但历代先贤封禅之地皆在中原之土,自然对各地名山大川心怀敬畏之意。
嬴政这趟巡游还要前往泰山封禅,三叩九拜之礼,自当留给泰山之行。
这便是先前,各地百姓与百官的殷殷请求内容:
狼居胥山,乃是草原各国之圣山,陛下若封禅于此,必能宣扬大秦之威;
泰山,乃是三皇之首的伏羲祭祀之地,亦是日出东方之地,有庇佑社稷之山神。
以陛下远盖三皇五帝之功,合该封禅两地。
而嬴政之所以将巡游第一个方向定为北狩,选狼居胥山为第一处封禅地,自有一番扬威震慑之意——
草原居高临下凌辱中原数百年,藐视中原之心何其顽固?杀不完的草原逃窜贵族,复辟之心远胜六国贵族。
草原之民,亦远比六国之民桀骜,纵便今日秦国以仁政安抚草原诸民,又如何能保证来日,各部逃窜贵族不会重新寻得机会笼络他们?
既然草原最崇拜他们的龙神,便该睁眼好好看看,今日征服他们这座龙神所化圣山的,究竟是何人!
如此一来,中原君王首次踏进漠北之地,登临圣山深海之间,宰杀青牛白马祭祀天地,为中原王朝祈福于神灵之举——必会让他们每每心生妄念之时,不得不惶恐地想起大秦皇帝的封禅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