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后人生(316)+番外
天知道他刚才有多么紧张,若是这个奖项是《入殓师》,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表情。
吕伟英觉得自己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大度。
吕伟英并没有一个人上台领奖,这一刻,整个《雉女》剧组的都是胜利者,一部影片绝对不靠一个演员,一位导演的个人水平获奖。
于是在导演的邀请下,凡是跟随剧组来到奥斯卡红毯上的,都随着导演登上了颁奖台。
吕伟英导演的获奖感言很简单,简单的甚至有些短,“我很激动,这个奖项对我很重要,感谢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感谢每一位参与这部电影的工作人员,感谢我的太太,孩子,朋友以及所有人,谢谢。”
导演说完后,将奖杯高高举起。
在他离开颁奖台的时候,因为太紧张,有些步履蹒跚,差点摔倒,幸好连夏和制片人在导演吕伟英两边。
回到座位的时候,吕伟英从口袋里摸出一瓶速效救心丸。
颤抖着,将药瓶打开,然后服下黄色的小药丸,吕伟英并没有表面上看上去那么淡定。
从这位半个多世纪都在服务于中国电影的导演眼中,连夏看到了晶莹的泪光。
吕伟英此时就一个想法,我还没有老,我还会回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事实上,《入殓师》也是冷门……
那一届呼声最大的电影是《与巴什共舞》,《入殓师》的获胜率非常低。
第149章 加油,中国电影人!
《雉女》爆冷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消息,通过央视电影频道直播传到国内,关注这部影片的影迷一片欢腾。
颁奖典礼结束后,媒体一窝蜂涌上来将导演团团围住,希望能采访这位执导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导演,这一刻没有人会扫兴地说,和某某某电影相比你不配得这个奖项,因为这一刻,关注和鲜花属于获奖者的。
连夏手机都快被打爆了,祝贺短信雪花一样飘来,手机一直在颤动,她都没有来得及看是哪些人给她发来了祝贺,就被前来采访的记者堵住,虽然连夏并没有拿到个人奖项,但是在这部电影中,毫无疑问她是最引人注目的。
也许因为不是演员个人奖项,作为参与者的连夏虽然非常高兴,但是远远达不到欣喜若狂的地步,和激动的已经语无伦次导演相比,连夏还能保持理智,留心到自己该在镜头前保持怎样的笑容。
连夏第一个回答的是央视电影频道记者提出的问题,“颁奖典礼开始前有想过自己会获奖吗?”
连夏很坦率的回答,“想过,但是觉得不可能,事实上完全没有把握,我不知道导演心里怎么想,就我个人来说,我很意外,这是个惊喜,一个很大很大的惊喜!”
央视记者询问了一个问题后,就将机会交给了别人,毕竟连夏是中国人他们想采访还有很多机会,借着这个空档一个棕发碧眼的白人与记者挤到连夏面前,她用英语飞快的说道:“祝贺你,连,我是《好莱坞报道》的记者丽莎,我有两个问题想问您,第一个,你出演电影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有想过这个奖项会对你今后的演艺之路产生的影响吗?第二个问题,在这部影片中你女一号,会有很多很多的美国人通过这部电影认识你,我想过借此机会来好莱坞发展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仅是《好莱坞报道》想要知道,在场的每一个人能听懂英语的记者都想知道。
事实上这个问题是老生常谈了,连夏每一部在北美上映的影片,都曾被在记者解读为,“吹响进军好莱坞的号角”,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年轻的姑娘如今已经嫁为人妻,可是她依然在中国拍戏,丝毫没有流露出要挪窝的意思。
中国的电影市场很大很有前景,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海外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会越来越多,大家对这个国家的文化越来越感兴趣,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强……
那是未来,不是现在!
眼下你不得不承认,主流电影圈不在中国、不再亚洲,它在欧洲、在北美,在让人垂涎三尺并趋之若鹜的好莱坞。
中国电影现有的国际影响力比起他广阔的市场,实在是逊色太多太多。
以往在面对记者的类似的问题时连夏通常都会斩钉截铁地予以否认,但是这一次她迟疑了,思考两秒后连夏用英文回答了记者:“第一个问题,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奥斯卡的影响力毋庸置疑,我出演了这部影片,会提高我的知名度,会有更多的人认识我关注我,我可能会有比之前多许多的代言、商演,但是我无法因为这部影片获奖,就变成演技超群的现象级演员,我想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磨练自己的演技,争取未来有更多的机会站在这里接受你们的采访。
至于你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我想说未来的事情谁也不可预测,我下部作品是中美共同出资的影片,很期待和来自好莱坞的优秀电影人合作。”
对此许多态度暧昧不明的演员,连夏的回答坦诚的许多,虽然她始终没有回答记者最想知道的“是否来好莱坞发展”的问题,但是连夏至少说出了两个料,她本人不排斥到好莱坞发展,她即将和好莱坞电影人合作。
“嗨,连夏,我是来自《综艺》的记者,很多中国艺人都在美国买了房子,很多艺人都在北美或者是欧洲长期居住,你有没有这个想法?”
“没有。”连夏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还是喜欢自己的国家,我家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