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二公子赶到鄱阳湖的时候,一切已经尘埃落定。朱元璋中箭落水,不知所踪,红巾军死伤大半,无力回天。鄱阳湖原本清澈的湖水都被染成了血色,尸浮遍野!”
放下手里的信,一身素白更显清丽无双的女子幽幽叹了一口气,侧身在安置在室内的软榻坐下,揉了揉眉头。
“婉儿现在在哪儿?”
“婉儿夫人?这段时间婉儿夫人喜欢在花园里坐坐,小姐你要见她,罗衣这就去请婉儿夫人过来!”
“去吧。”挥了挥手,徐佩瑶心里想着事情。
虽早知道终有这一天,她心里也一直祈祷着她爱的男人能够平安归来,但真正听到鄱阳湖战役的死伤无数,朱重八中箭落水,她心里一时不知道是何滋味。
按理说,因着二哥的缘故,她也算从小跟着朱重八一起长大,那个记忆中总是围绕在她身边的放牛娃对她很是照顾。平心而论,他不是她理想的丈夫人选,却绝对是个好哥哥,事事都想着她,有危险也一直护在她身前。要不是她清楚他会是以后的朱元璋,而她是徐佩瑶,这个男子未尝不会让她深深感动。
可惜,世上没有如果!
活了几世,她的心早已坚如磐石,不再是当初那个人生阅历简单会心怀幻想的小女孩了。
这世上,如果不是有人男人对她太执着,她未尝不会如前世一样,在天山自己建立的灵鹫宫逍遥快活,自在一生。管他什么乱世,管他谁当皇帝,与她都没有关系。
房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有人走了进来,气息不稳。
以为罗衣去而复返,徐佩瑶从沉思中回过神,抬起头开口问道:“怎么又回来了,是忘记……婉儿?”
“佩瑶,陈友谅胜了?”
“婉儿,你来了,我刚让罗衣去找你!你在路上看见撞见她没有?”
李婉儿摇了摇头,眼神急切的盯着站起身慢慢走过来的艳丽少女:“佩瑶,黑衣军胜了对不对?对不对?那天德呢,天德他……”
“别急。”走到婉儿身边,徐佩瑶从袖里拿出雪白的丝绢,轻轻为她擦了擦额头跑再来的细汗,“我二哥很好,只是……”
“只是什么?佩瑶,告诉我!”因跑得急切,女子还有点气喘。
要不是她在花园散步的时候,无意间听到经过的丫鬟在兴奋的讨论这事,她恐怕还不知道。
这里总归不是她的家,消息什么自然没有身为主人的佩瑶得到的及时。
徐佩瑶轻轻握住婉儿的手,带着她走到榻前坐下:“二哥对朱重八朋友一场,他要暂时留在鄱阳湖。”
“什么意思?朱重八不是已经……”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朱重八中箭落水,但他的尸体一直没有打捞到,二哥或许还心有幻想。亦或者,朋友一场,他是个重情重义的,总归要好好安葬自己的好友,让他不至于魂无定所。”
“那汉王……”那汉王是什么意思?会不会因此忌恨天德?
“夫君已经班师回来了。至于二哥,他会想通的。”
“佩瑶,谢谢!”这句话,她看着眼前养尊处优一身雍容贵气的绝色佳人,说的真心实意。
“说什么谢,那也是我二哥!”徐佩瑶淡淡一笑,不再聊这个沉重的话题。
她看了看婉儿平坦的腹部,想着娘一直在自己耳边让她旁敲侧击一下的话。
“婉儿啊,你跟我二哥也成亲好几年了,这肚子还是没有消息?”二哥年纪不小了,已经快而立之年的年纪了,她娘心里可急坏了。家里大哥都好几个孩子了,二哥常年在外打仗,刀光剑影的,这万一有个好歹……
李婉儿笑容有些勉强。
她摸了摸腹部,心里苦涩。因她从小侵染毒药的缘故,身子虽说距离百毒不侵也不远了,然而对一个女人来说,于子嗣上却有些艰难。
当初未嫁人时,她何曾想到会有今日的困境。孩子,在古代这种环境,可是女人后半辈子的依靠。无论如何,她都会尽力拥有属于自己的孩子。
她可不想,晚景凄凉!
想到几次隐晦提到孩子的婆婆,李婉儿想要孩子的心更加迫切。她婆婆是个慈祥的,对她也很好,然而再怎么好,她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无子。
孝字压下来,又是一场风波。
“佩瑶,灵鹫宫典籍无数,你不是也精通医术,你可不可以帮我看看,要怎样调理才能够让我更好的怀上孩子?”
“手伸出来,我先看看。”
手指搭在婉儿的脉搏上,她细细感受了一会儿,眉头微皱。
“佩瑶,如何?”
“你爹李药王如何说?”
“我这几年跟着天德,你也知道,天德跟汉王立场不同,我不好回去看我爹!”
也就是说,还没有看过药王。
“婉儿,别急,你的身子只要好好调养一段时间,总归能恢复过来。你现在正年轻,还没有定性,正是恢复力最强的时候。”想了想,近来她可能会很忙,空不出太多时间,“回头我让绿芜过来,她专精医术,让她好好为你调理一段时间。只是近一两年,你最好都不要再碰毒了。”
“我明白。”
汉王妃 第八十七章 亡故
自鄱阳湖大捷消息传来,这段时间汉王府门前的马车络绎不绝。
虽汉王人还未归来,但人心是浮躁的。事关家族的今后,应天府凡是有头有脸的人莫不关注,径相奔走,四处活动。不说汉王的几个兄弟亲眷那里,在应天府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王妃更是夫人们关注的重点,时不时过来借着走动联络感情的机会打探消息。
徐佩瑶哪有心情应付这些人,她已经收到濠州的来信,公爹已经在来的路上了,不日将抵达应天。随同一路的,还是她的父亲。
这两年因夫君常年在外征战,娘怕她寂寞,没有人说话,加之两个孩子还小,她一个人难免照顾不过来,便一直留在应天,只有时候回去一段时间看看家里。
女儿在汉王府当家做主,她这个娘家的母亲自然过得甚是舒服。除了有点挂念老大家那一摊子事,她再没有什么可操心的了。
两个外孙可爱乖巧,聪明懂事,小小年纪便知道彩衣娱亲逗娘亲高兴,是孝顺的好孩子,可比她那个几个都不回来看他们的儿子好多了。
想到二儿子,徐母不由沉默。
唉……
----------
日子一天天过去,照顾两个孩子的同时,徐佩瑶时时关注着外面的形势。她算计着夫君归来的日子,翘首以盼大军凯旋。
这日,管家来报公公住的院子已经收拾出来,那边,她就接到消息,公公的船已经到了码头。
她是儿媳,又是女子,不好亲自去码头接公公。丈夫未归,徐佩瑶只好让已经七岁整日一副小大人模样端着脸的长子带着王府侍卫去接祖父。
公公来应天府是大事,已经分府单住的大嫂二嫂四弟妹接到消息也早早赶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