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贫农大魔师(137)

不消20分钟,老爷子手起刀落。将所有的蜂蜜割了下来。“嘿嘿……这样收蜜蜂,也算偷了。”他笑着说道,不过他很厚道的给蜜蜂留下了足够的蜂蜜,没有贪心的一滴不剩。

妮儿看着他割蜂蜜时,不少从外面刚飞回的蜜蜂不知所措,它们双腿仍然沾满花粉。

偷蜂蜜用匕首,刘姥爷收蜜蜂用的工具就多些了。在割蜂蜜的间隙,他小心地将栖息于蜂蜜上的蜜蜂一把把扫进摘下来的草帽窝里。割完蜂蜜后,他取来树枝支起一个草帽窝在蜜蜂洞口,然后又捡来些杂草。用火柴点燃,放进洞内。

这是要把蜜蜂给熏出来,不一会,还赖在里面不愿离去的蜜蜂纷纷聚集于草帽窝内。

还有得等了,蜜蜂可没那么快走的。它们一般都跟着蜂王走,妮儿眼前一黑,只好闭眼休息一会儿,休息。

好一会儿妮儿打开天眼继续看到,密密麻麻的蜜蜂,看得可真是渗人,这一窝蜜蜂可能有15万只。忙到最后。才找到蜂王。蜂王体型较长,它能活好几年,而外面的采花工蜂则只能活三四十天。

采完蜂蜜,老爷子爬了下来,坛子里已经堆满了蜂蜜,“啧啧……收获不浅啊!少说有近20斤重。共有10块儿。”

“这蜂蜜的色泽,晶莹剔透澄黄诱人。”刘姥爷说着手指挖出蜂蜜塞进了妮儿嘴里。

枇杷蜜不愧是稀有传说蜜种,甘甜上口,口味醇厚,芳香甜润。入口后回味长,口腔中充斥着淡淡花香,堪称蜜中佳品,妮儿砸吧着嘴品味。

“汪汪……”大黄摇着尾巴冲刘姥爷叫道。

刘姥爷掰下一小块蜂巢,扔给你了大黄,它吃得津津有味儿,末了汪汪又叫,这次刘姥爷说什么都不在给了。

这样吃简直是牛嚼牡丹让,暴敛天物。

刘姥爷抱着坛子让妮儿收起来,回家再进一步处理。现在嘛!看看天色,已经过了午时了,回去也晚了,反正家里留了纸条,就继续探险吧!

刘姥爷背着妮儿继续朝山下走去,脚下的大黄一马当先,冲锋在前。树上的时令硕果已然累累,地上的灌木丛中结了密密麻麻的像黑宝石一样的果实。 山莓,也就是覆盆子,像天然没雕的玉石;像晶莹剔透的玛瑙可真多。

美得刘姥爷忍不住采摘了一些,放进妮儿嘴里,山莓它的味道也是极美的,红的酸的沁人心脾,黑的甜的像是蜂蜜。

大黄蹦起来,张口咬了一个,“呸呸……”酸得直吐舌头。

“哈哈……”刘姥爷看着它搞笑地样子,不客气地笑起来,扔了个黑色山莓给它,这个是甜的。

刘姥爷背起妮儿和大黄,又翻越一道山梁,到达山顶,这里更是叶茂林盛,树壮根肥。

“这青兰山还真是宝山耶!不说前面的果树,这片山毛榉林子也属于 中上等的木材,经济型的木材。 ”刘姥爷拍拍身后背篓对妮儿道,“这一趟没有白来。”

回答他的是咿咿呀呀的声音。

‘当然啦!难得保留下来,就是不知道十几年后还能不能完好!’妮儿皱眉眉头一副小老太太烦恼地样子。

这里的山毛榉有好些年份了,有上百年了,根深树壮。贝壳纹的绿叶带着小小齿边,群群簇簇。微微的风吹来,哗啦啦,哗啦啦,如恒古久远的潮声,在风里流转不息。伸出手,就是满掌叶影。

刘姥爷嘀咕道,“这山毛榉生长的海拔都在一千米以上,像青兰山这种海拔山毛榉居然长得这么郁郁葱葱,还真是少见。”

“看树龄,这些树皮完全可以进行采剥了。”刘姥爷拍着山毛榉树干道。“有机会的话,制作软木地板,铺在炕上或者地上也不错。”老爷子不住的点头道。

妮儿闻言肉呼呼的小脸挑挑眉毛,听说过实木地板,很少听见软木地板,但是说起红酒的瓶塞,大家就有概念了,其实红酒瓶塞就是软木制品。

软木的原料为树皮,只有山毛榉科栎木属栓皮栎的树皮才可以做软木。这种树生长至20-25可进行第一次采剥,以后每隔9-10年采剥一次,所以软木是一种纯天然、可再生的资源。

所以刘姥爷才如此夸赞山毛榉树,“走啦,我们下去,找个有水的地方吃东西。”

刘姥爷背着妮儿下山,谁知大黄咬着老爷子的裤腿,汪汪……然后一头扎扎在一棵树下,拱着鼻子,搞不懂它在干什么。

两只前爪不停地刨造,不一会儿两只前爪刨的黑乎乎的,刨出来一片黑黑的一块类似土疙瘩。

“汪汪……”大黄摇着尾巴,欢快地叫着。

妮儿鼻子嗅嗅这是……品质上乘耶!

刘姥爷迟疑了一下,蹲了下去,捡起了大黄刨出来的土坷垃,灰扑扑的像土豆似的,块状,黑色,表面起伏。

刘姥爷挑挑眉,若有所思地拿出匕首,把手中的‘土豆’切开,剖截面上肉色比他见过得淡很多,可白线纹理清晰,漂亮犹如云母石纹。

刘姥爷惊讶道,“这是……居然是猪拱菌,可是这不该呀!这玩意儿对土壤要求极苛刻,在华夏只有滇南才出产,洋鬼子特别推崇……还给了它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叫什么,对了‘餐桌上的黑钻石’。”他撇撇嘴道,“可惜还没有成熟,它的成熟期是十一月到三月。”他高兴地说道,“到时候黑松露炒鸡蛋,妮儿有的吃了。”

妮儿震惊了,她……她没想到,老爷子居然认识这玩意儿,要能认出这东西来,这眼界得多宽多高。就算书上看到过,真遇到实物,一下子也未必知道。

不过猪拱菌,这名字还真是贴切,因为它是猪从地下拱出来的——黑松露。

松露是一种在地里生长的蘑菇,因为地表看不出任何生长的迹象,所以却很难找到。只有嗅觉灵敏的动物能找出来。其中,公猪是松露的超级疯狂头号粉丝。

所以法国人传统则会采用“寻松猪”,还指定是要公猪,因为黑松露的气味近似母猪发情时发出的气味,故公猪能轻易找到目标物。

且这时猪的好吃性在这里体现无疑,人们牵着各家的松露猪,来到橡树林地里,好吃的猪闻着味就开始对可疑目的地拱土,当翻出黑黑的一块类似土疙瘩时,主人眼疾手快一把拣了去,可怜的猪哼哼两声,抬起挂着土渣鼻子,望望主人,无奈,又开始搜索下个目标,唉,猪也是弱势群体。

在主人的手里的,就是传说中美味身价不匪的松露。

法国料理中,松露和鱼子酱,鹅肝并列最尊贵的前三位。白松露稀少,最珍贵。质量上乘的黑松露也很昂贵。

刘姥爷说的不错,这青兰山还真是宝山耶!黑松露对土壤要求极苛刻。几十年后,科学依然不能解释,导致人工培育的可能性极其微小,物以稀为贵!

它可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大黄,人家是寻松猪,你是不是该叫寻松狗了。”刘姥爷拍着它毛茸茸的脑袋道。“干得不错,回去在奖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