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爵门嫡女(136)+番外
老爵爷的话就咽了下去。
于安鬼机灵看了看老爵爷又看了看老太太,顿时蹦跳开了:“祖父要过生日?哥哥要回来了?”
于珊心里不忿,记着他告状的仇,装作看不到他欢快的样子,不肯理他。
杨宇楠可不管,她背对着于珊,俯身捏了捏于安的小脸,纠正他:“祖父是过寿,不是过生日。你每年过的才叫生日。”说着频繁地冲于安使眼色。
于安从善如流的眨了眨大眼,一副十万个为什么的样子,顶着满脑门的官司,走到于珊的跟前:“四姐姐,为什么祖父是过寿,我只能过生日?”
于珊坐着,于安站着,两人正好大眼瞪小眼。从旁人的角度去看,就见两张相似的脸,一个委曲求全,一个冷傲肃然。
于珊有心不理他,可现在不止是杨宇楠一脸谴责了,就连老爵爷和老太太看她的眼光都有些不满。
“六十岁以前是生日,六十岁以后叫寿辰,做寿是为尊者庆生的意思。你一个小屁孩,离着寿辰还远着呢!”说着见于安一脸恍然大悟的样子,到底心里有气,扯过于安照着他的屁股就打了两巴掌。
“姐,疼,疼……”于安挣脱开来,果真捂着自己的小屁股,眼泪汪汪地。
老太太见他这幅样子,装出几分不高兴的样子对于珊说:“你小时候那般顽皮,我都没打过你。”
于珊来不及辩解自己小时候的乖巧,只顾着喊冤:“奶奶,他装的,我根本没使劲!”
“你这小子,不用下银豆豆了!眼泪不值钱!”
于安接收到老太太‘适可而止’的眼神,乖巧的抽了抽鼻子,摸了摸屁股,说:“咦,果真不疼,谢谢四姐姐。”
于珊再也忍不住,也不看众人的脸色,气咻咻的要回珊院去,走到一半,想到下午京里的银线铺子今个下半晌要来对账,便又往静安堂走,不等进门,就听里面笑开了,老太太老爵爷笑的笑声里掺杂着于安稚嫩的求饶声,她便在门口站住了。
好吧,她得承认,于安那小子还是有点用处的,自从他能跑会跳了,虽给她惹了不少麻烦,但好歹也成功晋级成了老爵爷和老太太的开心果。老爵爷和老太太对于昭轩的包容和容忍,何尝不是看在于华和于安的面子的。只听说过母凭子贵的,他于昭轩倒是开创了父凭子贵的先例。
于珊不忍进去打扰,便在门外等着。这两年,两个老人越发不把她当孩子看,她想承欢膝下都没法子了,哼,那小鬼就是仗着自己小!她不得不承认,她吃醋了!
也不知站了多久,远远的就见于昭轩往静安堂这边来了,想要避开已是来不及,便在门前站着,等他靠近。
“父亲。”于珊乖乖地行礼。
“免礼吧,怎么不进去?”
“刚刚出来的,在等楠表妹和弟弟,父亲请进。”于珊这谎话说的是面不改色。
于昭轩回府后,也经常到静安堂这里,有时会进去坐坐,有时便装成路过不进门。以往一年也碰不了几次面的父女,倒是常常在这静安堂的门口巧遇。于昭轩听到了里面的笑声,迈开的步子收了回来,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一进去,里面就只会剩下于安的声音,而不再有老爵爷和老太太的笑声,这一点,他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父亲?”于珊见于昭轩止了步子,颇疑惑地望向他。
“珊姐,陪为父走走可好?”
于珊顿觉天雷滚滚,他这是要打温情牌?那也该去讨好老爵爷和老太太,她一个迟早要外嫁的闺女,哪受的起她这般礼遇?她悄悄打量了下于昭轩,却猜不出他在想什么。原本从他的行事上还能看出荒唐的迹象,他回来的这大半年,于珊眼瞅着是沉稳了,心思也难猜了。
于昭轩今年三十又八,脸上已经有了皱纹,他将蓄起的胡须,打理的很精致。约是想的多吃的不香,他身子比四年前消瘦了不少,身上穿了一件深蓝色的儒袍,这幅样子,倒真有了大儒生的气质。不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话肯定是不错的,谁也说不准于昭轩什么时候就蠢病复发了。
“父亲言重了。只是,女儿今天的功课还没写完,就先告辞了。”
“你可在怪我?”
于珊看着于昭轩落寞的样子,终是忍不住,轻笑出声:“父亲说的哪里话,父慈女孝,哪有什么怪不怪的,您想多了。”
“罢了罢了,我也不逼你。只是,听说只你与华哥还有些联系?”
于珊警惕地抬起头,见于昭轩一脸的期待,鼻头莫名一酸,想着这事反正也瞒不过,只要鼻子下面有嘴的,一打听便知晓一二分,也没必要瞒着他,便点了点头。
于昭轩见于珊承认了,眼睛里有了神采:“他……他怎么样?”
“祖父六十寿辰,我会央哥哥回府,届时父亲可以亲自问哥哥。”
“他肯回来?”于昭轩说不上是紧张多一些还是期盼多一些。
说不上为什么,于珊觉得此刻的于昭轩有些可怜,其实仔细算下来,便是说于昭轩众叛亲离也不过分。而人只有在慢慢老去的时候才会对自己曾做过的荒唐事懊恼,于珊从没像此刻这般确认,于昭轩苍老了,不再是不分青红皂白就狠踹于华的青年,也不是不分时间地点就管不住自己下半身的壮年。这会子功夫,他倒是惦念起了自己的长子了。
“女儿尽力,这便先告退了。”
“好……”
☆、第86章 :
自从老太太将老爵爷要办寿宴的消息放出去,于府立时热闹了起来。大盛王朝的风俗向来是先收礼后摆宴,也就是帖子发出去,各家就开始送寿礼,等到摆宴那天,人到就好,也免了慌乱。
杨思瑶眼看着一份份寿礼遮着红绸抬进静安堂,一份份礼单过了老太太的眼再经赵氏、李氏的手登记入册,心里别提多不舒坦了。
她待字闺中之时,根本看不上黄白之物,给她她都不要,唯恐添了铜臭味,惹得杨老爵爷不喜。可现在不同了,她不得于昭轩欢心,只能把持着庶务才能出人头地,虽然长房的财产都充了公没了私产,但老太太年纪大了,她以长房长媳的身份替老太太分忧,主持于府的中馈还是使得的,哪能一直这样便宜了二房三房,谁晓得她们搜刮了多少油水。
因老太太要交代三位媳妇寿宴的事,便将三个儿媳妇同聚到了静安堂。李氏虽是庶媳,难得的办事规矩有分寸,便将席面交给了她去打理,定要办的大方体面;而赵氏心细,虽是心眼不足,可也正是因此,才待人赤诚,让人挑不出毛病,便是真有人存心挑衅,也有于倩、于静帮衬着,倒也不怕什么,便将待人接物的活计交给了她。唯有杨思瑶没得什么安排,老太太只让她安心养病,万勿劳心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