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同人)我是马文才?!(193)+番外
外面到底是不安全,哪怕跟着儿子一起去的还有他师父小仙翁。
对一个母亲来说,儿子出门在外,怎么可能放心。
好在儿子乖巧懂事,知道要时常的写信回来。
基本上这小子周遭发生点什么事,全部都写信回来告知。
她也才知道,原来在建康建起了一座女校。
专门收女子的学校,不像他们这边的学校,无论男女都可以入学。
原本在那些士族门阀面前,普通人没有读书的机会,看起来也会更加的蠢笨。
但马小良在建造桃源镇的时候,打破了这一点,他让普通人也可以进到学堂里读书。
加上还让这些百姓吃饱穿暖,事实上,在王家人看来,这些普通百姓的孩子,一点都不蠢笨。
只有一些从来都吃不饱饭的人,反应会慢许多。
如果这么算来的话,士族门阀的子弟比较聪明的原因,不过是他们从出生到现在都是能吃饱的。
不像那些普通的百姓,吃饱那都是奢侈了。
留在桃源县的女郎们,开始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她们甚至还看到,不少的孩子,穿着整齐的衣服,上学堂读书。
这让她们很是惊讶,主要还是,她们清楚的知道,在这座城里,除了一两家是士族,其他全部都是普通人。
反倒是士族让普通人读书,这一点非常的不可思议。
不过习惯了,也就好了。
毕竟这座跟仙境一样的地方,处处都透着跟外界完全不同的感觉。
这里没人会歧视她们的过往,反倒是留在桃源县以后,她们以肉眼可见的长肉起来。
没有工作休息的时候,可以换上好看的裙子,在街道上闲逛。
这都是这座城给与她们的自由,比起那几个拿了盘缠离开的姐妹。
她们觉得自己的决定才是最正确的,否则怎么可能过上这样像样的日子。
只是先前的创伤不小,目前桃源县也没有心理医生,所以这样的创伤,只能依靠她们自己去消化。
马小良也不是没跟大师兄商讨过,只是这方面大师兄并不擅长。
不过也开始关注起来,毕竟心理上出问题,也容易影响到生理上的。
所幸桃源县的环境太好了,女郎们也逐渐的放下过往,认真的在这边生活。
据说她们最大的目标,就是想攒钱,买一套属于她们的房子。
这样的话,她们就可以永远的住在一起。
对于嫁人这个话题,似乎并不算很感兴趣。
不过在桃源县里,婚姻自由,任何的形式任何的借口,要人成婚,都是不存在的。
像别处不成婚还要罚钱,马小良可不会这么做。
需要人口,那就给百姓安全舒适的环境,依靠惩罚去让人成婚生孩子算什么事?
第115章
马小良回到桃源县才算是又活过来,在建康不管怎么说,都没有一点自由。
那地方感觉都转不开身,憋屈的很。
也就是后来的女校,建起来有那么一点桃源的感觉,但那是女校,他又不能住的。
所以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这句话是一点都没错的,哪都没有他桃源县舒服。
一年四季的蔬菜水果不断,谁来了不羡慕?
像那些个士族门阀,对于肉,其实不怎么稀罕,倒了冬天,可不就想吃口蔬菜。
他们没有的吃,他桃源县的百姓,可就不一样了,想吃多少都有。
一般人羡慕是羡慕不来的,唯有他桃源县百姓有如此的优待。
如今新帝还活着,大晋朝的各路人马还算安稳,只是不知道,若是新帝有个什么好歹。
恐怕朝中瞬间就会分崩离析,毕竟皇太子不过六岁,即便是长公主也只有十一岁的年纪。
更何况,司马兴男的威望不够,无人会选择支持与她。
这累积威望,可比想象的要难得多。
毕竟女性在这个朝廷当中,本来就没有什么优势。
马小良师父给新帝算了一卦,虽然卦象不是太好,但新帝还是有几年的时间的。
跟马小良在书上所见,要长寿些许,只是不多。
大概也就是给司马兴男多争取几年的时间,最起码他们不会这么的被动。
新帝身体不好,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主要他休息的时间太少,他父亲留下的烂摊子,不是一般的大。
内忧外患,拖垮了这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就算身体再好,也不能这么熬。
马小良能做的也不过是,拖上几年,但总归是治标不治本。
想要让新帝长寿,除非是大罗神仙来了。
否则都是白搭,管理一个国家,是十分消耗心力的。
马小良光是管理桃源县都头大了,没事就爱甩锅给他的兄长。
好在马朗早就习惯了,加上很多事,还真没办法让个幼崽来。
作为长兄,自然是要多分担一些的。
这样的责任马朗是不会拒绝的,更何况,对他来说,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至少他多了一些锻炼的机会,有助于他去管理其他的地方,不会手忙脚乱的。
马卓也是有这样的想法,才会让长子在马小良的身边帮忙。
对于桃源县,马卓也是觉得神奇。
明明没几个士族门阀的地方,几乎全是难民与奴隶组合起来的地方。
就是变的如此的富饶,在这里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作,能够吃得饱,穿得暖。
并非其他的县城百姓不努力,可就是不一样,精气神也是完全的不同。
集体的食堂吃的比一些落魄的小家族都好,谁能想到,这里是所有百姓都可以免费吃的。
最近桃源县正在扩张地盘呢,到处都是在建设当中。
反正城墙已经围的差不多了,多亏了砖头的烧制工作。
配合水泥一起用,建造速度自然就快了不少。
而且会稽郡作为南方,不会像北方那般的寒冷,用水泥还是合适的。
围拢的城墙,附近是一片的军营。
主要目的,自然是镇守城门的安全了,四个大门,全部都有。
军营需要的训练场,还有住宿的地方外加食堂,一个都不少。
甚至再过去一些,还有属于军营的良田和池塘。
池塘里养着鱼和鸭子,随时可以给军营的将士们改善伙食,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要是朝廷供给提供不上,这些将士也饿不着。
就是这么的周全!
往里走是村子,基本全是带大院子的两层小楼,住个十口人都不是问题。
若是有分家的,还可以分到新的空地,然后申请建房,由桃源县衙门统一分配建造。
不需要农民自己去建,最多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户型。
这样可以省去百姓很多的时间,当然了,主要还是农村户口有这样的优待。
这是马小良在桃源县扩张,将附近的村子都包含了进来以后决定的。
原本不少地都是属于小地主,或者是士族的,马小良自然是要考察过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