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理由写上了,写自己带匀匀回来是有工作上的事情要忙,毕竟岛上要建三个供销社是大事,她得当两边的桥梁,负责传递消息进度,年后还要带专人来岛上考察选址。
已经跟望海提起过了,望海不介意,她觉着爸爸可能会介意。
爸爸介意的话,她等年后再回去。
当然了,过年能回去最好,她也不用专门再请假,不用重新安排工作了。
顾望海问道:“会不会很累?”
“真正累的时候还没到呢,不过想想以后工作会轻松很多,我就不觉得累了,你常年在海上工作才累,我感觉我一天的工作还没我回趟娘家累呢。”她真觉得还是回家比较累。
坐船的时候,自己身体不会多舒服,还要带个比她更不舒服的孩子。
顾望海不太会安慰人,也知道言语安慰没多少用处,并不能替她吃下这些苦,又不能什么也不做,于是选择抱住她,动作僵硬地拍了拍她的后背。
李芝没有抱回去,而是说:“我想要趴在你背上,给我趴趴背。”
顾望海没拒绝,特意坐到家里的长凳上,后背没挺直,微微前倾,能让她趴着更舒服。
李芝没要求丈夫把自己背起来,她就是很喜欢他的后背,想和他的后背贴贴。
...
今年过年,李芝带着匀匀离开岛上,回娘家过年了。
李固鸿体谅女儿,以女儿的工作为重,女儿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
李芝离开的时候是和钱意一家结伴离开的。
回来也是和他们一家人坐船回来的。
钱意感慨,没想到这辈子还有机会和她一起离开岛上和回来岛上。
李芝觉得她说法太夸张了。
年假结束,上班第一天,李芝就跟小郑小周说了三个供销社的事情,尤其是给小郑换工作的事情,说明清楚要离开岛上去考驾驶执照,最快需要多少时间也说明白了。
“你不用马上做决定,可以再想几天。”
小郑还没回答,小周就问可以是女性司机吗?
要不是小范意志坚定,一直想要当军人,现在都在埋头学习中,李芝还真要以为小周是替堂妹问的。
“小周,你想当货车司机?”
周芙:“我觉得大力最合适,他不想当货车司机的话,我想试试,我觉得能多学门技术是件好事,当货车司机比考军校当军人简单很多,应该难不倒我的。”
她也是受到了堂妹的一点影响。
李芝:“不太建议你一个女孩子去学开货车,学车的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不太规矩的男人,如果有四五个姑娘结伴学车还好点,你实在想学的话,我写信给我爸我哥,叫他们打通关系,让教学修车和驾驶的师傅多照拂照拂你。”
现在司机学开车的同时也要学修车,并不轻松。
小周可以学开车,她不想她去当送货的货车司机,因为要负责装货、搬运、卸货,太累了。
体力活让力气更大的男性做比较好。
周芙的反应反而使郑大力坚定要学车了:“李姐,我换工作,我当送货司机。”
郑大力答应下来,周芙是松了一口气,她不怕辛苦,她害怕遇到不规矩的男人。
“不需要太勉强,你们都能继续当售货员,我可以让你们姐夫帮忙找司机,不是必须你们两个其中一个去,再多想两天。
小郑,到时候你还是确定要去的话,我会准备好介绍信。”
小郑平时的工作就是以力气活为主,去码头拿货,去几个公社卖东西,力气活都是他来做。
现在的计划就是干力气活的同时,让他学点真本事。
...
“感觉家属院里开了供销社,我更难存下钱了。”钱意看着别人打地基,不由替自己的钱包发愁。
孙玲有不同的想法:“以后李芝就不用跑来跑去,轻松很多了。”
家属院里许多家属都来看热闹。
“我很开心家属院里能开供销社,以前不想走去供销社,让李芝带,又怕她太辛苦,就只买生活必需品了。
现在可以买更多东西了。”一个家属开口。
李芝带着匀匀辉辉月菊三个小朋友走到家属们身边,三个托儿所的小朋友是她走哪,他们跟去哪,俨然有了“狐假虎威”之势:“辉辉月菊快回到自己妈妈身边。”
两个小朋友都还算乖,听话回到妈妈身边了。
钱意对女儿说:“给你闲的,是不是想去读小学了?”
一个家属在小月菊开口前抢话:“你可别用读小学吓唬小孩子了,小朋友们,小学没那么可怕的啊。”
小月菊被一个阿姨抢话,很快冷静下来,不准备和妈妈呛声了。
托儿所和小学的休息日不同,托儿所也可以没有休息日,今天属于是几个妈妈提前把孩子接来看热闹了。
小学生哥哥姐姐们在上课,托儿所的小朋友们在玩,差距太大了是不是!
有些家属可不想孩子以后排斥小学。
李芝同样不太想匀匀排斥小学:“不说小学了,大家对新建的供销社有什么想法?”
她刚才在跟工人师傅说事情,没在家属们身边,这会儿来听取大家的想法。
“我觉得离我家还是有点远,不过没事,没几步路。”
“李芝,你以后还会送货到家吗?”
真是问到点上了,家属院面积不算小,比一个生产队面积还大,有些家属房子会离得比较远。
钱意家有自行车,这时候没法帮李芝说话了,她说话,大家就要心里骂她站着说话不腰疼。
她看李芝怎么回答,根据李芝说话内容再想想该怎么帮她说话。
李芝早决定好了:“以后没法送货到家,因为家属院供销社只有我一个售货员,我还得看岛上另外三个供销社的账本,下班回到家也是不得清闲的。”
她已经打定主意不送货。
以前是不方便,只能她辛苦点,现在方便了,就给自己省点麻烦事。
钱意知道不需要帮忙说话了。
孙玲家里没买自行车,她说话了:“我的习惯不太好,不一定会买多少东西,就喜欢逛逛看看供销社,以前供销社离得有点远,干了一天活,我就不想过去了,现在的距离缩短很多,方便我逛看供销社了。”
第45章
李芝的好人缘在这时候显现出来了, 大部分家属还是向着她说话的。
经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家住得比较远的家属也没多少意见了。
见在场的家属没多少意见,李芝带着匀匀回到家里。
回家给爸爸准备三十周岁的生日礼物。
她早早接匀匀回家, 不是看打地基的热闹顺便接孩子,是为了早点接孩子回家准备丈夫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