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汉(236)+番外

作者:春溪笛晓 阅读记录

“这天气想发豆芽的话,水里泡个一天一般也能顺利发芽,有的人用滚开的水去烫应当是想快些破开这层蜡质。”

霍善听得大为惊奇, 没想到小小的五谷居然会用这样的办法保护自己的孩子。

他每天积极地跑去掀开看看豆芽长成啥样了, 给自己的船上旅途多添了一个固定项目。

就霍善这到处都能找到新乐子的性子, 沿途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更不觉得累, 偶尔碰上驿站周围居民比较多的,他还屁颠屁颠跟着张仲景他们去搞义诊,争取把沿途的患者全给看了,丰富手头的汉代医案库。

这样还能攒到宝箱,可谓是一举两得!

因为要给江夏郡那边做好交接准备,所以霍善一行人走得慢些也没人催促。

只是霍去病陪着走了一小段路,便不能跟着船慢腾腾地走了,而是骑上马直奔江夏郡。

大司马这个官职相当于旧时的太尉职务,一般是裁决军务以及给皇帝提供军事方面的意见。既然另一位大司马是他舅舅卫青,事务交接起来自然比较方便。

霍去病这次前往江夏可是要负责统领南方军务的,自然要先赶赴云梦泽了解清楚情况。

李长生和霍光他们都在,霍去病倒是不担心霍善出什么事。

倒是霍善得知霍去病要先行一步,忧心忡忡地拉着霍去病叮嘱他不要随便喝野水和生冷食物,实在渴了也不要着急,先生火把水烧开了再喝。

要知道霍善去了几次南方,每次都能碰上寄生虫患者,所以他担心自己晚到一步他爹就中招了。

霍去病是接受过霍善好几次寄生虫科普洗脑的,闻言点着头说道:“到了那边我就让底下的士兵操练之余去灭杀一些比较危险的螺类,再看看能不能多挖些井。”

挖井并不是往有泉眼的地方打个洞就好,井壁还会架设成天然滤网,对于流入井底的活水进行过滤。虽不能保证井水没有一点问题,但也能减少一点祸从口入的可能性。

霍善听了他爹的安排,马上也点着小脑袋说道:“等我到了江夏也这么办!”

父子俩相互叮嘱了许多话,霍去病便先行出发了。

霍善最开始两天还忍不住拿着他那千里眼跑船头看上半天,想瞧瞧他爹走到哪了。后来发现他爹走得贼拉快,早就已经不见踪影,只能郁闷地收起千里眼找别人玩耍去。

过了几日,霍善就忘记他爹不在身边的难过,又开始活蹦乱跳地跑来跑去,一点都没有晕船的烦恼。

他空闲下来,还要给已经回到长安的刘据他们写信,兴致勃勃地给刘据他们说起自己沿途的见闻。

这日傍晚,刘据勤勤恳恳地上完了一天的课程,就听闻霍善给他写信了。

刘据冷哼了一声,把信放到一边决定晾一晾这个臭小子。

只是他的目光总不自觉地往那封信上瞟,换衣裳,瞟一眼;温水洗手,瞟一眼;想坐下练会字,还是忍不住瞟一眼。

想到霍善在外头逍遥快活,刘据又冷冷地哼了一声。

他在这里晾着那小子的信,那小子也不会知晓的,所以何必……何必为难自己憋着不看!

刘据心中有了决断,麻溜跑过去拿起信看了起来。

霍善倒不像刘据想的那么没良心,虽然也在信中讲起自己玩得有多开心,但也不忘和刘据分享自己吃到的新鲜吃食和刚拿到手的新鲜事物。

比如霍善给他送了一个千里眼,说是他们墨家新做出来的,刘据可以偷偷藏起来,远远观察夫子有没有过来,简直是课前作妖的利器!

刘据:?????

说实话,需要远远观察夫子到没到的人,一直都只有霍善那小子吧。

这家伙也不知是从哪学来的歪理,说是零嘴就是要在夫子眼皮底下吃才刺激,上课就是要说到先生没话讲才是好学生,所以每次过来蹭课都老活跃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苏先生表示这绝对不是他教的)。

而很愿意透露朋友姓名的霍善几句话就把他出卖了,说是苏轼这人少年时就很皮,偏偏学东西特别快,许多书都是一读就会,所以平时特别爱浪。

结果苏轼参加考试的时候他拿到题目赫然发现,自己居然想不出那道题目出自哪里!

苏轼只能长长地叹了口气,还用眼神瞟向一起参加考试的苏辙。

苏辙和苏轼从小一起长大,见苏轼那么一叹一望,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他拿起手头的笔管轻轻一吹,以此提醒苏轼那道题出自《管子注》。

苏轼当然也不是一味让弟弟帮助的,有次他和弟弟参加另一场考试,见苏辙不记得出处,立刻谎称自己带进来的冰砚不见了,拍桌大骂“小人哉”,以此提醒苏辙他们写的题出自《樊迟学稼注》——就是樊迟这人去向孔子请教怎么种地,孔子跟人评价樊迟“小人哉”那一段。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霍善对此赞叹不已,跟刘据感慨说咱们叔侄俩遇事只要像苏家兄弟那样同心协力,世上从此再也不会有能难得倒他们的先生!

刘据:?????

刘据觉得自己这个当叔父的,需要对霍善这小侄子进行严肃的思想教育。

这一天到晚跟那些人学的都是什么玩意啊!

事实上苏轼也没有不靠谱到用把这种事迹嚷嚷出来带坏小孩,这些都是蔡京儿子蔡絛作为奸党被流放后闲着没事写了本《铁围山丛谈》,用心八卦了诸多昔日同僚兼前辈的秘闻。

流放外地这么无聊,我要把你们统统写进书里!

霍善也没有去拜读这本《铁围山丛谈》,他只是……奖池里多了个【心有灵犀(一次性技能道具)】,用上这个技能道具以后不用说话都能明白对方心里在想什么!

技能介绍就是苏家兄弟俩互帮互助的光辉事迹。

霍善发给苏轼问他这些南宋人八卦的事情是不是真事。

苏轼当时没出来回答。

霍善没有从苏轼本人那里获得充分的反馈,只能改为跟刘据分享自己刚听来的新鲜事迹。

等苏轼忙活完自己的事看到霍善的问话时,刘据已经震惊不已地记了苏轼一笔:“好啊,就是你一直在带坏我侄子,苏东坡!”

苏轼:“……”

很不错,又是他苏轼风评被害的一天。

你这娃儿就不能等个一刻钟再跟人讲吗?!

霍善这么个憋不住话的小孩儿,有好东西自然要第一时间和刘据他们分享。

这里头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霍去病一向是很能憋话的,所以他这一路南行,连句话都没给刘彻带。

当然,他也没有给卫青带。

只有贴心的霍善给每个亲朋好友都写了信,由刘据这个收发员负责帮他投递到每一个人手上。

这回霍善没有忘记慰问他皇帝姨公,毕竟目前在他心里刘彻勉勉强强也算是个好长辈来着(因为刘彻答应让他出去玩)。

刘彻收到来自霍善的信,感觉还挺新鲜,只不过他听闻霍善好像还托人送了东西回来的。他瞧着刘据追问道:“除了信就没别的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