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极人臣(167)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李东阳真不知该如何相劝了。明朝为削弱相权,即便是内阁首辅,也不能直接下达行政命令。到头来,他只能让他们回去,思来想去,又去见朱厚照。
朱厚照此时刚刚应付完哭哭啼啼的张太后,正烦不胜烦之际,李东阳就到了。他一来,居然还是提那桩破事。朱厚照还以为他是来劝自己秉公执法的,当即道:“李先生放心,朕绝不会因私情而废公法。涉案之人,无论是谁,只要有真凭实据,朕必会处置。”
这恰戳中了李东阳所担忧之处,他忙道:“万岁且慢,臣斗胆请教万岁,近日突然惩处建昌伯,意欲何为?”
朱厚照一惊,万不想他会这么问,他眼珠子一转,敷衍道:“自然是觉得他们做得太过,丢尽朕的颜面,所以要好好惩罚。”
李东阳道:“老臣先时也以为是如此,故而顺您之意,激了激张岐。本以为最后您只会小惩大戒,谁知,最后的结果竟然大大出乎老臣的意料。如没有您的授意,张岐万不敢如此。老臣斗胆请教万岁,您是只想对勋贵敲打一二,还是打算连根拔起,是只剑指勋贵,还是想肃清京营?”
朱厚照听得越发心惊肉跳,他想搪塞过去:“李先生这是什么话,朕怎么听不明白?朕只是想出出气而已。”
这戏就太假了不是,你可是在十岁时就有兵不血刃打掉一个尚书和一个侍郎的“丰功伟绩”啊。李东阳深吸一口气,又询问再三,朱厚照始终不肯明言,终于把李先生惹急了。
他掀袍跪在地上,先缅怀了一番先帝:“先帝为皇太子时,老臣便在东宫侍讲学士,侍奉先帝读书。先帝幼时便仁心仁闻,素来待臣亲厚,及继位后,更是不以臣卑鄙,委已重任。臣心中万分感激,愿效犬马之劳。有道是长剑许烈士,寸心报知己。死者岂必知,我心元不死。平生让国心,耿耿方在此。【1】”
这番话慷慨激昂,掷地有声。说到动情处,李东阳也滚下泪来:“可惜天妒英才,先帝英年早逝,老臣苟活于世的唯一之愿,就是遵照先帝的嘱托,好生辅佐圣上。臣虽然鲁钝,可忠君之心,天地可鉴,扪心自问,未曾有一事对不住万岁。万岁何以对臣如此戒备,连一句实言都不肯相告?”
朱厚照眼看他白发苍苍的模样,也觉心酸,仔细回想,李先生的确待他不错。可惜,他的位置太高了,他不能事事同他掏心掏肺,不过泄露一星半点,还是可以的。
想罢,他亲自扶起李东阳道:“先生言重了。勋贵外戚依仗权势妄为也非一日两日之事。朕也是小惩大戒,以免他们无法无天。”
李东阳长叹一声:“可如今,局势只怕已不在您的掌握之中了。”
他先将牵扯出长宁伯等人的事说了出来,道:“若只是如此,倒也无碍。可三法司颇有刨根问底之意,想对京营之弊出手。这可不是小事了。一来万岁初登大宝,仅有名分之尊,却无功绩傍身,一旦众人群起上奏,您当如何是好。二来秋季边军和京军的轮换之日已近,万一军中将官心生不满,趁机哗变,岂非是多生事端。三来兵事千丝万缕,又岂是一朝一夕能理清的,与其匆匆而为,不如思虑周全后,再慢慢施行。”
听到涉及军队时,朱厚照就是眉头一紧,待听到将官哗变时,他就更是担忧了。他在殿中踱步几圈道:“多谢先生教朕,险些惹出大事来。朕现下就叫三法司过来问话。”
李东阳欣慰地点点头,两人正说话间,忽有太监来报,居然又有人到大理寺去告状去了!
即便在现代社会,民告官都是罕见,更何况是在此世。寻常百姓连九品芝麻官都不敢开罪,怎敢去找皇亲国戚的麻烦。李东阳下意识地看向朱厚照,朱厚照忙不迭地撇清关系:“不是朕!”
这还真不是他,实际上,月池:“是我……”
第119章 冤家宜解不宜结
城里最流行的评书名叫《法王历世记》
张家的落马, 也只有过于单纯之人才会归功于张岐的“大义灭亲”。心明眼亮之人早就猜到了背后是皇帝的意思。只是,他们也无法确认,朱厚照到底是一时之气, 还是深谋远虑。本就插了手的李东阳能够去问皇帝本人, 其他人就只敢四处打听,旁敲侧击。月池被认为是重要的消息源头。可已经是皇帝身边红人的她, 自然不能像以往一样,来者不拒。可不找一个好的借口就直接拒绝大部分人,又显得自高自大,不近人情。
月池略一斟酌,干脆趁这个时机, 换一处宅院。官场交际繁多,她若是来一个人就亲自招待, 的确有些离经叛道,更何况朱厚照一直说要赐她几个宫女,与其等他弄人进来,还是她自己雇佣几个家政人员把位置填满。可由于自己的特殊性别,一群人挤在一个小屋檐下迟早会出问题,换一处两进的宅子就显得很有必要。前院是正堂和偏房,来客与仆从活动范围都在前头, 她和贞筠、时春住在后院,也可以防止窃听。
至于买房子的银两, 这些年朱厚照的赏赐加上谷大用等人的贿赂也差不多了。在古代买房必须要经过房产中介,古称牙人。这是因为政府要对这一交易征收契税,约莫是交易额的百分之四。如果不交契税, 政府就不会契书上盖上公章, 办理房产过户。月池托唐胄介绍了一个能干的牙人, 略略多给了些银两,就开始了看房之路。
时隔四年,唐胄早已不是在吕公祠前相遇时黑瘦的模样,他两颊丰满,面带红晕,穿着一身黛蓝色的茧子绸直裰,足蹬一双厚底鞋。弘治十五年时他就高中了进士,得以入翰林院进修。想到他在文华殿,偶然碰见朱厚照的表情,月池都忍不住发笑。
唐胄疑惑地看向她,月池忍笑道:“唐兄,你当年在文华殿碰到皇上时,怎么没叫他一声杨公子呢?”
唐胄见她又翻旧账,不由扶额:“皇上当时穿着赤袍,身上还有金织蟠龙的纹饰,我又不瞎,只是、只是由于惊吓过度一时说不出话而已。这也怪不得我啊,谁会想到,当今太子会跑到吕公祠前去祈梦呢。”
月池摇摇头:“说错了,皇上当时是想去看看有没有可用之才,结果一下就遇到了唐兄,真乃缘也,运也。”
唐胄感叹道:“万岁对我,真是恩重如山,可惜,我才智鲁钝,恐难报君恩于万一。”
唐胄如今已从翰林院散馆,被授户部主事一职。这也是朱厚照特意安排的,毕竟内宫改革后,二十四监的所有预算和决算都要经过户部勘合。朱厚照自然要在户部里插上自己的人,一方面唐胄的人品信得过,可以有效遏制中官贪污腐败,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一些无聊的蠢蛋成日对他的花费指手画脚。可唐胄苦读诗书多年,当然不想一辈子给皇帝当个查账的先生。他有心做出一番成绩来,谋得升迁。可大明朝的财政情况,简直是一锅粥,他如今也只是一个官场菜鸟,一时真如狗咬刺猬,不知何处下口,因而他也为此有些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