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公子的夸奖。”助理们都很开心,这可是他们跟在马小良的身边以后,遇上的第一件大事。
内城主要成员,每一个都忙成了陀螺。
本来就是年关将至,是最忙碌的时候,还来了这么多的难民。
每天都有百来人,最少也有几十个人,陆陆续续的被拉来。
要不是马小良怕他们饿死,或者冻死在路上,也不可能派出牛车去拉人。
牛车上铺满了稻草,可以稍微的抵御寒冷。
这些人,可能这辈子都没想过,还能有这么一天,坐上牛车。
马小良站在城墙上,看着一张张麻木的脸。
都是被生活,被战争折磨的无辜的百姓。
“也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结束。”马小良低声说道。
马朗摸了摸弟弟的脑袋,“只要人还有欲望,就不会停止。”
“说的也是。”马小良沮丧的说道。
“也别太沮丧了,最起码,在我们治理下的百姓,可以过上好的生活。”马朗让弟弟朝着好的方向看。
这也是他们一直在努力的事,如今桃源县的人口暴涨,接近两万人。
人多了以后,生活压力也跟着来了。
这么多的难民,吃吃喝喝,那都是银子。
也就是马小良第一时间打开了粮仓,每天在住宅区的门口,就排起了长龙。
因为每天领取三餐,都需要上外头来。
马小良从棉服厂调取了不少棉服,不过还是不够。
哪怕马小良在当初新帝驾崩的第一时间,就让人堆了一些棉服做起来。
这么多的人,都要分到棉服,肯定是不够的。
主要是还是给老人和妇孺,至于那些强壮的青壮力,熬一熬还是可以扛过去的。
青壮力和老人孩子妇女,住的地方是完全不一样的。
哪怕是亲人,谁能保证,在温饱都不能解决的情况下,不会发生点什么?
反正分开是必要的,事实上,老年人经受这样的磨难,能撑到地方的也没有多少人了。
第二少的就是妇孺,毕竟在某些人的思想里,老婆可以再找,儿子可以再生。
女儿几乎是第一时间被丢弃的存在,也就是马小良派人出去寻找,带回来了一些女娃。
得亏不是闹饥荒,连野草都没有的时候。
不然怕是会看到更加可怕,惨绝人寰的事。
可即便是这样,也好不到哪里去。
马卓最近也很忙碌,他管理的是整个会稽郡,不像他的两个儿子,只需要让桃源县平安无事就好。
难民过境,这其他的县城还能有好的?
所幸他让人开仓,多多少少的,提供路过的难民吃上一些,并且安排人将难民送去桃源县。
因为他清楚,唯有桃源县能吃得下这么多人。
其他县城,基本够呛,想安排有心无力。
更何况,也只有桃源县没有那么多的士族门阀,不用担心这些人被迫为奴为婢。
对于上位的掌权者,马卓并不希望百姓变成奴隶。
要知道,普通的百姓那都是需要纳税的,谁不用纳税呢?
答案当然是士族门阀,他们不光不纳税,收拢的奴隶一样不纳税。
一个郡的运作需要什么,当然是税收。
没有税收,会稽郡将会步步艰难,为何这几年的会稽郡发展迅速。
主要还不就是依靠桃源县,光桃源县的税收,就能抵两个会稽郡。
不然为什么,马卓让弟弟们派人手过去守护桃源县,这是他儿子建得县城吗?
那是会生财的聚宝盆好吗!
当然这也是他们几家人,这么几年的辛苦劳动。
这桃源县也不是一夜间自己冒出来的,那都是一点点的创造出来的。
有马家王家,甚至是在桃源县里的广大的劳动人民的努力的成果。
毁掉这里,那是要被几万人的反噬的。
特别是从外地,千辛万苦的到来,他们是真正的,经历磨难困苦,甚至是亲人离世的悲痛。
才到达的桃源县,生活刚有点起色。
正因如此,一些个探子很容易就被暴露出来,然后被人举报。
举报的人可以获得一笔银子,没人能够忍住这样的诱惑。
倒也不至于疑神疑鬼,因为假举报是要坐牢的。
“感觉外城突然热闹了许多。”马小良出来巡视,他穿的不算显眼,倒也没人注意到他。
“是啊,陆陆续续快小一万人呢。”助理点点头,每天都有人来到桃源县。
不然他们也不会严格把控进入内城的人,避免出现一些麻烦。
助理五人就是住在内城的,他们的家人也基本在内城。
平安自然还是在马小良身边的重要存在,毕竟跟了他好些年了,从三岁一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七个年头。
很快就要八个年头了,他乳母崔氏,也是靠着儿子在马小良身边。
直接鲤鱼跃龙门,身价肯定是高出了许多。
基本上她别脑子不清醒,搞出点什么事来。
这辈子应当是过的相当的滋润的,就是她儿子平安,在马小良身边,都是前途无量。
是个人都能看的出来,拍马小良马屁拍不进,不少人就走平安的路子。
可惜早早的,平安就被他阿母教育的很好,什么都要听小公子的。
别人就算求到他头上来,也千万不能动摇。
他们家安身立命之根本,便是他在小公子的身边。
一旦他有别的心思,他们家也就不复存在了。
好在平安算不得非常的聪明,胜在听话,打小就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不然马小良也不可能放心将不少的事,交给平安区处理。
“仓库的粮食还够吗?”马小良询问的说起。
毕竟小一万人,每天都需要消耗掉不少的粮食。
“够的,今年大丰收,几个粮仓都装满了。”平安当即回答的说道,“太守那边也提起过,那边的仓库也是装满的状态。”
别说是让百姓吃上一个月了,就是几个月都足够。
到那个时候,新的一批粮食,都能收获了。
不过这么多张嘴吃饭,粮食用量不是一般的大。
每天都是以惊人的速度消耗,食堂的大厨都快忙成陀螺了,如今那些还在学校的学生,都被拉出来炒菜。
不过重要的是量,是让难民们吃饱了,倒是不怎么在乎是否好吃。
能活下去,都不容易了,能下嘴的,他们在路上都没少啃。
野菜都算是好的了,他们连野草都吃。
来到桃源县,不光有新鲜的蔬菜,还有那些个大馒头,里面是掺和着玉米面一起的,吃起来贼香。
年头好的时候,他们都不曾吃的这么饱过。
暂时那些工厂还不招工,都要过年了,谁还找工人的。
所以一般他们都接一些闲散的活,比如包火柴盒子,叠上一堆,能赚点小钱。
吃饭不花钱,还能赚钱,谁不乐意?
说起来这火柴马小良卖出去的价格虽说不贵,主要成本也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