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神话传说同人)我是马文才?!(155)+番外

作者:茶叶蛋 阅读记录

能帮上他忙的,真心不多。

马小良喜欢带着幼崽玩耍,新来的幼崽,自然是隔壁住着的桓温。

十二岁的桓温乃是出自龙亢桓氏,教养很好,马小良还挺喜欢这个小哥哥的。

别的不说,桓温长的也好看,适合跟他们一起玩耍。

对此阿焕只想说,外面的诱惑太多,有什么办法,让阿良只跟他玩呢?

可惜,实在是太难了……

最主要的,都是马小良的表兄堂兄的,根本分不开。

若是说最粘人的,还得是马小良的亲侄儿。

“温表兄,你已经在等着了吗?”马小良招呼家里的堂兄出门,路过王家,发现了已经在等着的桓温,不禁问道。

“也不是很早就等着。”桓温长这么大,还从没去摘过桃。

所以之前越好了,他一兴奋,就起早了。

“那正好,我们出发!”马小良也不追究桓温口中的意思到底是啥,反正他们就是要去愉快的玩耍。

马老太爷看着一群小伙小娘子的,只觉得头疼。

还是回府上钓钓鱼,清闲清闲。

子孙太多了,真的是太吵了……

每次家中的孩子们聚在一起,清静惯了的马老太爷,只觉得心脏都要蹦出来了。

马小良他们每人背上一个箩筐,这也是桃源镇上的特色。

不少手脚麻利的百姓,都会编这种箩筐篮子之类的,反正都是统一售卖的。

因为他们这里的原材料足够的多,基本上随处可见。

也有心灵手巧的,按照马小良要求的编织各种造型,硬生生从普通的篮子,变成了各家都需要用到的东西。

什么筐子了,甚至还可以做成行李箱。

马小良的热水瓶厂,包裹在热水瓶外面的,也是编织出来的。

热水瓶在桃源镇可是非常受欢迎的单品,这东西可以储存热水。

不需要担心,热水烧开没一会就变凉了。

换了别处,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用处,但在桃源镇,马小良早就宣布过,绝对要喝烧开过的水。

井水或者是外面的生水,全部都不允许喝的。

一开始的百姓不懂这个,只觉得祖祖辈辈都这么喝。

经过马小良他大师兄的言传身教,大家才知道,以前身边人莫名其妙的肚子疼,甚至是疼死的。

那都是长期喝生水,不讲究卫生导致的。

谁不想多活个几年?

所以喝烧开的水,成了桃源镇的潮流。

当然了,最主要的是冬天的时候,喝一口热水,那是多么舒服的事。

有热水瓶以后,也不需要总是烧水喝,只需要煮上一壶,然后装进热水瓶里,一天都是热水。

就这小东西,外来的商人看了,都忍不住下单订购了不少。

不过一般这种都是卖给有钱人家的,普通百姓除了桃源镇上的,很少会有人舍得烧柴煮水喝。

马小良也管不着这些,毕竟能管好桃源镇上的百姓,已经很不错了。

他还让人去找煤矿,这些当然是需要专业人士。

没错,就是阿焕同学。

他在信里找他兄长,也就是新帝要,也不是白要的,拿银子买的。

新帝大方,直接给了阿焕一个煤矿。

反正现在阿焕是拥有一个煤矿的崽了,他们让人挖完了,赶紧运送到桃源镇来。

煤矿虽然有,但不是太近,所以马小良开办了一家煤饼厂。

专门讲煤矿打碎了以后,再粘合到一起去。

就是这样往里面掺和点东西,可以节省煤的用量。

再桃源镇,人人都有一个煤饼炉子。

这东西各家各户到了冬天可以取暖,以前的款式是铁的。

对百姓来说,铁的实在是太贵了。

后来就推出了别的材质,那煤饼,就是跟煤饼炉子,严丝合缝用的。

在上面装一个通往屋外的烟囱,这样就不用担心在屋内的人中毒了。

为了让百姓明白中间的道理,马小良也是煞费苦心。

那大剧场的戏,真当是每天重复的演。

演的多了,百姓疲倦了,就上新的戏码。

反正那剧场什么都演,防诈骗的要演,有事找衙门的要演,连风雨雷电,如何躲避的,一样都不少。

不过百姓也没啥娱乐,上大剧场看看热闹也挺好的。

主要还是不花钱,为了宣传,马小良这是自己贴钱赚吆喝。

不过他有得是银子,倒也无所谓。

上山以后,这边和他师父在建的道观,那压根就不是一座山。

当初他在这座山上画了好多的果树,只要不是特别过分的,完全不符合本地气候的水果。

他能画的全都给画上了,所以到这个季节,山上桃树已经结满了果子。

再不来摘,怕是要被那些小动物分完了。

第90章 上树

桓温可从来没摘过桃子,别说摘桃子了,就是桃树都没怎么见过。

他短暂的十二年的人生里,大部分都是勤学苦练,哪里像这边王家和马家人这样的,还上山摘桃吃。

一点都不像士族,当然了,也不像乡间百姓。

不过桓温并非是那种娇气的孩子,反正来都来了,不妨尝试一下。

“我们这边的后山上,有不少的果树,每到开花的季节,会有不少人上山踏青。”马小良作为社牛,自然是介绍情况的人,“不过最受欢迎的,还是结果的时候。”

指望阿焕介绍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在面对外人的时候,阿焕堪比哑巴。

不过马家人,多少都有点社牛成分,只是马家其他人,跟桓温没啥亲戚关系。

这关系也是有亲疏之别的,所以接待这样的亲戚,主要还得是马小良来。

王家人也就王鑫和王玉玥,玉玥是女子,要避嫌不能凑的太近。

王鑫比桓温年长三岁,但两人不是很对付。

主要是王鑫不爱跟桓温玩耍,没办法,桓温打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王鑫就是家中那个学渣,在读书方面,还不如他龙凤胎妹妹。

家中长辈自然总拿他和桓温比较,因为在年龄上,王鑫和桓温最接近。

谁让桓温十二岁,王鑫十六呢。

两人只差了四岁,可学业情况差了十万八千里。

桓温还不满周岁便得到名士赞赏有加,可以说的与众不同了。

虽然谁也不清楚是不是真的,但桓温得名,确实是按照那名字起的。

所以桓温之名传的还挺远,加上两家还有亲戚关系。

比起王鑫的看哪都不顺眼,桓温就比较的平和。

主打的就是一个,来都来了,就都尝试一遍吧。

这就是小孩的天性。

王鑫一个箭步就蹿树上去了,真的是拦都拦不住。

谁能想到,一群读书人的家庭,出了一个猴。

压根坐不住,无心学习的那种猴。

“哇,这桃好大!”王鑫欢快的喊着,“表弟表弟,接住啊。”

马小良:一个没看住,怎么就上去了呢?

不得不说,自从王鑫来了桃源镇简直如鱼得水,在马家学了武艺,现在的武力值更高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