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马小良愿意教他弟弟,阿焕只嫌弃弟弟太笨了。
直接丢给教导皇室的文官就行了,何必要阿良亲自来教。
不过马小良觉得,那都是不一样的。
第80章 落户
教司马昱的主要原因,大概就是不希望这世上多一个不事生产,只知道剥削百姓的皇室。
司马昱不像阿焕,从小便生活的环境不一样。
性格也要绵软一些,俗称耳根子软,容易被人带跑偏了。
别的不说,带着这个小弟弟,体验一下生活还是可以的。
让他明白百姓的不易,自然不会去做什么特别恶的事。
虽说有阿焕在,他也不可能允许这个弟弟犯蠢。
现在带着他折腾也好,所以大家约好了,等开春了,便去亲眼瞧瞧那蜂蜜是怎么来的。
至于读书,过完正月十五,学校就要开学了。
阿焕想要直接丢弟弟去学校,不过马小良担心司马昱适应不了。
毕竟司马昱也不过才四岁,现在去上学有些过早了。
当初走的匆忙,也没来得及从京都带上一两个能用的人才。
对此马小良自告奋勇,别看他不过六岁,但他和阿焕两人,难道还教不了四岁的崽吗?
春夫人倒是很信任马小良,这孩子一看就靠谱。
她可是听人说了,这整个桃源镇,都是马小良画的图,然后找人建造的起来。
就是现在,小镇还有一部分在那建造。
工厂更是每天的开工,家里用的一切的东西,都是镇上工厂所打造的。
马小良甚至还考虑到了环保的问题,污染环境可不行。
这里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都是他的大本营来着。
他的势力可以扩张,但根在这里。
上天给他的金手指,为什么不用呢?
要不是有所顾忌,他也不会藏着掖着。
做人不能太放肆,俗话说的好,树大招风。
有心算无心什么的,马小良又不会读心术,哪里防的了那么多的。
虽然他本身的条件来说,也足够让许多的人心升嫉妒。
但不同的位置,看事情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别看马小良不过六岁大,经过他阿耶的教育,无论是见识还是其他,比十来岁的人都要高。
对此马卓也是很满意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才呢?
春天来了,马小良还没来得及实现承诺,带司马昱去看怎么搜集蜂蜜。
倒是先迎来了那批商人,之前的货都卖完了,自然还要过来。
同时要展现出他们的诚意来,自从在桃源镇进的货以后,他们可是赚的盆满钵满的。
好不容易等开春了,第一时间来到了桃源镇。
马小良自然是要接待他们的,在见到那些运送来的棉花以后,马小良的笑容都真诚了不少。
不过棉花的质量,也是有好坏区分的。
马小良要了他们的种植记录,是否认真的种了,一眼就能看的出来。
这些商人还真不敢糊弄人,毕竟小孩好糊弄,那站在小孩镇长背后的人呢?
他们可没有忘记,即便是年幼的小孩,马小良那也是小仙翁的徒弟。
是太守的幼子,并非是他们可以随意忽悠的幼童。
若是惹恼了马家,他们说不定连性命,都要丢在了会稽郡。
马小良是不知道他们的脑补,不然能给笑死。
他是需要他们帮忙种棉花,外加把货物卖出去,要他们的命干啥用?
当然,这种事他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去解释。
有时候神秘一些,可能更好。
他本就是老马家的人,为啥不能借助自家的一点势力呢?
有权利不用,过期可就作废了的。
加上马小良还给马家的军队一些支援,粮食上的,现在有了棉花稳定的来源的话。
还可以提供衣物等呢,过冬这边也是很冷的。
有棉花以后,这样的情况就能够得到一些改善了。
毕竟这年头也不是谁都能用的起丝绵的,蚕丝这东西不好得,需要把蚕虫喂养长大结茧。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回报率还不一定。
棉花就跟粮食差不多,只要地里合适,就能生长起来。
对马小良来说,这就是一种投资。
桑蚕要养,这棉花他也不会放弃。
只是这棉花种出来也是有三六九等,品质还都不一样。
马小良就从中选出一些好的来,带来这些棉花的商人,可以悠闲选择。
至于那些稍差一些的,只要不是种植不用心的,他便想办法,换成别的。
因当初说好了,要交种植的记录,所以一众的商人,都没有刻意的糊弄。
做那长长久久的生意,还是一次性的生意,他们还是分的清楚的。
有钱不赚是傻子,他们又没疯,真要是自己态度轻慢被踢出局,看别人赚的盆满钵满的。
估计能直接给气死,本来能到桃源镇的,基本都是实力相当的存在。
不管怎么说,这一次大家还是相当的满意的。
除了基础的那些买卖,现在还分成不同的货物,这样他们就不会售卖重叠的货物。
也就是货物的独一无二的稀缺性,这一点商人自然是不能拒绝的。
这一次过来,大家都很满意,欢欢喜喜的下了订单,然后回去等着发货。
倒是让马小良觉得,可能镖局的人不太够了。
目前来说,镖局送信和包裹之类的,只有他阿耶所在的县城,有一个站点,然后他二叔三叔的地方也有。
等再过一段时间,他会让舅舅那边也开起站点来。
逐渐的辐射出去,马小良甚至希望二叔三叔那里,再多一点退下来的将士。
马小良二叔:????
你听听你自己在说点什么!
不过确实是如此,马家近两年摩擦不断,打仗自然就有人会受伤。
若是小伤还好,影响行动的了,基本上就没有可能再上战场。
以前是没地方可以去,现如今,马家有了一个选择。
那就是送来桃源镇,陆陆续续的,已经收了好几百的马家退下来的将士。
比起以前的老弱妇孺,马小良自然是更喜欢马家送来的人。
不过对这些人,还得是经过调养才行。
毕竟那身体,不可能完全健康的。
身上的伤痛不少,对于他们的这些情况,马小良让他大师兄出马。
至于马小良的二师兄,如今把老家的人都给接了过来。
他们家虽说在当地小有粮产,但总归看顾不到。
自家小师弟这里,那就完全不同了。
住的宅院舒服明亮,主要他家里也没多少口人。
马小良这才知道,他二师兄有家室,还有孩子。
不过他的媳妇当年难产死了,只恨自己跟着师父学的时候,一点皮毛都没学到。
若是有师父或者大师兄在,也不会丢了性命。
可惜后悔也来不及了,马小良他二师兄后来也没再娶。
儿子如今都快五岁了,是个乖巧白净的小崽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