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汉(267)+番外

作者:春溪笛晓 阅读记录

霍善还给苏轼留了些瓜种,让他穷了可以卖瓜去,以后开封城说不定有别称东坡瓜的名瓜出现呢!

苏轼觉得非常有道理,毕竟他这人确实很容易把自己给吃穷。

旁听全程的苏过:“……”

猪都养过了,陪爹去卖瓜又何妨。习惯就好!

霍善回到医馆之中,开始结算这次出诊的诊费。

所以这次商城新多出来的商品是……东坡酱菜!

酱菜口味还是随机的,有莱菔、黄瓜、芹菜等。

随机其实听到的,因为看商品介绍说只要一次性购买十坛,就能获得相应的种子,这说明霍善有机会一次性获得品种优良的莱菔、黄瓜、芹菜等等蔬菜!

东坡酱菜,无所不腌!

多了个薅种子的途径,霍善觉得这趟真是不虚此行。

接着他才去看看奖池里新增了什么东西。

要是别人的诊金结算,霍善一般是先看技能的,和苏轼打交道多了他就选择先看商品了。

毕竟苏轼永远不会给靠谱的技能!

果然,这次奖池里新增的是……

【吃了又吃(一次性技能道具)】。

霍善:?

霍善打开技能介绍,想瞅瞅这个技能到底从哪冒出来的。

原来这个技能出自苏轼借虚构人物之口讲述的人生理想:两个吃不饱饭的穷酸书生在聊天,一个说如果自己以后发达了,一定要吃饱了睡,睡饱了吃;另一个说,我跟你不一样,我肯定是吃了又吃,哪有那个闲工夫睡觉!

苏轼对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十分赞赏,认为他们比庐山一个自称能通过睡觉领悟道家妙法的道士要高明多了。

只要用了这个【吃了又吃】,保证你连吃两顿饭也不见饱。

心动吗?想要吗?快动动你的手指,打开奖池开始抽奖吧!

注:儿科专家钱乙特别提醒,欲得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即便是使用了这个技能,也不建议吃得太饱。

霍善:?????

可恶,不能吃饱要你何用!

就要吃饱!

双份的饱!

第167章

霍善第二天一早就掏出坛酱菜给霍去病看, 说这是东坡酱萝卜,脆脆爽爽,特别好吃!

这可不是普通的萝卜,而是一千多年以后的大白萝卜, 长得又白又胖。

他还抽到一坛酱白菜, 它赠送的种子也非常适合当冬储菜。这样他们江夏郡入冬后就有两种蔬菜可以吃,不用逮着葵菜吃了!

霍去病听着霍善兴高采烈地分享自己弄来的新菜, 只觉霍善昨晚肯定又去忙活了许久。

若不是很确定霍善夜里有好好休息, 身体并没有疲累的迹象, 霍去病都想让他别这么辛苦了。

霍去病见天还没亮,也不急着起床, 而是问霍善昨晚都去做了什么事。

小孩子本来就很有分享欲, 听霍去病主动问起来了, 霍善马上把自己去了宋朝皇宫的事给霍去病讲了, 主要是讲起宋朝皇帝每天不是接触汞就是接触铅,生活处处充满惊喜。

要不是听李时珍他们分析, 他都不知道就连那彰显尊贵身份的朱漆对于本身体弱的人而言也是有问题的,尤其是对还没发育完全的小孩子而言更是如此。

霍去病听后一阵沉默。

等会, 他们大汉最爱用的也是漆器……

日常用的樽、盘、杯、壶、碗, 全都爱刷上朱漆,毕竟越是身份尊贵的人越是会用正红色的器皿。

问题竟在我身边!

霍去病不由和霍善讨论起这个问题。

霍善给霍去病吃了颗定心丸:“用上大漆以后其实能接触到朱砂的机会很小。”

华佗他们为了研究宋朝皇宫到底有没有问题,这两天专门去翻阅了一下相关疾病史。

大漆涂上去以后如果表面光滑漂亮,说明它已经形成了一层相当稳定的“膜”, 这样的漆器不仅便于清洁, 还可以防止有害物质在食器表面停留。

作为食器完全没有问题。

入口的东西问题不大是个好消息, 可惜坏消息是他们皇宫那些富丽堂皇的建筑营建过程中,不仅用到朱砂大漆, 还用了许多别的东西——

比如“雕梁画栋”要用到明矾(宋朝最大的酒楼一度叫做‘矾楼’,卖矾起家的,可见他们多爱用这玩意)。

比如糊墙糊窗户的时候可能用到砒/霜,这个不用说都知道有问题。

比如防水防潮要用到铅。

事实上铅在古代装修中的应用范围也和朱砂一样广泛,你看那流光溢彩的琉璃瓦当好看吧?上的是铅釉。

充分证明了一件事,好看的东西都有毒啊!

那些个重大场合装修得美轮美奂没问题,久住的地方还是少折腾为妙。

霍去病:“……”

突然很想把这太守府里里外外地检查一遍,要是有问题的话还是搬出去算了。

李长生一大早就瞧见霍去病父子俩在后衙到处转悠。

走近一看,只见霍去病指着一处花纹问霍善:“这有毒吗?”

语气很是慎重,大有霍善说有毒他就让人连夜抠掉的势头。

霍善认真端详片刻,摇着脑袋回答:“没有毒的。”

于是霍去病又抱着霍善去看屋顶的瓦当。

霍善说道:“这是灰陶做的,没问题啊。”

李长生上前弄清楚他们父子俩在干嘛以后也是一阵沉默,追求碧瓦红墙、雕梁画栋居然还有这样的危害?

霍善信心满满地说道:“我们身体好,不怕这点小问题!”

霍去病还是觉得以后只要住得舒服就好,不追求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

左右他也不是喜欢那些玩意的人。

霍善对装潢也没多大追求,他和苏轼他们待久了,感觉还是好吃的更重要。住的地方只要足够舒适,别的都不太重要!

吃饱喝足,霍善就去前衙溜达,想看看有没有空地给他种萝卜和白菜,这都是他买酱菜送的种子。

温应他们几个学徒都跟着帮忙,霍善就顺便给他们讲起儿科圣手钱乙碰上的医案。

古代小孩的夭折率着实不低,要是温应他们四人有兴趣往儿科发展,将来肯定能派上很大的用场。

霍善也不干扰他们的选择,只要他们有兴趣学,他就给他们多讲点。

霍善正兴致勃勃地把前衙的花草也薅光种上萝卜白菜,却听有人在外头击鼓鸣冤。

击鼓这事儿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据说大禹就是个闻鼓而出的明君,不管冬天多冷、夏天多热,只要有人在外头击鼓,大禹都会第一时间出去查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以历朝历代的官署门口都会立个鼓供百姓们诉讼用。

只是后来许多官员为了图个清闲,会给诉讼增加许多不必要的流程,比如你要想状告别人得自己先挨顿打再说。这样就可以劝退很多不想挨打的人!

汉代是不讲究这一套的,不过同样已经有鼓声一响、官必上堂的规矩。

霍善一听,居然有人来找自己鸣冤,马上精神抖擞地去看看到底有什么样的冤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