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汉(363)+番外

作者:春溪笛晓 阅读记录

霍去病忙完正事回来一看,霍善啃他自己烤出来的红薯啃得嘴巴乌漆嘛黑。

其他小孩也没好到哪里去。

霍去病把他领回去洗手洗脸,准备亲自送他回城去。

再让他多待几天,他说不准要撺掇别家小孩把家里的存粮都给嚯嚯光。

霍善道:“我自己回去就好了,爹你不用送我!”

霍去病道:“我也有些事要去找你叔父他们商量。”

霍善这才没有坚持不让霍去病送他回去。

这才出来一天,霍去病带着他回到西陵城的时候便有不少人凑上来问:“府君昨儿去哪了?”

语气里很有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

霍善便让骑马带着他的霍去病慢慢骑,以便他一路跟人唠嗑过去。

接下来两个月再没出什么岔子,江夏郡顺顺利利地度过了又一个冬天。

只是长安那边的冬天却过得不太太平。

先是御史大夫张汤下狱后在狱中自杀,刘彻发现他死后家中钱财只有不到五百金,全是他昔日赏赐,于是反应过来前面应当是有人诬陷他勾连商贾。

刘彻读完张汤在狱中写给他的遗书,后悔了。

但是他觉得这不是他的错,是诬陷张汤的人的错。

所以他把朱买臣等丞相府长史全杀了,还把丞相庄青翟下狱。

这无疑是告诉庄青翟:朕现在很不高兴,死你还是死你全家,你自己看着办吧。

庄青翟很识趣地吞药自杀了。

一时间朝中风云变幻。

为了不让满朝文武人心惶惶,刘彻下旨让人跑江夏郡一趟,把太子太傅石庆给召回来当新任御史大夫。

酷吏用多了,偶尔也得让朝野上下喘口气,这石庆一向不爱多事,当了御史大夫肯定也不会乱说话。

接着又挑了个新的倒霉蛋来当丞相。

刘彻一时半会不想朝中再发生什么乱七八糟的事。

这些事本来和江夏郡没什么关系,但是过来召石庆回京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张汤的儿子张安世。

张安世升官了,而且刘彻让他宣完旨意不用急着回长安,接下来跟在太子身边任职。

算是对张汤之死的补偿。

李时珍见了他便忍不住跟霍善感慨了半天,说没想到张汤居然还是这个死法。

第236章

霍善经李时珍这么一提, 也想起来了,当时他才刚回到长安呢,李时珍就给他讲了许多朝中的名人轶事,其中就包括朱买臣是怎么个死法。

朱买臣就是卷入丞相和御史大夫的斗争中被杀的, 他自己也有点怨恨张汤发迹以后瞧不起他, 在诬陷张汤这件事上面表现得格外积极。

只是当时霍善压根不认识这些人,听了也就听了, 根本没往心里去。

没想到时隔两年多, 这事居然还是发生了。

事已至此, 多说也无益。

自汉文帝下了传说中的“短丧诏”,在一定时期内守孝期就从三年缩减成三十六天。

连天子都以日代月了, 普通人难道敢比天子还隆重?所以天下士庶都引为常例, 基本不按儒家的规矩来办事, 守孝满三十六天便除服返岗干活。

张汤是死在狱中的, 丧礼办得非常简陋,说是草草下葬也不为过。

张安世上头还有兄长, 许多事也轮不到他来插手,所以他除服以后便被派出来办事。

他看起来消瘦了许多, 容色有些憔悴, 但没有表现出半点怨愤,见了刘据这个太子也是恭恭敬敬行礼。

刘据也听闻了张汤自杀的事。

长安狱中自我了结的人多不胜数,只是在此之前刘彻可是无论大事小事都爱跟张汤商量的,没想到一转眼就把张汤给下狱了。

刘据不太了解长安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 见了张安世也不知该如何劝慰, 便让张安世暂且在府衙中安顿下来。

等张安世退下后, 刘据才私下和霍善商量起来,问问该怎么安排这个张安世好。

刘彻都把人安排到江夏郡来了, 他若是把人干晾着也不太好。

霍善虽知道张安世是张汤儿子,却不了解他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

霍善紧急呼叫苏轼他们帮忙查查。

很快地,霍善便知晓张安世其人能力出众,后来还被汉宣帝列入麒麟阁。

麒麟阁就是汉宣帝设立的大汉功臣榜,榜首第一人是他叔霍光,接着就是这张安世了。

霍善再看第三位,韩增,也有点耳熟,好像苏武上次回长安后从郎署里把他给薅来江夏郡干活了,是韩说的儿子。

哦,苏武本人也在上面。

上头还有个熟人,赵充国,目前负责统管南方屯田事务。

嚯!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这么多麒麟阁功臣竟在我身边!

张安世其人,性格跟张汤不太一样,他为人低调内敛、节俭谦和。

而且记性特别好。

据说有次刘彻出巡时丢了三箱书,张安世一字不漏地把书上的内容全默写出来,刘彻得知后对他喜爱不已。

张安世他哥张贺,还是保全过汉宣帝的重要人物。

张贺曾是太子家臣,受巫蛊之乱牵连被撵去当了掖庭令,他在任期间命人悉心把刚出生数月的宣帝养大,还时不时跟在外朝为官的张安世夸汉宣帝天资聪颖、绝非凡人。

嗯,这汉宣帝是……太子叔他孙子。

他太子叔这孙子当皇帝干得还行,就是在他叔霍光死后杀了他叔全家……

霍善:。

这里头的原因挺复杂,无非是些涉及前朝和后宫的权力斗争,霍善看来看去只看出……嗯,霍家全家没了。

这还是麒麟阁第一功臣呢,看来大汉功臣当起来还怪危险的。

难怪史书记载张安世整天摆出一副“你来巴结我我就跟你绝交”的坚定态度,想来是先有亲爹横死在前,又有霍光全家覆灭在后,桩桩件件的教训叫他把谨慎小心刻进骨子里。

据说他平时穿的都是他妻子为他织的布衣,日子过得相当简朴。

正是因为张安世这种端谨至极的为人处事态度,他家儿孙也都被教育得很好——最好的证据就是张家侯位传了八代都没丢过。

霍善一番了解下来,用怪怪的眼神看向刘据。

没想到他太子叔都有孙子了啊!

刘据本来只是想和霍善讨论一下,瞧见霍善那眼神后有些纳闷地问:“怎么了?”

霍善才不会傻到跟刘据说“我刚去了解了一下你孙子”这种话,而是向刘据建议:“据说他记性很好,有着过目不忘的厉害本领,不如让他负责收集整理江夏郡散落民间的书籍以及口口相传的风俗故事。到时候你回长安去了,正好可以把这些东西献给姨公。”

这可是个大工程,一时半会是干不完的。

忙碌是最好的良药,应当可以让张安世早早放下丧父之痛!

当然,这也不是张安世一个人能完成的,霍善这边会让霍光他们一并参与。

正好可以让他叔跟人家张安世学学怎么教育儿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