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贫农大魔师(87)

在连幼梅的注视下,他把缩回的脚。伸了出来,“那好吧!”

“哦……噢……啊……”姚长海凄惨地叫道。

“你叫什么?”连幼梅娇嗔道,这手上的劲儿可一点儿没小,“你叫那么大声,想把大家都招来啊!”

妮儿嘴角直抽抽。用不用叫得这么惨啊!声音还那么让人浮想联翩的。

“怎么了,怎么了。”姚长山赤着脚,风风火火地蹿了进来。

小两口愣在当场,看着闯进来人,还真是准耶!

“你们没事啊!”姚长山吁了一口气说道。

“俺就说小叔子没事。”紧追而来的大娘拍着他的后背道。

“没事,你叫那么惨干什么?”姚长山拍着胸口道。

“哎呀,大哥。进来好歹敲下门。”姚长海没好气地说道。

“俺还以为你咋了。”姚长山懦懦地说道。

姚长海哭笑不得道,“大哥,幼梅在给我按摩脚呢!”

连幼梅拇指按住涌泉穴,“哦……哦……”姚长海不自觉地叫了起来,他赶紧把拳头塞进嘴里,嘴里发出呜呜声。五官剧烈的抽搐。

姚长山和大娘看着他痛苦的模样,心里直发憷,“弟妹……”姚长山说道。

“好了。”连幼梅起身道,“大哥就是这个样子,这样可以缓解疲劳。”

“嗨……不就是按摩吗?至于叫地跟杀猪似的。”姚长山大咧咧地说道。

“好了。小叔子和弟妹没事,咱回去吧!”大娘拍拍他地后背道。

“说的好听,大哥,你来试试。”姚长海嘴里嘀咕道。

姚奶奶站在门外朝孙子们挥手,小声道,“没事,都回去吧!”

姚奶奶摇头轻笑,“真是的……”进屋后,她朝姚爷爷道,“没事,妮儿娘给他按摩呢!”

“真是的,越来越娇气,按摩嘛!至于嘛!”姚爷爷说道。

姚长山夫妻俩走了出去,“俺都说没事吧!你非要跑进去,闹笑话了吧!”大娘叨叨道。

“俺哪儿知道会这样啊!”姚长山扶额也是一脸哭笑不得道,“这小子,不就是按摩嘛!叫那么大声干什么。”

“还说,快走了,俺再给你打些水,洗洗脚。”大娘说着朝堂屋走去。“脏兮兮地怎么上炕。”

“娘,水已经端进去了。“姚清远说道。

屋里只剩下姚长海夫妻二人,两人相视一眼,齐齐笑了。

“我去把水倒了,看她躺不住的样子,你把妮儿尿尿。”连幼梅端着木盆起身出去。

“来,爸爸抱,咱们嘘嘘……”姚长海趿拉着鞋,轻轻抱起妮儿,待妮儿解决完后。

“你个小人精,是不是真的听得懂我们说什么啊!”姚长海把她放在炕上,轻点儿她的鼻尖道。

连幼梅甩着湿漉漉地手进来,“你又闹她,小心哭给你看。”

姚长海看着妮儿咧嘴,立马缩回了手。

妮儿吧嗒吧嗒嘴,哼!看着傻气直冒的爸爸,真是郁闷之极啊!

隔壁的三大娘家也是人仰马翻的,做水!

“娘,我们自己做水,你坐在凳子上歇歇吧!”姚致远把她摁倒凳子上。“累了一天了。”

“累什么累,娘今天也没干什么?”三大娘坐在凳子上看着三个儿子笑眯眯地说道。“你们呢!玩儿的好吗?”

母子四人闲聊起来。

☆、第70章 送灯

姚博远回来的时候,天刚刚擦黑踏进了家门。

“爷爷、奶奶,爹、娘,我们回来了。”姚博远扛着独轮车进了院子道。

而两个小家伙更是先跑进了堂屋,“爷爷、奶奶!”嘴里那个叫甜啊!

“奶奶的小孙子回来了。”姚奶奶坐在炕上摸摸两个小孙子,“怎么样电影好看吗?”

“好看!”两个小家伙齐齐点头道。

姚博远掀开帘子,“爷爷、奶奶。”

“回来就好,先去见见,你爹、娘,通知你三婶一声,振远回来了。然后把饭热热。”姚爷爷说道。

“是爷爷!”姚博远笑着退了出去。

“饿不饿啊!”姚奶奶又问道。

“还好了,太姥爷给了花卷。”姚振远说道。“对了,还剩下两个,是我们留给墨远哥的。”

说着两人跑了出去,姚爷爷和姚奶奶相视一眼,“又给亲家姥爷添麻烦了。”姚奶奶嗔怪的看了他一眼。

姚爷爷嘿嘿一笑,挠挠头,“考虑不周,只想着车子有个寄放的地方。”

“哎哟……哎哟……”姚奶奶无奈地看着他道,被压下来的火气又上来了。

姚夏穗见他们回来了,赶紧热饭,而三大娘得到消息,飞快的跑了过来。

这时,两个小家伙已经拿着花卷跑到墨远的房间,三人在炕上分吃着两个花卷。

“娘,你来了。”姚振远笑眯眯地朝掀开帘子的三大娘打招呼道。

三大娘进来坐在炕沿上,“你这个小没良心的,回来不说先给娘说一声,自己再这儿吃花卷。”

“娘,这个是留给你的。”姚振远直接把花卷塞到三大娘的嘴里。“我们掰开的,不脏。”

被半个花卷堵住嘴的三大娘哭笑不得,“好了,起来吧!咱们吃完饭。你们也该去送灯了。”

“是,娘。”姚振远从火炕上出溜下来,跟着三大娘出了房间。

姚博远和两个小家伙就在灶头把剩下的疙瘩汤全部喝完了,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

“好了。咱们走吧!”姚爷爷发话道。

家里的男人们穿戴整齐,出了家门。

送祖俗称送亮,送亮也是给祖人一盏回家的明灯。姚长山他们提着准备灯。

送灯是自制的灯,乃是萝卜挖空了倒点棉籽油,装上灯捻子点着,灯头又大,烧时间又长。

还有女人们头天做好的面灯,灯形如碗盏,俗称灯碗。

用棒子面做成的叫金灯,用白面做成的叫银灯,用荞麦面做成的叫铁灯,做成型后上锅蒸熟后,插上用棉絮缠裹的芦苇做成的灯芯,面灯碗里倒满灯油,面灯就算做成了。

除了灯,还有冥纸、香、鞭炮,一路朝坟上走去。在人们心里送祖宗上路。是一份孝心,一份功德,祖宗们也会在冥冥之中,祝福着他的子孙们,也会监督着他的子孙们。

往祖坟送灯时。见到熟人不能说话,只能点头示意,以示祭典祖宗的严肃、心情的沉重。

往坟地送灯的人,点灯时必须用自己的火柴,如果借别人的火柴点灯,认为祖先看不见光明。

姚爷爷看着孩子们点起面灯时要边点点说:正月十五来送灯,送金灯、送银灯、送铁灯,有儿坟前一片明,无儿坟前黑洞洞。有心来偷灯,偷个大铁灯,背也背不动,天冷地滑闹个抑歪蹬,大布衫烧个大窟窿。

在祖人的坟墓前点上蜡烛和香,再烧火纸、放鞭炮,年年如此。一方面是对祖人的怀念之情,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活着的人一代好过一代。

男人们在坟上点灯,女人们在家里。也没有闲着,给家里灶台,井口,粮仓旁,鸡圈都要点上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