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汉(195)+番外

作者:春溪笛晓 阅读记录

刘彻道:“这是你们医馆新收的学徒?”

霍善道:“是来医馆看病的病人。”

刘彻还记得前头见过的嬴政和苏轼,这会儿瞧见个平平无奇的周山,才终于觉得这医馆原来也不是个个病人都那么有能耐。

庄子这边每逢休沐日才开门迎客,平时的日子倒是不受影响,除了日常的劳作以外,庄子上会定期召开扫盲培训以及专业技术培训,庄户们将会按照自身情况选择性参加。

连带福寿里的不少村民也闻讯过来报名。

只要自己肯上进的,霍善一概不拒绝。只要网撒得足够广,总能培养出一批掌握新技术、新思维的可靠人才!

回头说不准能吸纳点人来当他们墨家弟子。

霍善可没忘记自己是特别厉害的墨家传人。

将来他们墨家人才济济,还愁刘彻以后不愿意招揽他们墨家弟子吗?

要知道老刘家搞察举制的时候可都是非常讲究实用的。

比如惠帝时期就诏令各郡国举荐“孝悌力田”人才,顾名思义就是特别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或者耕地特别有一套的人。到了文帝便把地方上有“孝”“悌”“力田”这三类贤名的人才列为乡官常员,负责与三老一起管理乡里事务。

归根结底,只要让刘彻看到他们墨家人才有用,就不愁他们墨家弟子没有好出路。

等人才培养出来以后他们先争取临时开科,再争取成为常科!

霍善小小的心里,有大大的蓝图。

他师父和师弟都是不爱出头的人,光复墨家荣光这件事肯定得由他来办!

开创墨家美好未来,只能靠他了!

霍善感觉自己小肩膀上沉甸甸的,这必然是他作为墨家大弟子的责任!

又过了数日,周山终于要回去了。

霍善准备跟过去给周山捎一些系统仓库里的稻米当储备粮,要是他接下来能顺利找到愿意收留他的坞主,那就靠他自己自力更生了。

在那之前他们总不能叫自家医馆救回来的患者饿死。

周山没想到霍善竟要跟他跑一趟,自是感动至极:“多谢小恩公。”

霍善说道:“不用喊我恩公,我去出诊也是有奖励可拿的。”

周山并不多言,心里却清楚若是换成旁人得了霍善这样的奇遇,不一定会像霍善这样友好地对待每一个患者。

至少他觉得换成自己的话,他不一定还会认真学医、悉心救治那么多人。这样的“奇遇”拥有者面临的诱惑实在太多了,谁还乐意成为一个医者?

所以他这声“恩公”是该喊的,如果不是遇到霍善,他这种没什么价值的人恐怕有幸碰上这神秘医馆也活不下来。

霍善没那么多想法,他把周山送走以后看了看诊金结算页面,发现进入奖池的居然是【闻鸡起舞(一次性技能道具)】。

相传两晋时期祖逖和刘琨皆是闻名于世的世家名士,两人感情极好,年轻时经常同塌而眠。有次祖逖夜半三更半梦半醒间听到公鸡叫,一脚把刘琨给踢醒了,喊刘琨别睡了咱起床练剑去。

系统表示使用该一次性技能道具者,可以让当天同塌而眠的同伴在公鸡叫出第一声的时候立刻起床舞剑。

霍善:?????

很好,没用的技能又增加了。

第118章

周山还给商城贡献了一样新商品, 叫【酪奴】。

霍善没看明白是什么东西,点开介绍才知道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个叫王肃的南方人到北方当官并定居,最开始喜欢喝茶,喝不习惯酪饮, 也就是奶制的饮品;结果在北方待久了, 他就觉得酪饮特别香醇,而茶只配“与酪为奴”!

所以这里说的酪奴其实就是茶。

霍善欣然把十份酪奴全买光了, 还收获了一些茶树种子。他把东西都收进仓库里头, 准备明天去问问李长生有没有地方能种茶。

虽然知道茶树不太适合在北方生长, 但是认真挑拣的话应当还是有那么一两个地方适合种的,大不了给它们准备个大盆, 回头天气冷了可以给搬进暖房里去。

他馋茶叶蛋很久了!

霍善清点完结算结果, 很快选定周山上门出诊去。

周山已经醒了一会, 正在清理祠庙中适合休息的角落, 总不能叫霍善连个适合坐的地方都没有。

好在雨已经停了,否则这破庙要是跟他昏迷前那样哗啦啦漏雨, 那就真的连个落脚处都没有了。

霍善出现在周山脚边的时候,周山已经把祠庙里所有的干草都收集起来, 铺出一个小小的床铺。

见霍善眨眼间便现身于祠庙之中, 周山只觉这位小神医说是小神仙也不为过。

周山道:“您坐下休息会。”

霍善也不嫌弃祠庙里湿漉漉、脏兮兮的,一屁股坐到干草上头,还留出小半个位置让周山也坐下聊聊接下来的打算。

周山道:“小恩人放心,我会好好活下去的。等小恩人您回去了, 我就去找适合投奔的坞主。”

霍善见周山状态良好, 也没有太担心。他掏出个东陵瓜, 直接摔开和周山分了吃。

周山身体还是有些虚,不太适合吃西瓜, 吃点甜滋滋的东陵瓜倒是可以。

两人于破落的神君祠庙之中分完了整个东陵瓜,周山便在霍善的提议下爬上屋顶,用搜罗来的茅草把漏雨的地方给堵住。

这样以后有人再来这处祠庙栖身,便不会再因为漏雨受寒生病了。

两小孩正忙活着,忽地一阵马蹄声由远而近地传来,连带霍善脚下的土地仿佛都震颤了起来。

周山紧张地往马蹄声传来的方向望去,顿时面露惊讶。

这路人马亮出的居然是晋军的旗帜!

自从世家大族拥着皇室渡江南下,他们北边什么时候还见过晋军的旗帜?

周山心中既喜又疑,忙从屋顶上爬了下去,对霍善说道:“我看到王师了。”

霍善奇道:“他们不是去了江南吗?”

周山道:“我不会认错的,我父亲就从过军,他教我认过旗。”

一大一小正说着话,那队人已经抵达祠庙前。

为首的是个脾气爽朗的中年将领,他瞧见祠庙前立着的两个小不点,边翻身下马边问道:“怎么只有你们两个小孩在这里?你们家里人在哪?”

周山牵着霍善的手回道:“我们病了一场,和家里人走散了。”

那将领一听就明白了,北边兵荒马乱的,有人生病一般就只能被留在半路,毕竟要是疫病蔓延开可不是小事。

见两小孩精神头都挺不错,看起来不像是生病的,那将领伸手拍了拍周山的脑袋,问道:“你刚才爬到屋顶上去做什么?”

周山看了眼霍善,如实回答:“我弟弟说正好祠庙里有不少茅草,我们可以收集起来把屋顶补好,这样别人来过夜的时候就不会因为漏雨而生病了。”

那将领闻言看向旁边的小不点,夸道:“你们兄弟俩倒是有心了。”

这样两个小孩应当是极好的家庭养出来的,结果碰上乱世却还是被家里人落在外头了。要是换成太平时期,丢了这么两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得多伤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