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323)+番外
这就是斗草里头的“文斗”了。
霍善溜达去找苏武, 问他有没有兴趣负责组织这一活动。
就坐在苏武旁边跟他聊天的司马迁:“……”
为什么不是他负责?
霍善见司马迁朝自己望过来, 霍善眨巴一下眼,对司马迁道:“你又不懂农牧, 还是让苏武来吧。”
司马迁想说苏武也不懂,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他还管着府衙的人事调配工作, 苏武需要人手的话还是得找他。
苏武也是很想一展身手的, 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他问霍善什么是斗草。
霍善就给苏武现学现卖了一番,表示大伙把自己认得的花草树木给带过来,谁认得的最多、报的名字以及功效最全面就算赢!
古有神农尝百草,我们这些后人都已经享受了神农这么多年的荫佑了, 一起认识一下身边的花草树木不过分吧?
既然是要在全郡范围内搞大摸查, 那就需要苏武带上一批擅长整理文书的书手来负责记录百草特性。
等斗草大会结束后, 还得分门别类梳理出来出一本《江夏本草》,内容可以细分为救荒本草、药用本草、工业本草!
归纳整理完以后原稿也不要扔, 可以将它们分纲别目存档,来年再举办斗草大赛的时候还能拿出来作为参考。
而且分类学这东西吧,真要深入搞的话能做的事情可多了。
比如最先掌握权威分类方法的人可以获得许多动植物的命名权。
据传提出界门纲目科属种这种分类方法的生物学家林奈,就曾悉心把质疑自己伟大成就的人全都记在小本本上,挨个拿他们的名字命名那些一点用处都没有的无名杂草。
他甚至还在自己的分类学著作里安排诸如外/阴属、性/交属之类的奇葩分类,充分体现展现中年男人聊天话题永远离不开下流笑话的恶趣味。
霍善了解到这些事的时候也是叹为观止,不过他第一次前往外邦进修疾病史的时候就曾听闻过命名权的重要性(当时两个人为争夺麻风杆菌的命名权而撕破脸)。
霍善觉得要是能趁此机会捣鼓出普适性足够强的分类学,往后天下人都会按照这种办法来分类!
这样就相当于天下万物的命名权和解释权落到他们手里头了,心动不心动!
苏武听得一愣一愣的。
什么?
不是说只是举办个斗草大赛吗?
怎么转眼间天下万物就尽在我们掌握之中了?
不得不说,霍善这小嘴一叭叭极具煽动人心的力量,听得苏武心情激荡不已。
司马迁也听得心驰神往,二话不说表示这事要算自己一份。
霍善想说你还要去写《史记》呢,不过想想司马迁他爹都还在,距离司马迁写《史记》还有许多年,他也就不替司马迁操心了。
他一本正经地说道:“那就认命你们为《江夏本草》的副总裁!”
他还给司马迁他们解释了什么叫总裁,那就是负责总裁其事的职务,不用你们事事亲为,只需要你们做好统筹规划以及把关工作就好。
这词儿是霍善跟着李时珍去明朝那边听来的,他们写书都由总裁和副总裁负责。
司马迁不懂就问:“为什么是副总裁?”
霍善一脸骄傲地说道:“因为我和我太子叔还要挂名当总裁!”
这也是明代官场文化,底下的人负责哼哧哼哧干活,上头的人负责摘果子……哦不,最后把个关并署上自己的名字。
后世人拿到这本书,首先看到的编者名字就是总裁,后面那些干活的家伙基本处于省略状态。
当然了,最开始大家的名字都会列在卷首以证明他们有参与编纂,不会开始就把他们的付出统统抹杀!
司马迁:“……”
主意是你出的,你挂个名倒是理所当然,不过你怎么还要拉上太子一起来挂名?小小年纪就这般谄媚,难怪能把陛下父子俩哄得那么好!
霍善倒是没司马迁想得那么爱拍龙屁,他主要是想到自己是江夏郡的头儿,说话在江夏郡管用;正巧他太子叔来了,他太子叔是太子,说话在长安乃至于天下郡国应该都管用。
他们叔侄同心,一定能把大汉分类学推而广之!
至于为什么不找刘彻这个说话更管用的皇帝,那当然是……正好这次来的是他太子叔。
只是这么庞大的工作量,光江夏郡这点读书人恐怕不够用,霍善撺掇司马迁他们给在家闲着的亲朋好友写个信,请他们过来共同完成构建大汉分类学这一伟大目标。
言辞恳切点,福利许高点,争取一封信就把对方搞定!
两大一小认认真真开了个小会,正式把《江夏本草》暨大汉分类学研究项目敲定下来。
霍善这个挂名总裁把活儿全扔给苏武他们,自己背着小手踱步走了,嘴里还哼着快乐的小曲儿。
既然文斗的事已经交给苏武他们,武斗就只能由他这个太守来负责啦。
霍善呼朋唤友到处找草组织“武斗”去了。
有霍善这个太守领头,斗草之风很快在西陵城扩散开。
同时传开的还有“文斗”的消息,这是大伙都可以参与的。底下各县先在县内选出斗草魁首,由这位魁首汇总县内所有草本植物前来参赛。
端午前一天由各县魁首代表本县出战,这次斗草结果不仅决定了谁能拿到最丰厚的奖品,还决定了谁能够跟太子以及太守一起在最佳观赏位置上看端午竞渡!
那可是面见太子的机会啊!
一时间江夏郡各县都兴起了到处挖草的风潮,所有人都想争当本县魁首!
最好能争个本郡魁首。
就在这场斗草争霸赛如火如荼地展开之际,太子刘据乘坐的船队抵达了江夏郡。
这还是刘据第一次出远门,心情很有些激荡。他在船上见到来迎接自己的小不点霍善,差点就想直接跳下船跟自家表侄会合。
还是碍于太子太傅石庆在侧,他才勉强维持着太子的威仪,装出成熟的小大人模样。
太子这次执意要出行,刘彻又一副听之任之的态度,太子太傅石庆以及太子少傅任安都只能听命随行。
石庆年纪不小了,还得最喜欢的二儿子随行侍奉才能远行。在他心里,光是刘彻安排个小娃娃出任江夏太守这件事就很胡来了,更别提后来还有刘彻父子俩轮流巡幸江夏郡这种荒唐事!
石庆是真的担心自己在任上的时候太子会出什么事。
正是因为这份担心,石庆总感觉霍善这小子莫不是给太子他们下了什么蛊。要不刘彻父子俩怎地好好的长安城不待,一个两个都不远千里往江夏郡跑?
霍善不知道有人暗中不满自己蛊惑太子,他见了刘据十分高兴,跑过去就开开心心地喊了声“太子叔”。
刘据还没开口,石庆就忍不住开口批评了他一句,说他见了太子不好好行礼。
刘据挺尊敬石庆这位太子太傅,但更亲近自家小表侄,闻言立刻说道:“阿善和我之间不用讲究那么多。”他把霍善抱起来掂了掂,客观点评,“你在江夏郡吃得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