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错反派哥哥后(118)
钟宴笙听到这里,忍不住又抬起脑袋,小小声:“可是放火烧山一事,《史记》与《左传》中其实并无记载……”
“你!”
见钟宴笙把德王堵得说不出话,萧弄的嘴角一提,简直要笑出来。
这小东西,跟他待了一段时日,好像长进了。
在他面前嘴笨得很,调笑一句,都要羞得面红耳赤的,现在在别人面前挺能说,说得还有条有理的。
“老五。”
老皇帝不言不语地看他们争论了一阵,微笑着打断咄咄逼人的德王,叹道:“你的脾气总是如此冲动急躁,还不如小十一平和沉稳,要朕如何放心将事情交予你?”
德王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老皇帝的语气,明显是一开始准备将重任交给他的意思,只是方才他一堆话下来,开始犹豫了。
德王顿时不敢再多话,脸色青红交加了一阵,低头认错:“是,儿臣也是急着为父皇分忧,往后定然多思多虑,学着十一弟,三思后行。”
后面一句是磨着牙说出来的,极为不甘。
钟宴笙有种怪异的感觉。
老皇帝先前引他在萧弄面前说了那番话,现在不会也是故意看他跟德王激发矛盾的吧……?
为什么?
钟宴笙不解。
派去剿匪的人选一时还未落下来,不过听老皇帝方才那番话,还是挺属意德王的,大伙儿心思各异的,见陛下脸露疲惫,也三三两两地散了。
萧弄又看了眼乖乖坐在老皇帝旁边的钟宴笙,极快地与他对望一眼,才扭回头,离开了皇帝的书房。
钟宴笙心底怅然失落。
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才能再跟萧弄见见面?
他都没有机会问问,萧弄生不生他的气,以后还愿不愿意搭理他。
还有王府的情况怎么样,王伯踏雪展戎还有那群喜欢偷偷看他的暗卫大哥们怎么样……
他有心事的样子很容易被看出来,刚冒出这些念头,老皇帝的嗓音就传来过,非常温和,像是对他方才说的话很满意:“小十一,在想什么?”
钟宴笙意识到书房里又只剩下自己跟老皇帝了,不适感又一点点冒了出来,但想起昨日问田喜的事,抬起黑白分明的眼,与老皇帝深深的眼睛对上:“陛下,儿臣想……”
想去看庄妃娘娘。
话没秃噜出来,钟宴笙忽然意识到了一件事。
昨日田喜告诉他庄妃住哪儿时,还透露了“那边凄清,平日里无人,适合娘娘养病”,是无意间的,还是有心这么说的?
老皇帝一直没提过庄妃,肯定也是不想他提起的,他要是问起来,说不定还会让老皇帝对庄妃娘娘那边看守加严。
要想去见那位据说疯了的庄妃娘娘,恐怕自己偷偷去更靠谱点。
钟宴笙心跳得很快,也不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但他感觉自己最近很聪明。
萧弄要是知道他现在这么聪明,肯定也不会骂他笨的。
对着老皇帝深得显得阴沉的眼,钟宴笙小声说:“儿臣想……去休息一会儿。”
他漂亮精致的眉目显得有些憔悴,容色苍白,眼下青黑,看上去的确很疲惫。
事实上钟宴笙也确实很困,刚刚那几位大臣长篇累牍的一堆话,繁琐得很,要不是听到不远处萧弄的手指一下下轻轻叩在扶手上,很有节奏的声音,他差点坐着睡过去。
老皇帝又盯着他看了会儿,似乎在分辨他的话是真是假,但钟宴笙眸光清澈,毫无阴霾,看不出说谎的痕迹。
这双眼……
真像啊。
老皇帝露出个慈爱的笑容,伸手摸摸钟宴笙的脑袋,枯瘦的手指揉过毛茸茸的发顶,没有萧弄那样的安心感,反而让钟宴笙有股毛骨悚然的感觉。
“去吧。”
作者有话说:
聪明迢迢!(握拳)
*阳结就是便秘。
第四十五章
得到老皇帝的允准, 钟宴笙忙不迭逃出了书房。
他在屋里耽搁了一下,离开养心殿的时候,外头居然还有人。
大臣们和几位王爷自然是很有眼力见地退下了, 留下来的, 是惯来不怎么受管束的萧弄。
确切说, 是被几个御史在怒斥的萧弄。
常有言官集结着,有机会就跑来养心殿跪着, 求陛下严惩目无法度的定王,但老皇帝对待萧弄的态度,向来是宽宏大度、袒护倍加的, 从来不见。
御史们这回过来, 虽然没见着陛下, 但是见到了萧弄, 一个个情绪都十分激动。
萧弄懒洋洋地抱着手,靠着宫殿大门,饶有兴致地听着:“换新词儿了啊?还有什么, 说来听听。”
几个御史被他那副浑不在意的流氓样儿气得半死:“你——狼子野心!”
萧弄长长地“哦”了声:“重复了。”
“目中无人!嚣张放肆!”
“没新意了啊。”余光晃出熟悉的影子,萧弄这才直起身,随意摆摆手, “回去再想点新词儿,耳朵都要听出茧子了。”
钟宴笙顿下脚步, 默默听他们斥这斥那,不解地拧起眉头。
要不是哥哥带兵收复辽东, 平定漠北, 又守在边关多年, 哪来大雍这么多年的安定, 这些人也不想想他们怎么能悠哉哉地在京城待着, 不知感恩也就算了,还在这里骂人?
萧弄那态度,跟看一群耍猴戏的也差不多了。
御史们快气疯了。
哪怕是皇帝陛下,也会因言生畏,对言官一向以安抚为上,偏偏这个定王殿下,大概是名声已经够可怕够差了,像是事多不压身,已经无所谓了。
这群御史多半都是年轻气盛的,热血昂扬,给一个老御史带着,纷纷就要跳起来,准备实施一番以头抢地、以死劝谏之术。
老御史第一个跳起来,恰好钟宴笙气鼓鼓地走过来了,他的目光一转,就看到了钟宴笙。
霎时之间,老御史怔了一怔。
冯吉看这边的闹剧看得眼皮狂跳,见定王殿下抱着手看过来了,后背一激灵,只想赶紧带着钟宴笙离开养心殿,回明晖殿休息去,连忙清清嗓子:“诸位大人,劳烦让一让,十一殿下身子不适,要回去歇着了。”
听到“十一殿下”,气得脸红耳赤的御史们也都凝起眉,想起这两日的传闻,暗自打量起面前华服秀美的少年。
当年因为先太子之事,整个京城混乱了好些日子,京城封锁了几月,不仅东宫被血洗,连朝中也被清洗了一番,与太子有过关联的,除了出事前早早撇清关系的淮安侯府外,几乎都没落着好下场。
那段时日,不仅百姓惶惶不安,连百官也时刻恐惧着,每日都会有几个眼熟的同僚,消失在朝堂上。
整个京城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血腥味儿。
在那般境况下,自然没人会去关注后宫里一位后妃诞下的小皇子。
陛下寻回十一皇子的消息传出去后,为数不多活过了那场风雨的老臣们隐隐记起,那年好像是有位小皇子诞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