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花灯会是我们这里一年一度举办的节庆。”接待的人也算是能说会道,“主要是庆祝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
“说的好,月圆人团圆。”一众的商人听了,当即点头说道。
“对了,这是我们镇长让人安排的月饼,是给几位品尝的。”接待的人一让开,后头端着食盒的人就上前来。
“这点心看着很是精致。”商人们虽说是走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
但像月饼这样的吃食,还真是没怎么见过。
“这月饼即便是我们镇上,一年也只做一次的。”接待的人微笑着说道,“一般来说,可以放上几天都不会坏。”
“那好,我们一会尝尝看。”一众的商人也不拒绝,对这样的点心自然是有兴趣的。
若是在京城推出,即便不是作为中秋节的特定,也能卖的很是不错。
众人商量着要出去见识见识,毕竟接待他们的人都说了,因为是中秋节等会。
外头可是有不少吃的摊位,他们身上带了银子,什么吃不了。
他们住的地方,临近接到,入到院子里,却不会很嘈杂。
在后院还有个专门可以存放货物的地方,兼一个马厩。
接待的人走了,换了其他的人过来,主要是陪玩。
街上的花灯会也开始了,马小良蹦蹦跶跶的跟着阿焕一起,路上的吃食那可不是一般的多。
路过了馄饨摊,马小良又被香的走不动道了。
“师弟啊,你这都几次停下来了?”大师兄无奈,倒不是他嫌弃马小良吃的多。
主要是这两个小崽,吃的不多,剩下的全归了他。
一路下来,他已经被投喂了两个包子,大半个粽子,一个米糕。
全是能填饱肚子的!
这么迟下去,是想撑死他这个师兄吗?
“可是都好吃呀。”马小良使出终极撒娇术,“大师兄,想吃馄饨嘛。”
“行行行,吃吃吃。”大师兄哪扛的住这个,大不了让那些个藏在人群中保护殿下的人,也跟着一起分担!
马小良开心了,叫一碗馄饨,又要了两个碗,跟阿焕分了一些,剩下的都归了大师兄了。
马小良吃着,就看到不远处做的掉渣烧饼。
大师兄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好家伙,人小小的,这小嘴可是真能吃。
大师兄:我迟早被撑死。
“大师兄~”马小良无辜的眨巴眨巴眼睛。
“行,我去买。”大师兄绝望,他招来了殿下身边的家将,让人去买。
开玩笑,能使唤人为啥要自己亲自去?
都是殿下身边的亲信,不怎么需要担心下毒。
更何况,这小镇上的人,全是马小良的,谁会下毒?
马小良可是会望气术的崽!
现在的他,就算不借用功德画笔,也能看出来一些。
只是没有画笔在手的时候,那般的清晰。
但日常的话,也已经是足够了。
马小良是真没想到,自己居然是真有天赋。
但凡没有功德画笔的话,可能会晚上几天才有感觉。
至少比他大师兄那木头强多了,这话可不是他说的,是他师父说的。
老道只要想起那些个糟心的徒弟,就一肚子的火。
收了六个崽,才总算是有一个可以传衣钵,听听这像话吗?
最让他无语的就是老四,跑出去就音讯全无。
老二好歹偶尔还能传消息来,又跑去哪里行侠仗义去了。
老四在海上光想想都觉得危险,结果这小子,浪越大他越嗨。
也不晓得回来看看他师父,果然还得是他小徒儿。
已经在准备给他在山顶上,建一座道观了。
不愧是他求来的徒儿,至于在身边的大徒弟,花灯节直接一脚踹,让他带着师弟们玩耍。
难不成在这里,还要他老道亲自出门?
原本商人们还担心,在这小镇上会不会不安全。
结果就发现了,在街上巡逻的人,一个个都拿着粗长的棍子。
拿短兵器不太方便,棍子却是很好用。
一般人拿出冷兵器来,无论是剑还是其他的,都不够长。
几人只需要配合好,拿棍子一样揍的人满地打滚。
就是这棍子,选用的都是十分坚固的木头,揍人贼疼。
虽说巡逻的人确实帅气,一身的统一制服,步伐整齐。
很快那些商人也顾不上看巡逻的人了,他们看到路边两侧,全是好吃的。
那香味又极其的诱人,看啥都想吃,而且看起来,都是他们没见过的。
马小良可是连鸡蛋堡都给弄出来,甚至还有臭豆腐。
小吃街王炸组合,全部都在这豪华花灯夜市上!
他上辈子记忆深刻的夜市美食,酸辣粉、臭豆腐、烤肉串、鸡蛋堡!
哪怕每样只吃一口,马小良也吃不下了,再也塞不下一点了。
为什么,为什么他的肚子这么小!
大师兄听的都想翻白眼了,反正他是制止了幼崽继续进食的行动。
作为一个大夫,他不可能允许有崽崽在他的面前胡吃海喝!
这要是不阻止,回头吃坏肚子哭,师父能敲掉他的头!
为了自己的脑袋,大师兄也只能是硬起心肠。
而且幼崽也吃的差不多了,吃多伤身。
别看两个小家伙,一个六岁一个五岁的,学医也有些日子了。
医书都不知道背下多少本,哪里还会不懂这里头的道理。
懂是都懂,小的那个就是馋,大的则是宠。
能怎么办,只有他这个师兄来做坏人。
马小良撅着小嘴不开心,阿焕伸手牵着马小良的手,“明天再来。”
说的也是,这花灯会只办一天的话,那就亏大了。
所以当初准备办的时候,马小良就选了三天。
足足三天的时间,就算需要上班的工人们,总能有机会参加的。
节日这个东西吧,要平等的分享给每一个人。
马小良是这么觉得的,同时他也尽量的去做了。
不过中秋节只放了半天假,最开心的是在学堂里上学的孩子。
几百人的小镇上,这上学的孩子只凑出二十来人,也是非常的艰辛的。
其中一半,还是他们买回来的女娃。
对很多人来说,这都非常的不可思议。
怎么会有人买奴隶回来上学的,有些是七八岁的年纪,在家的时候,也已经可以帮忙干活了。
只是因为收成不好,家里其他的孩子要活不下去了。
便卖掉了家中的女娃,只为了养活其他的孩子。
一些忐忑的女娃们,被船只送到了这座小镇上。
原本还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担惊受怕的她们,获得了崭新的衣服,并不需要她们干活。
给她们吃饱饭,然后进入学堂,上学读书识字。
因为这些人的年纪还小,又没有父母。
所以都是住在育幼院里的,放学后她们会回到育幼院里去帮忙。
实在是人手不够,他们镇长还抱回来好些女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