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贫农大魔师(301)

“殷伯伯。再见。”妮儿朝殷铁柱挥挥手道。

殷铁柱看着她们祖孙俩消失在自己眼前,边走,这嘴里嘀咕道,“看人家长海养的闺女可真乖巧,想起自己的那四个皮孩子。”这眉头就皱了起来,“难怪长海是有女万事足,每回见面不住的夸自家闺女。我都想要了。”他叨叨道,“要不我跟媳妇儿再生一个闺女。”

不管殷铁柱怎么惦记生闺女的事,刘淑英带着妮儿朝油坊驶去,闻到馥郁的香味,就能找到油坊的位置。远远的就看见‘高耸’的青砖烟囱,没有招牌却不难找。

从院外看,除了高耸的烟囱,油坊与其它民宅并没有什么不同,石屋灰墙,融在黑色的瓦片,沉稳而久远。

刘淑英停好自行车,抱着妮儿踏进院落,一种粮食熟透的味道沁人心脾。循着香气,刘淑英敲敲木门,“有人在吗?”

木门吱呀一声打开,“哎呀!是昨天的大婶啊!”开门的是一个二十来岁的精壮的小伙子,一张圆脸,挂着憨憨的笑容。

“小伙子,麻烦帮个忙,去把外面自行车后座上的花生取下来。”刘淑英道。

“好嘞!”小伙子三步并作两步就出了院子。

刘淑英抱着妮儿踏进了油坊,还没有适应突然变暗的环境,热腾腾的蒸气就糊住了眼镜,鼻子更是被浓得似乎停止流动的香气堵塞。

这么早就开始工作了,待适应热腾腾的石屋后,妮儿这才打开天眼看了看油坊。

虽说油坊的年纪不大,可也油光满面。穿过木制窗棂的阳光晒着慵懒的蒸气,厚实的蒸气让人看不见屋梁,几盏马提灯似乎凌空吊着,庞大厚重的压榨机就展现在妮儿的面前。

看不出颜色的地面和墙壁似乎被油浸透,反射着微弱的光。五个光着膀子的汉子正在围着压榨机转悠。

“都压实了吗?”站在一旁中年汉子穿着粗布做的三窟窿背心问道,“这垛可得给俺上好了,不然影响出油。”

“老殷叔,你就放心吧!”汉子们齐声说道。

扯开的嗓门,如这花生油一般清亮。

ps:感谢淡雨思涵书友的打赏!!

☆、第228章 还是您老考虑的深……

“大妹子来了。”四十多岁的汉子被人称呼为殷叔的男子看见刘淑英笑道,“这么早。”

“家里没事,左右就早些过来了。”刘淑英笑着说道,“你们也好早。”

“早些干!可以上工,或者休息。”殷叔笑道,“榨油这活儿很累人的。”

“在乡下干什么都累。”刘淑英应了一句道。

“这倒是!”殷叔笑道。

“大婶,您的花生。”提溜着麻袋的小伙子走了进来,“殷叔这是大婶提来的花生。”

“那咱进去过一下称。”殷叔指着里间道。

“好!我这花生没有剥壳。”刘淑英抱着妮儿进到里间,小伙子有眼力介儿搬了张小凳子递给了刘淑英,“大婶,坐!”

“谢谢。”妮儿奶声奶气笑着谢道,刘淑英抱着妮儿坐了下来。

腼腆地小伙子显然没料到,白白嫩嫩的如肉包子的妮儿出声,顿时羞红了脸结结巴巴地道,“不……没啥子。”

殷叔把花生倒进大竹篮子里,粗略的看了一下赞道,“大妹子,你这种的花生可真好,瘪的很少,不用去壳就能看出仁是粒粒饱满,圆润。”

“是吗!我家姚姑爷,种地是一把好手。”刘淑英自得道。

哗啦啦……殷叔倒了满满一竹篮子花生道,“大妹子,这一篮子倒满花生,去掉壳一般情况下正好十斤,左右没多大出入。要不咱剥壳在称。”

“不用了,不用了。”刘淑英摆手道,“我信得过。”

“这是找您得钱,收好了。”殷叔抽开抽屉,“对了。油昨儿吃了吗?感觉怎么样!”

“还没吃呢!不过闻着香。”刘淑英笑着说道。

“那是!我们村里的油坊,自从开张后,就远近驰名。十里八村的都来。这方圆十里的各个生产小队花生油都是我们榨的。”小伙子颇为自傲地说道,“俺殷叔解放前曾经是县里有名的油坊学徒。这一身本事可是无人能及。刚解放的时候,县里的开的油厂,还来请他来做大师傅的。不过后来改为机器操作了,所以……”

“说这个干啥?好汉不提当年勇。”殷叔不好意思道,不过这眼里颇为自豪。“大妹子放心,品质绝对有保证。”

城里人吃商品粮的,这粮油可以吃现成的,这广袤的农村。粮食自己磨,油可都是生产队冬闲的时候自己榨的。年终的时候,大妈、大婶、大姑娘、小媳妇儿拿着坛坛罐罐去生产队领取一年份的油。

姚湾村本来也有一座小油坊,但十里村的油坊开张就撤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油的品质没有人家的好,社员们宁愿多跑几步路。

虽然现在是淡季,但油坊也能勉强维持住,到了冬闲的时候那是日夜不闲的,人手不够了。生产队里冬闲可不缺的壮劳力。

不计工分,多发‘二两’油就啥都有了。

“要不我就来了,我就看你们这油坊看着正规才来的。”刘淑英笑着恭维道。

“这个大妹子放心。虽然不是电动的,纯手工,但这手工工序却是绝对不少的,沿袭掐糁、上馏、炒糁、包饼、上垛、压榨这几百年不变的老油坊工艺。”殷叔拍着胸脯道,“一点儿不比这大油厂出来的油质差。”

“这个我相信,您这出油率就看出来了。”刘淑英笑道。

花生的出油率能达到百分之四十已经老高了,还是纯手工制作。

“呵呵……”殷叔被夸得笑了起来,一张脸灿烂如菊花般,眼角泛起了皱纹。

妮儿打开天眼透过帘子可以清晰地看见。他们榨油的工序很严谨的。“掐糁”就是将花生粉碎成小颗粒状,然后按照一定重量分锅。“上馏”和“炒糁”就是将磨碎的花生仁蒸馏和翻炒。“包饼”是将炒好的“糁”倒进用稻草铺底的钢圈里,将“糁”铺均匀后,用穿着草鞋的双脚转着圈踩踏,然后再用稻草包顶。“上垛”是将包裹的“糁”层层摞起在压榨机中。“掐糁”的粗细、“炒糁”的火候和“上垛”的歪直最能影响出油的质和量。

“炒糁”是把花生粉碎成小颗粒状,放在一个大铁锅里不断的翻炒。至于炒的什么程度全凭师傅的经验了,据说这可是门手艺。一般人要炒好几年。

“殷叔,已经全部上垛了。”外间的汉子喊道。

5个光膀子的汉子在外间不过六十平方米的油坊里一刻不停地忙碌着,中间的庞然大物‘压榨机’就是他们的工作地点。

这里还没有液压机,压榨只是最原始的方法。重达100公斤的撞锤,敲打木楔子,对榨膛中的处理过的花生施加巨大的压力。依靠这种物理压,迫使油脂渗出。

撞捶之人,精瘦的身子,没想到力气还挺大,手臂上隆起的肌肉,汗水布满油光的后背,沿着劲瘦的腰侧和后背缓缓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