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同人)我是马文才?!(250)+番外
那司马家的春夫人能答应?
结果就来了圣旨,哪怕只拿个小皇帝下的,那也是盖了玉玺的圣旨。
反过来马卓还要安抚自家弟弟们,能怎么办,任性妄为的儿子买不是他自己宠出来的。
小仙翁曾经告诉过马卓,马小良是没有姻缘的,也没有子嗣。
呵,可不就是没有子嗣嘛。
是马小良能生,还是司马焕能?
不过马卓对于子嗣倒是没有特别的强求,光是长子马朗就生了四个儿子。
虽然马朗原本的愿望,是生下长子以后,再来个闺女的。
这样就能凑出一个好字来,结果生来生去全是儿子。
气的马朗想给儿子改名,就招妹盼妹来妹!
好在被他阿耶无情的镇压了,说什么蠢话呢。
你让那些想生儿子的人怎么看?
因为生气,马朗是不准备再要孩子了。
有那闲工夫,不如带着媳妇游山玩水。
管理长安多年,上头决定给马朗升官了,所以最近他休息,带着他媳妇游山玩水一通,然后再回到桃源县。
家里的阿翁跟阿婆也一起慢慢的跟随车队回来,如今长安到会稽郡的路。
不光路面平坦,还很安全。
附近的山匪路霸,就没有一个留下来的。
基本都被司马焕的人清扫干净,罪重的丢去劳改挖矿,罪轻的也有惩罚。
主打一个不浪费的精神,直接砍了,还要给他们收尸。
反倒是去挖矿,好歹能废物利用。
就这样,司马焕就跟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毕竟谁好人乐意去挖矿的。
但对付这些山匪路霸的,便可以理直气壮,且冷酷无情的丢去挖矿。
就连俘虏,司马焕都没放过一个。
毕竟矿山这么多,一个都不好浪费的。
特别是像煤还有铁,都是生活必须的,无论是打的炉子也好锅子也好,又或者武器,啥都离不开铁。
目前来说,铁锅什么的,还不是普遍流行。
大部分的百姓做不好饭,加上像长安城等地方,工厂都是有食堂的,倒也不需要自己做饭。
马小良开的厨师培训学校,大火了一把,成了如今大晋朝新的职业风向。
以前没人觉得,做厨子有啥出息。
现在,小到街边小吃,大到酒楼大厨。
更别说是去厂子食堂,也有一些进了士族门阀的内里。
基本只要不是傻子,四肢健全的,一般都能养活自己,顺便攒下一些钱来。
虽说马小良写信回去,表示要与司马焕定亲。
还有圣旨赐婚,这结亲的事,也不是说结就结的。
还得等两人回家,走一下定亲的流程。
这并非是结婚,所以流程相对还是会简单一些。
马家也很头疼,他们没嫁过儿子啊。
就是这成婚用的礼服,都麻烦的很,总不能按照女娃的来做吧?
就算马家答应,王允薇也不答应,她好好的儿子要出嫁,还穿女装?绝无可能!
她家崽崽出成婚,必须穿最好的衣裳,并且不能女气。
至于什么时候成婚,马小良并不着急,他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
司马焕也随马小良,只要确定了他的地位,就已经开心了。
哼哼,让那祝英台出来晃悠。
对于那个祝英台,司马焕还是觉得挺膈应的。
因为他知道,当初是马小良亲自去祝家庄接的祝英台去的万松书院。
在万松书院的一些学子里面,也能排的上前十的。
毕竟他们这个年岁,士族门阀里面会来万松书院读书的,并不算多。
钱塘的万松书院,并非全国最好的书院。
如今最好的书院是长安城的,当初马小良愿意砸钱,加上印刷技术的提高。
长安城有着全国相对比较齐全的藏书,拥有大晋第一藏书阁的美誉。
有些大儒不为名不为利,但那些孤本藏书,他们是一定爱的。
所以长安城吸引了不少的大儒过去,有这样的大儒云集,还怕书院名气上不去?
当然那长安书院,也不是谁都能进的。
事实上,这书院的定位,相当与进阶的大学。
起名太学!
这里面学科繁多,并非只为了当官,当然了,学的好的,一样可以当官。
马小良与司马焕顺利从书院毕业,他邀请了一众的同窗,到他庄子上吃散伙饭。
好歹也是做了三年的同学,虽然大家来往的不算多。
像那钱波开始还总找马小良的麻烦,倒也没多少的坏心思,当然了,这货是纯粹的看谁都瞧不起。
邀请书院里的同窗吃饭,唯一方便的,大概就是不需要出交通工具。
谁家都是有马的,就算没有马,也有驴。
到了庄子上,一众的同窗都傻了,这繁华的小镇,只是个庄子?
“这里跟我去过的桃源县好像啊。”有人忍不住发出感慨。
“怎么可能,那可是桃源。”钱波下意识的反驳。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桃源县就是马家建的啊。”祝英台在其中,因为已经毕业了,她到也没藏着掖着。
“马文才是马家人?”众人这才吃惊的问道。
“你们不会没人知道,他是会稽郡马家人吧?”祝英台惊呆,这都不知道?多明显啊。
“还真不清楚。”有人想起钱波说过,“我就记得钱波说过,马文才是小地方来的。”
“我怎么可能知道。”钱波矢口否认,完全不承认自己当初说过的话。
这时候众人也不好在这里吵起来,毕竟大庭广众之下。
此时此刻的钱波,已经悔恨的肠子都快青了。
为何钱波看不惯马小良,却对祝英台另眼相看,还是因马小良派人护送祝英台上山。
当然也不算误会吧,原本祝英台家的家世也不算差。
只是跟马家比起来,还是要差上一点的。
但光看底蕴的话,那是旗鼓相当的。
也就是这十几年来,马家飞速的发展,早早的将祝家甩在了后边。
要不是司马家赐婚的事,不然祝英台的父亲,还是想努力一把的。
两家本就是世交,结亲算得上是普通士族门阀的日常模式。
马小良母亲家,在会稽郡站稳脚跟,不也是因为与马家结亲。
想要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站稳脚跟的方法,最简单的,大概就是与当地的士族结亲。
当然了,若是本身家族势力强大,倒是不需要做这些。
在庄子上最大的酒楼里,三楼被包了下来,足够容纳所有同窗一起。
坐在马小良手边的,当然是司马焕,另一边则是祝英台。
这会司马焕不会吃醋了,吃啥,他可是有名分的人了。
“你想去长安吗?”马小良对祝英台问道。
“长安?”祝英台听了马小良的话,有些惊讶的问道。
毕竟她作为女子,能读书,还是去有名的书院读书,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去长安,简直无法想象。
“对啊,你功课一直名列前茅,为什么不可以?”马小良绝对对方惊讶的表情,有些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