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306)+番外
霍善吃得饱饱的,当晚又跟着李时珍他们出去溜达了一圈。
到第二天一早他开完了最近攒下来的宝箱,赫然开出了两张邀请卡。
运势特别好!
霍善已经挺久没有结交新朋友了,上次来的黄道婆平时也不带他玩,所以他也没挑什么良辰吉日,直接就把邀请卡给用了。
这次抽出来的是个中年文士,叫杜甫,今年四十三岁,霍善不认得,不过听李时珍念过他的诗。
见到人以后霍善积极提问:“你就是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个杜甫吗?”
杜甫:?
杜甫寻思着自己并没写过这诗。
自己毫不犹豫答应过来治病是不是有点草率了?他不过是偶感风寒,怎么就来了这个奇奇怪怪的医馆?
李时珍看过杜甫的年龄和过来的年份,开口替杜甫解了围:“他都还没写这首诗呢,他过来这会儿才天宝十三年,那首诗是天宝十四年写的……等等,天宝十三年?”
李时珍眼神复杂地看向杜甫。
天宝十三年的杜甫,已经在长安蹉跎将近十年了,直至天宝十四年他才能勉强被授予一个不入流的小官。
但是天宝十四年是怎么个情况,懂的都懂。
没错,就是在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大唐就此由盛转衰……
杜甫一脸疑惑:“这位前辈为何用这样的眼神看着杜某?”
天宝末年这场惨祸,还真不是杜甫这个求职多年都求不成功、每次一成功就疯狂得罪人的站错队小能手能解决的。
跟霍善这个五岁大的小娃娃就更没有关系了。
李时珍对霍善道:“要不你试试把另一张卡来个定向邀请,看看能不能把唐玄宗他祖宗给抽出来。这事应该还是他祖宗来烦恼比较适合!”
虽然抽出来的肯定不是同一个时空的人,可作为旁观者,当然是看乐子……哦不,想让祖宗本人看看自己创下的万世基业是怎么被孝子贤孙玩坏的。
感人,实在感人。
为了说服杜甫为医馆提供他们太宗皇帝的详细资料,李时珍给杜甫描述了一下他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载,皇帝和权贵骄奢淫逸,官僚腐败问题严重,你苦苦求官十年,终于求到一个小官可以领俸禄养家了,高兴地回安置妻女的奉先县探亲,结果到家一看,小儿子居然饿死了……
你悲愤之下写下了这首长达五百字的长诗,骂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
向人们充分展示了为什么会发生安史之乱。
虽然文学创作肯定会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在,但你家娃确实没了,所以赶紧筹点钱寄回家去吧!
杜甫:?
李时珍又安慰杜甫,这也不是你这个当父亲的错。就算这孩子侥幸活了下来,接下来战乱一起,他估计得跟着你到处颠沛流离许多年,这么小的孩子本来就很容易夭折……
杜甫:?????
谢谢你,大好人。
你可真会安慰人。
第195章
经历过一番亲切友好的交谈, 杜甫总算是知道自己的处境了:没错,明年年底大唐即将迎来安史之乱,那是一次皇室、官场、全国人口数量以及分布地区的大洗牌。
比如杜甫一个长安杜陵人,过几年就要和成都结下不解之缘, 在成都众筹出传说中的杜甫草堂来容身。
这一切不是他一个无人搭理的长安求职文人能够阻止的, 他能做的只有多寄点钱给家中老妻让他们的孩儿免于夭折。
霍善得知杜甫在长安这种物价奇高的地方辗转九年都没求职成功,年纪轻轻就成功达成兜比脸干净的巨大成就。他对杜甫说道:“没事, 我可以陪你去卖瓜, 马上就是吃西瓜的好时节了!你们那里也是夏天对吗?”
杜甫点头。
霍善跃跃欲试:“我们一起去卖西瓜攒钱!”
杜甫:“……”
怎么就沦落到要卖瓜了?他好奇地询问:“什么是西瓜?”
霍善马上抱出一个圆溜溜的大西瓜给杜甫看:“你们那边绝对没有的!都说物以稀为贵, 肯定能卖好多钱!”
他还有一个绝妙的想法,那就是既然大家都没见过西瓜, 他就当场开一个吃给顾客们看, 一边吃一边看, 妙哇!
杜甫:“……”
李时珍:“……”
你就是想趁机多吃西瓜吧!
在李长生这个师父身边时根本不敢放肆作妖的娃儿, 跑到外头就敢敞开肚皮猛猛开吃了。
李时珍问起杜甫关于李世民的相关资料,比如什么时候出生的, 比如什么时候生过病,如果能把握好这些节点, 说不准能提高定向邀请的成功率。
经过他们几个人兵分数路到处刷宝箱, 医馆等级顺利提升了,定向邀请的成功率也在逐步升高。
说不定就抽出来了呢!
杜甫:“……”
他怎么知道太宗皇帝什么时候生病!
李时珍道:“知道生过什么病也行。”
杜甫:“……”
他怎么知道太宗皇帝生过什么病!
李时珍痛心疾首:“你怎么连这点好奇心都没有?”
杜甫一阵沉默,这种事是他们这些大唐子民有好奇心就能知道的吗?就算是史书也不会写清楚太宗得了什么病啊!
何况他又看不到史书。
见从杜甫这里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李时珍又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万一浪费了一张邀请卡多不好。
霍善对此倒是无所谓, 李时珍想邀请就邀请好了, 他反正谁都不认得。
李时珍道:“明晚再看看,明晚把孙前辈喊出来一起邀请。”
孙思邈最近在闭关, 很多活动都不参与,想他露面得提前给他留个消息。
既然李时珍有了主意,霍善麻溜把杜甫安排到李时珍院子里,自己起床去跟李长生说今天会有一个客人过来的事。
得知这次来的是个会写诗的文人,战斗力基本为零,李长生便由着霍善跑去找对方玩耍。
苏轼听闻杜甫来了,要不是白天还要当值他就直接过来了。
人虽然没到,他热心地建议霍善去邀杜甫做槐叶冷淘,这东西夏天吃正好,加入槐叶汁后揉出来的面是淡绿色的,看着就很清凉!
这玩意是大唐官员夏天的“廊下食”常备食物,也就是工作餐。当官的能吃的好东西,民间自然很多人效仿,杜甫就曾专门写过一首《槐叶冷淘》,纪念这种达官贵人都爱吃的绿油油凉面。
大汉的面食还在起步阶段,听说世上居然还有绿绿的面条,霍善顿时有些吃惊。他追问道:“好吃吗?”
苏轼道:“挺好吃的,我们这会儿都还在吃。一样东西能吃个几百年都不失传,可见它的味道相当经得起考验!”
霍善一听,马上加快了去找杜甫的脚步。
霍善走到李时珍的院落时,看到的是有张生无可恋脸的杜甫。
跟李时珍交谈了这么小半个时辰,杜甫已经明白李时珍明明是近千年后的人,为什么不能凭他遍阅群书的学识直接告诉霍善太宗皇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