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汉(353)+番外

作者:春溪笛晓 阅读记录

他还给孔丘发了份名单, 里头记录了袁枚帮忙整理出来的“特别有出息的孔家后人”和“特别没出息的孔家后人”。

孔丘:?

孔丘是个很有好奇心的人, 对于新鲜事物都有极其旺盛的探究欲。

他虽然没有非要去把不肖子孙打一顿的想法, 但还是挺想试试这传说中的道具到底是怎么个用法。

霍善便大方地给他扔了一个【死犹不忘】。

入冬后太守府用上了外头高价抢购的棉被,又软和又暖和, 这夜孔丘盖着这样的新被入眠,睡了归鲁以后最安稳的一觉。

……就是一部分孔家后人睡得不太踏实, 有的梦见老祖宗说“你写的书拿给我看看”, 有的梦见自己被孔武有力的老祖宗揍得不轻。

翌日一早,孔丘神清气爽地醒来。

他婉拒了霍善邀他一起去完成巡城日常的好意,说是想要独自出门走走。

霍善塞给他个鼓鼓囊囊的钱袋子,说这是他师父交给他的花钱任务, 需要他来分担一部分。

孔丘又有点听不懂了, 忍不住追问道:“什么是花钱任务?”

不小心听了一耳朵的董仲舒也驻足聆听。

没办法, 他们手头的闲钱实在太多了,吃喝用度又花不了多少, 他师父便交给他这个太守一个艰巨任务:每天出门花钱!

唉,有时候拿着钱都不知道怎么花才好,真是太累了!

他也不懂是什么原理,他花的钱越多,其他人也越愿意花钱,以至于府库越来越满,他们不得不定期去给本郡鳏寡孤独送温暖,或者加强基础医疗和基础教育建设……

董仲舒一阵沉默。

可算是知道司马迁他们去长安搞个上计为啥差点被群殴了,原来是你这个太守领的头。

霍善见董仲舒在旁听了半天,觉得他也想承担花钱任务,又从身上摸出另一个鼓鼓囊囊的钱袋子塞给董仲舒,说出来的话豪气又大方:“您也花!”

董仲舒还没来得及拒绝,霍善已经招呼他家小伙伴们一起出门完成他的日常巡城去了。

留下两个拿着钱袋的后世孔庙常驻成员面面相觑。

今儿司马迁和苏武也跟着霍善出门溜达,主要是要向霍善汇报一下这次去长安挖人的事。

就算霍善平时基本都让他们放手去做,他们也不能真当霍善是个普通小孩儿什么都不给他讲,只在需要盖章的时候才找他。

这挖人计划司马迁他们在去长安之前就给霍善提到过,霍善还让他们去看看能不能把义姁邀请过来,正好她可以和淳于缇萦一起在医学院那边开班授学。

女医也是缺口很大的人才类型!

司马迁不辱使命,让他妻子去把义姁给挖来了。

于是他在临走那天得了义纵老大一顿白眼。

霍善便跟着司马迁转道去见了义姁一面,问她安顿好没有。

义姁年轻时也曾在外游医,对于异地他乡的生活非常习惯,笑着说已经安顿好了。

霍善便带她去见淳于缇萦,看看她们处不处得来。

他忙忙碌碌一早上,把司马迁他们从长安挖来的人才见了个遍。

到中午霍善才想起苏轼这个大闲人说要过来复诊,顺便瞅瞅孔子本人(霍善很怀疑这才是苏轼的主要目的)。

他打开日常屏蔽的消息栏,就发现上头已经被苏轼的“放我过来”给刷屏了。

霍善:?

这家伙果然很闲。

霍善把苏轼给放了出来,房间安排在孔丘隔壁,好方便他见见孔子这位往日只能在书上看到的先贤。

苏轼熟门熟路地溜达出门跟霍善会和,才发现孔丘没跟他走一块,他压低声音问道:“孔圣人呢?”

霍善认真纠正:“是丘先生。”

苏轼觉得霍善这化名方式怪随便的,不过既然孔子本人都没反对,他也没多说什么,很有点期待跟传说中的圣人会面。

孔丘把城里城外都逛了一圈,紧赶慢赶地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回了城。

苏轼在太守府中望眼欲穿,连丰盛的晚饭都没心思吃,说是要等孔丘一起共进晚餐。

霍善正好中途加了餐,还不饿,便也觉得等孔丘回来再吃。

两人就在庭院里下棋。

苏轼也是个臭棋篓子,下起棋来一塌糊涂,不过跟霍善这么个六岁小娃娃正好能玩到一块。

两个人你来我往厮杀得旗鼓相当!

孔丘踏入自己临时借住的院子时,瞧见的就是一大一小在孤灯照耀着的棋盘上激情手谈。

苏轼察觉有人踏入客院,转过头一看,登时瞳孔一震。

嚯!

好高大一圣人!

哪怕已经在《史记》里读到过孔子身高九尺六寸,还是不如亲眼看到真人来得直观和震撼。

苏轼还和孔丘的四十八世孙孔君亮一块喝过酒,那也是个长身玉立的英伟汉子,现在看来孔君亮比起他老祖宗来还是多有不如!

霍善跟着苏轼转过头去,也瞅见了从外头回来的孔丘。

他感觉自己有当东道主招待好客人的责任,于是一面命人把饭食送过来一面给苏轼两人相互介绍。

当然,对苏轼介绍孔丘是没什么必要的,苏轼这家伙了解的孔子事迹可能比孔丘本人还多(毕竟诸子百家写书时不少都爱拿孔子编点故事)。

霍善就重点给孔丘介绍苏轼。

主要讲苏轼和他弟有次遇到出自《论语》里的考题,苏轼给苏辙提醒出处的事。

霍善还给孔丘现场演起了苏轼拍桌骂“小人哉”的场景,问孔丘本人猜不猜得出考题是什么。

苏轼:“……”

孔丘:“……”

此时此刻,孔丘看向苏轼的眼神是看朽木的眼神。

考试作弊,品德败坏!

我,先师孔丘,很想开除你儒家学籍!

苏轼一个劲地给霍善使眼色,让霍善不要当着孔丘的面揭自己老底。

霍善领会了苏轼的意思,马上对孔丘说道:“他后来信佛去了,不会再败坏你们儒家名声!”

他还贴心地给孔丘讲解了一下什么是佛家,就是外头来的一个教派,自从佛家传入中原以后历代王朝就开启了儒释道共存的时代。

外来的和尚超受欢迎的!

佛教鼎盛时期光是南京一地就能建七百多座寺庙,你说壮观不壮观?

有诗为证: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宋时期不少像苏轼这样的读书人靠着儒学参加科举考了功名,就开始投奔佛祖怀抱了。

儒学,科举工具罢了!

佛学才是他们的心灵归宿!

为了让儒家也能给读书人当心灵归宿、不被佛学道学彻底挤压掉生存空间,这个时期的儒学才逐渐发展出心学和理学,费尽心思把以前不太受重视的孟子抬了起来,促使儒学进入传说中的孔孟时代。

没办法,儒家诸子之中最爱讲“心”的只有孟子!

孔丘:“……”

苏轼:。

让你换个话题,没让你换个更让我容易死亡的话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