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后妈在六零(175)
这么着急,估计是家里可能真没什么柴火了。
余秋雁有点拿不定主意,视线在人群里扫来扫去,就看到了王蔓云,赶紧对王蔓云招手,她家男人是朱正毅的下属,对于朱正毅的妻子,她当然有种依靠感。
王蔓云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事,但事情她已经听了七七八八,也明白怎么回事,余秋雁叫她,她也不胆怯,直接就走了过去。
“小五同志,你看这事行得通吗?”
余秋雁还是挺害怕的,她长这么大,还从来没做过这样的主。
“现在不仅是我们大院在想办法,沪市其他地方都一样,只要能成,大家都是愿意付出一点风险的,下乡自己去弄柴火你刚刚已经公开透明地讲了出来,要是有人愿意去,愿意承担风险,那就明天早上七点半,大家在大门集合,一起下乡弄木柴。”
王蔓云家还要熬药吃,木柴更是断不了,所以她直接给余秋雁做主了。
“我看行,这事小余把风险都讲清楚了,大家回去也好好琢磨琢磨,要是觉得自己承担得了,那明天就早上在大门集合,要是有顾虑,那就别去,这活动是自愿的,风险也得自己担,真出了事可不能赖人,不地道。”
徐大娘是支持王蔓云的,直接站出来表态。
“秋雁这事确实说清楚了,大家回去可得好好想想,别到时候出了门不听指挥,惹了事后上门哭赖找小余的麻烦,我们大家可不答应。”
张舒兰也来了。
她比王蔓云来得晚,但该听的一件没落下。
“那就这么办。”
有了张舒兰与王蔓云的接连出面,众人赶紧散了各自回家准备。
“小五,舒兰同志,大娘,我绝对没有说半句假话,我亲戚那边确实很多木柴,也确实是供应沪市柴火的点,我能保证只要去了那边,肯定能换到木柴。”余秋雁紧张地看着张舒兰。
她不害怕王蔓云,却是有点怕张舒兰。
毕竟张舒兰除了丈夫是军分区政委,在退休前也是有职位的,这样人,余秋雁在面对时天然有点害怕。
“别怕,你说的办法非常好。”
张舒兰和善地跟余秋雁握了握手,才接着说道:“后勤部那边此时在弄煤炭,调不出人手,冬天不管我们烧什么,木柴都是必不可缺的,因为它本身就是引火的东西。”
这几天她家也快缺木柴了,刚刚吃完饭也就出来溜达一圈,看看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余秋雁的开口,给她解了燃眉之急。
“我还以为我做错事了。”
余秋雁终于露出笑容。
王蔓云与张舒兰对视一眼,没有明说,但这事要是发生在外面,绝对会被人做文章,会说偷公家财物。
但当地村民土生土长的,每年各家各户的木柴都有指标,人家节约点的,肯定剩余不少,他们这些缺木柴的,以物易物换点,在农村根本就不算走资。
但就怕有人上纲上线给人乱扣帽子。
“明天我得找些能护住大家的人一起通行。”张舒兰统筹大局惯了,还没出发,就想到了可能出现的危险。
王蔓云放心了。
她之前还在犹豫要不要跟着一起下乡,但如果张舒兰会派人跟随保护,那绝对不用犹豫,跟着大伙去就是了。
“看看哪家男人不忙,组织他们跟随。”
徐大娘也积极出主意。
张舒兰与王蔓云对视一眼,苦笑不已,这时候他们大院哪里还有不忙的男人,各家男人都忙得好久没回家了。
“瞧我,唉,要是还能有人手,后勤部也不可能抽不出人手解决木柴的事,这可怎么办,如果都是一群妇女同志去乡下,虽说不见得真会遇到危险,但要是遇上,没男同志顶着,还是不是个事。”
徐大娘担忧地看着王蔓云与张舒兰。
外面那么乱,男人都不敢乱跑,何况是她们这群女人。
“大男人是找不到了,不过我们大院还有不少身手也不错的少年郎。”张舒兰想到了自家儿子,蔡文斌虽然才十五岁,但那个头、身手,一般男人都不是对手。
“我家小华跟小盛肯定要跟着我一起去乡下。”
王蔓云是不放心把两个孩子留在家里的,而且那两个孩子现在放假了,家里没有自己,他们也绝对不会留。
“小华跟小盛两人打架我放心。”
张舒兰笑了起来。
“要是有他们在,那我明天也把我家孙孙带上,我还正愁我要是不在家,孙孙托付给谁照看。”徐大娘一听朱、蔡两家孩子也要去乡下,立刻喜笑颜开,放心地把自家孙子带上。
“就这几个孩子还不行,除了我家文斌的个头看着唬人,小华跟小盛都小了点,这样,我再去找几个年龄大点,身手不错的孩子。”
张舒兰风风火火走了。
王蔓云跟大娘说了几句话也都各自回家。
明天一早就要下乡,她不仅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两个孩子,还得准备准备。
一去就去两天,不管是路上,还是留宿的地方,都得提前准备好干粮与水,他们家喝习惯了烧开的开水,突然喝生水,担心肚子疼。
朱家,朱英华两兄弟在王蔓云离开后就老老实实做作业。
因为放了一个星期的家,作业还有点多,两人就一直埋头写,中途赵军跑来找他们玩,也被抓着一起做作业。
等王蔓云回到家时,朱英华与朱英盛的作业都快做完了,只有赵军还在愁眉苦脸地一边咬笔头,一边磕磕绊绊地写出答案。
担心出错,每做一道题,他都要拿给朱英盛看。
朱英盛也不嫌烦,看一眼是正确的就点头,要是错误的就摇头,然后赵军接着思考更改,朱英盛这边接着做自己的作业。
好似一点影响都没有。
由此可以看出朱家两个孩子很聪明,一心二用不在话下。
“妈。”
王蔓云进门的脚步声惊动了几个孩子,朱英盛抬头了过来。
“明天我们下乡去跟老乡换点木柴。”王蔓云开门见山把正事说清楚。
“我们也去?”朱英华停下了手里正在快速书写的笔。
“对,下乡的地点有点远,晚上回不来,需要我们在当地住一晚,第二天才回家。”王蔓云摸了摸三个孩子的头,转身去了储物间。
她记得他们家也存了不少红糖的。
她觉得乡下红糖肯定适应性很广,用这东西换木柴,双方都满意。
“赶紧写。”朱英华虽然意外王蔓云会带他们兄弟俩下乡,但却是很期待的,这几个月他们连大院都不能出,有点闷坏了。
朱英盛也兴奋,手里的笔就没有停过。
不过他可没有乱写,答案原本早就在脑海里,他之前磨磨蹭蹭没写完,是打算明天再写一点,可要是明天去乡下,那还等什么,当然是今天就把作业全部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