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冲着他院子里开花结果的辣椒就能看的出来,这孩子的爱好不一般。
对待第一次种植的玉米,马小良是谨慎的对待。
开玩笑,这要是不成的话,就要等明年了!
错过了要等大半年的话,可不是开玩笑的。
他还记得玉米第一批适合的时间是四五月份,而现在已经是有点热的七八月了,第二批的极限种植时间。
等以后他再研究研究,他隐约记得,好像还有其他的品种来着。
在梦里可以一一的尝试过去,马小良是一点也不着急。
能弄出来这一种,也已经可以改善不少百姓的生活了。
当然了,也可以改善马小良的伙食。
毕竟玉米可以做不少的东西,光是早膳就能做玉米糕、玉米烙、玉米粥,更别提那些好吃的玉米蔬菜肉丸、玉米排骨汤。
光想想,马小良都快流口水了。
三年了,足足三年了,他缺的是一口玉米吗?
当然不是!
他缺的明明是开心果、西瓜、绿豆、胡萝卜,哦,胡萝卜就算了,他也不爱吃。
看百科全书他才知道,上辈子吃到的,习以为常的东西,居然如此的艰难。
在本朝之前压根没有,像开心果,据说是唐晚才从中亚传入的。
现在想吃,要么自己画,要么派人出海找。
出海是不可能出海的,就现在的造船技术,他很担心出去就回不来了。
西瓜据说是唐朝的时候传入疆域后,再传入到中原,这进程缓慢到宋朝才流行起来。
这……
夏天没有西瓜,那还叫夏天吗?!
感觉再也不可能快乐起来了,除非有个深井冰西瓜!
算了算了,玉米有了,西瓜还会远吗!
人要充满了信念,才会越来越好。
不过马小良的行为听在马太守的耳朵里,就十分的艰难了。
他看好的小儿子,堂堂一个神童。
怎么就被带上山后,教成了一个酷爱种地的孩子?
倒不是说种地有啥不好的,但也没什么好。
马卓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便与妻子商量起来,“是不是该给良儿找个先生,开蒙了?”
“良儿还小,不过才四岁。”王氏并不觉得这主意有啥好的,长子马朗不也是五岁才开蒙的吗?
小儿子为何如此的着急呢?
“不小了,而且良儿天赋极高,若是荒废下去……”马卓的意思,身为妻子的王氏肯定的听懂的。
王氏也很矛盾,毕竟小儿子到底年幼,可丈夫的话也不算错。
“还是再等等吧,毕竟良儿师父是小仙翁。”王氏最后还是慈母心占了上风。
“确实要同小仙翁商讨一下。”马卓差点忘记了,他家小儿子给自己找了师父来着。
这小仙翁可不是一般人,这次随了会稽王一同回了京城去,也不知道何时能回来。
考虑到小儿子的师父不回来,也不能太耽误孩子了。
马卓就给自家的大舅子去了信件,希望对方可以推荐能教小儿的先生来。
他读书读的还可以,但马卓没有时间,也没有教孩子的经验。
真要胡乱的教孩子,教坏了,到时候头疼的还是他自己。
这时候,当然是求助大舅子了。
王家可是一直出不少大儒的,就是京城的王家,跟他们家也是带点关系的。
这也是为什么,马卓不希望小儿子被带去京城的原因之一。
那王家的野心实在是太大了,就是他家大舅子也曾经说起过,迟早要惹出祸端来的。
好在已经出了五服,又离的比较远,不然真的是麻烦了。
很快他大舅子就来信,表示自家有个子侄,正好可以教导幼儿,做了推荐。
马卓自然是欣然接受,大舅子推荐的,肯定是极好的。
就等着大舅子推荐的孩子来,至于他家小儿子,快活日子怕是没几天了。
其实给马小良上课,还是很简单的,无非就是背诵诗文,认识几个字罢了。
最重要的是,管住这个小家伙,不让他整天在府里头瞎跑。
马卓有一次就看到,小儿子才在平安身上,努力的想要爬树。
现在想爬树了,以后是不是想上房揭瓦了?!
所以不能再继续放任下去了,但马卓也聪明,知道不能跟他家老头老太说。
就这二老宠孩子的劲,迟早宠坏了孩子的。
马小良每天都很勤快的度过,早上睡够了起来,先去习武练习。
没办法,这武艺要是退步太多的话,师父可是要发脾气的。
按理说老道要是发脾气,马小良肯定是不怕的。
但!
老道说过了,他发脾气就是不背锅。
那可不行,没有师父背锅怎么可以!
所以马小良只能做乖崽,前几天不算,那是在干活。
现在玉米已经画出来,他也就没有借口赖床了。
倒是平安,每天早早的起来,蹲马步,打拳,一整套行云流水。
主要是非常的自觉,不需要有人催促。
平安对照顾幼崽已经算是得心应手,毕竟以前他也照顾过弟弟妹妹。
他亲阿母,也就是马小良的乳母崔氏,虽说是老太太崔氏的远房亲戚。
但嫁的不算太好,嫁过去之前,还觉得对方算是殷实之家。
嫁了才知道,丈夫是家中老-二,不像长子被家里寄予继承家也的希望。
也不像幼子那般得翁婆的喜爱,不上不下的。
又因为家里没有分家,日子过的憋屈不说,还紧巴巴的。
但凡赚点银子,还必须上交,只因为没有分家。
不过这样的情况,一直到崔氏托关系找到了太守府的工作以后,有了不小的改变。
只是崔氏在太守府,儿子女儿难免看顾不到。
平安作为大哥,自然是要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不让他们受其他人的欺负,他虽憨憨的,却也不傻。
长房和三房,可是天天盯着他们家,恨不得分了他们家的财产。
只不过自从崔氏入了太守府,才不敢那般的明目张胆。
现在平安也跟着太守小公子,他们二房终于能抬头挺胸做人了。
崔氏回家,不是没听那些人嫉妒的话语。
还想让她推荐长房和三房的人进太守府,伺-候贵人?
他们不会以为她疯了吧?
崔氏能入太守府,首先是她嫁人前,多少还是学了点礼仪在的。
又是老太太崔氏的远房亲戚,她的妯娌算什么?也敢让她推荐?
更何况,崔氏了解自己的小主子,这孩子别看整天嘻嘻哈哈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
其实这孩子从小就主意大的很,连带平安来府里,崔氏也是小心翼翼的。
还好她家的平安运气不错,没有被小公子退货。
马小良可不知道自己给乳母是这样的印象,不过他确实打小就有主意。
没办法,任谁想起自己还有个上辈子,在其他食物可以温饱以后,怎么也不可能继续吃下去,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