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汉(282)+番外

作者:春溪笛晓 阅读记录

听闻黄道婆是慕名来寻李时珍瞧病的,霍光便觉自家这个小侄儿做事真是想一出是一出,怎么人家病还没好就叫人家开班授课?

不过见黄道婆精神挺好,霍光也就没多说什么,按照黄道婆的描述绘制好各种工具的图纸便去筹备棉纺班的事了。

由于府衙不少工匠过完年都被安排去跟进底下的造纸作坊和制糖作坊,霍光找了一圈竟连个木工都没瞧见,只能骑马去找西陵城中本来就开着的木匠铺。

按照霍善的说法,这些棉纺工具将来最好能做到家家户户都有,所以也没什么保密不保密的,找外头的工匠来负责也没有问题。

霍光迈步走入木匠铺,便见到个有些眼熟的身影。

竟是那位于公堂上顺利离了婚的孟家长女孟蒹。

虽是经历了一场婚姻,她的年纪也不过是十八/九岁,年纪与霍光相差不到哪里去。

府衙受了孟家半数家财,霍光对这个年轻女郎印象还是颇深的。他还未开口,对方已经笑着上前打招呼:“霍长史。”

少年时在父亲的安排下接受了一段错误的婚姻,令她有着远超于年龄的成熟与从容。

孟蒹主动询问霍光过来是有什么事。

这家木匠铺恰好是孟家的产业之一,她今天正好过来看看。

木匠这行当一般都是以匠人为中心的技术型产业,孟蒹却是可以凭着自己在西陵城的人脉为木匠铺拉来了不少寻常木匠接触不到的活计,是以众木匠也心甘情愿挂名在孟家铺子里头。

霍光得知这是孟家的产业,便也没有瞒着孟蒹,直接拿出自己绘制的图纸提出想要定制一批棉纺工具,而且要快。

因为霍善想让第一批生员赶上棉花种植的好时节。

实在赶不上其实也没差,反正军屯那边已经把棉田安排上了。

霍光也只是想尽量别让自家侄儿失望而已。

孟蒹听完霍光的要求,点着头说道:“这图纸看起来不算难,交给我们没问题。明日一早我把做好的样品送到府衙,那位前辈看过以后觉得没问题的话再让人接着做。要是需要的数量太多,我们这边实在赶不及,我还可以代霍长史去联系其他木匠。”

霍光听后觉得这个安排十分周全,欣然地把图纸交给了对方:“劳烦了。”

第178章

霍善把事情交给他叔去办, 自己就只需要时不时追问几句进度就可以了,非常轻松自在。

到了二月十五,他又开始了自己日常坐诊,给前来看病的患者诊治开方。由于外头已经把霍善传得神之又神, 所以哪怕他远还没有到长胡子的年纪, 装不了白发苍苍老神医,江夏郡的人对他依然颇为信服。

甚至还有从其他县城特意来西陵城求医的。

霍善来者不拒, 一概给治。

到了午后, 霍善正不慢不紧地一个患者诊治, 旁边就来了一老一少,老的约莫五六十岁, 头发花白, 但精神矍铄;小的约莫十五六岁, 瞧着也是聪□□黠。

祖孙二人虽是穿着粗布衣裳, 那气质却是一看就知道不一般。

霍善看病是不怕人在边上看的,只有遇到那种容易传染的患者他才会驱散旁人, 所以即使察觉有人在观察自己他也没怎么在意,仍是按照自己的经验给患者开好了药方。

就在负责写方子的温应要把药方递给患者之际, 那老人家忽地开了口:“能给我看看吗?”

霍善好奇地转头看向那老人家。

那老人家笑着朝霍善自我介绍, 说自己也是个医家,叫淳于缇萦。她带着弟子途经此地,听闻霍善每个月都会腾出两天来义诊,所以特意过来看看。

霍善听后还没什么反应, 旁边那身体痊愈得差不多、怀揣着满心好奇出来看霍善坐堂的黄道婆确实惊讶不已。

淳于缇萦!

那可是凭一己之力让汉文帝取消肉刑的人。

淳于缇萦的父亲淳于意是个相当有名的医家, 司马迁给他写传的时候直接把他和扁鹊写在一起, 可见其名之盛。

当然了,司马迁会那么详细地记录淳于意的事迹, 也是因为想对达官贵人的种种可耻行为指指点点。

比如扁鹊虽然在见蔡桓公那件事上溜得足够快,却还是被嫉妒他的太医同行买凶刺杀了。这些当王的、当官的,一个两个都不是好东西!

淳于意也一样,淳于意在齐地也非常有名,经常帮藩王亲眷治病。结果树大招风,他也被人举报到长安去,编排了他的诸多罪名。

具体给罗列了什么罪行已经无从知晓,只知道文帝当场命人把他押送到长安来处置。

淳于意一辈子只生了五个女儿,临行当日很伤心地表示生你们五个孩子有什么用,遇上事一个能帮忙奔走的人都没有。

不满十岁的淳于缇萦听后也很伤心,她一路随行到长安,上书文帝痛陈肉刑之害,认为人犯了错还能改,肢体残缺以后却续不上了,到时候这些人全成了废人,想改过自新也毫无用处,那不是平白给朝廷增加负担吗?她愿意自己充当宫婢,换淳于意免罪。

文帝看完淳于缇萦恳切的上书以后十分动容,不仅免除了淳于意的罪责,还废除了使用了近千年的肉刑,不会随随便便剁人手脚削人耳朵了。

犯了事大可以砍头和腰斩,何必留个断手断脚没法纳税的废人在人间!

淳于意流传下来的医案,也是在这个时期朝廷派人去召问记录下来的。

细读他的这些记录,也能咂摸出几分他被人举报的原因。淳于意给人治病无论贵贱,全看自己当时想不想治,只要他当时不想给人治病,连当地的藩王来求诊他都不给面子。

就算他当时正好能给人治病,也不是上门就把人治好。

要知道他们这些医家说话都耿直得很,根据淳于意自己上报的医案,他经常对患者说人家“八日呕脓死”“今年春天应该死了”“恭喜这位患者能活足足三十天”。

比如他老家一个中郎堕马摔石头上了,他就说人家是破石病,伤了肺,表面看起来不算严重,但脉象显示得明明白白,估计这位中郎十天后就该便血死了。

这也是堕马堕车等交通事故后的常见问题,有时候本人没啥感觉,实际上里头的脏腑伤得挺厉害,只有有经验的医生才能看出来。

可惜局限于时代的关系,淳于意他们这样的医家就算能看出问题出在哪里也无计可施,只能对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发个死亡预告昭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你看我说他什么时候他就什么时候死,我果然还是良医对吧!

患者:“……”

真是谢谢您呐。

所以古代厉害医家老爱辞职跑路的原因找到了:医术厉害到一定程度往往不是被同行暗杀就是被患者暗杀,危!

黄道婆虽然不知道这些详细的内容,却对缇萦救父的故事熟悉得很,麻溜给霍善讲了淳于缇萦的传奇经历。

淳于缇萦没有成婚,不过教出过几个弟子,有些弟子已经离开她成的家,有的则是随着她到处行医。她听黄道婆提起救父之事,笑着说道:“都是许多年前的往事了,不必再多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