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嫡女庶嫁(225)+番外

作者: 奚别离 阅读记录

她迷糊糊地抬头看着老太君,逗得老人家乐不可支:“哎呦,我的六丫头,数儿还数不清就会说好话了,真是可人疼,好了,总之都是喜事,初一便一起热闹热闹吧!”说着,还拍了拍如筝的手,如筝早已是羞得脸色绯红,垂头不语。

和老太君说笑了一番,如筝又奉上崔府的礼物,老太君问了崔侯的身体和明轩的情况,才笑着让各人都散了。

如筝回到沁园,让崔妈妈出府请了京师最好的笔墨铺子荣文斋的掌柜,带了几方端砚来看,挑中了一个极细腻润净刻了一棵劲松的,想了想又挑了两方小一些的,让掌柜拿匣子装了。

付了钱,将掌柜送出了沁园,浣纱上前帮如筝把东西收好,犹豫着问到:“小姐,这两方小的,是不是给二少和三少的?”

如筝笑着点点头:“我知道你要问什么”她低头理了理衣裙:“四弟还小,用不上这么名贵的东西。”

看着浣纱还是一副担忧的样子,她笑着摇摇头:“罢了,我又不明着送,以前我就是太周全了,才会活的这么累……”她唇角浮起一个讽刺的微笑:“兄弟姐妹,也有亲疏远近不是?”

浣纱知道她自有计较,便也不多说什么,笑着福了福身。

如筝饮了口茶,起身说道:“带上那方大的,跟我去大姐姐那里。”

☆、124霓裳(上)

三月初一,林家热热闹闹地大聚了一次,为着近日来多个喜讯,自老太君而下,人人都是喜气洋洋的,除了席间大老爷和林侯将三老爷林顺恩数落一顿,三老爷趁着有酒遮面顶了几句嘴这段小插曲,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至少是表面上很和谐。

宴罢,男丁们回了前院,各房女眷便陪着老太君到慈园说话儿。

老太君又问了如诗嫁妆的事情,听宋氏说只差一些日常燕居穿的衣服还在赶制,才稍微放下心。

如筝听了自家大伯母的话,心里一动,起身对老太君笑到:

“祖母,大伯母说大姐姐还差一些陪嫁衣服,孙女儿觉得,如今时间紧急,倒不必件件都赶着做……”说着,就把东市店铺五色霓裳的事情跟老太君细细一说,老太君也觉得甚有趣味,又笑到:

“听你这么一说,这五色霓裳到的确是个好去处,不过,我看这小丫头是扯虎皮,做大旗,打着你姐姐的名头,想要自己去逛吧!”

如筝听了她这话,索性无赖地笑了笑:“祖母过的桥,比我走的路还多,孙女儿的小九九怎么逃得过您老人家的慧眼呢,不仅如此,孙女儿还要把姐姐妹妹们都拐出府去一起逛呢!”

老太君被她逗得一阵笑,旁边如书如文等几个丫头听说自己也有份儿出府游玩,都眼睛亮亮的看着她们。

老太君还没发话,薛氏笑着点了点头:“却是不错,不过筝儿,近日里坊间都在传言,你在女儿节那日和苏家那孩子相见时行止有些不端,虽然家里都知道你是最稳妥端庄的性子,但毕竟人言可畏,有些邪心的,说是‘调戏’的也有……”说着她故作关切地笑笑:

“毕竟也是要嫁人的人了,还是当心些好。”

如筝知道前些日子那事情早晚回传到侯府,但因着那日是大军入城,又是和苏有容说的话,她却也没有在意,如今经薛氏之口一说,侥是她心内坦荡,也忍不住一股邪火上冲,脸色就白了,她略思忖了一阵,顺势装作惊恐万分的样子,起身对着薛氏深深一福:

“母亲教训的是,那日的确是女儿大意了!”

薛氏本想在这当口揶揄她一下子,盼着能激她反驳或是怎么解释一番,至少也要憋她一憋,却没想到她竟然认了自己所言,还做出一副柔顺的样子,看了就让人觉得有诈,还没等她出言压她,如筝又柔声说道:

“那日知道了大军入城的消息,本来是奉舅舅之命去接大表哥的,入城时我和表姐一时兴起,想要看清大表哥的英姿,便带了帏帽站在车上看,没想到被苏世兄看到,便离队过来和我说了几句话……我当时想着他风尘仆仆,为国征战不易,就简单问候了几句,不过是因为他孤身离队,又是……众人瞩目,才引得旁边百姓侧目,不过也是女儿一时大意,就该……赶紧回到车里才是!”说到这儿,她一脸委屈,两行泪便流了下来。

如筝这一番话出口,旁边宋氏和刁氏脸色都沉了沉:大盛不同于前朝,世风比较开放,像这样大庭广众之下,未婚男女说上几句话根本算不得什么,又何况是凯旋而归的将士,薛氏抓住一点由头就把如筝排揎一顿,显见是有了打压之意了。

还没等她们出言安慰,老太君便冲如筝招了招手:“筝儿丫头,到祖母这里来。”

如筝赶紧对着薛氏福了福,回到老太君身边,老太君伸手为她拭去脸颊边的泪滴,慈和地笑着:“可怜见儿的,这就哭了,好了好了……祖母知道你们这些小儿女心思,你去迎明轩是应该的,行止也算得当,再说咱大盛凯旋而归的军士就是这般恣意豪放的,当年我年轻的时候当街携了心上人策马狂奔的将军都有,连皇上都要赞一声侠骨柔情,你们的事情没什么出格的,别难过!”说到此,她转过头冷冷看了薛氏一眼:

“采茵,你也是做人家母亲的,教训孩子无妨,但眼见女孩儿大了,正是要面子的时候,外人嚼舌根,你不护着自家孩子还跟着以讹传讹?‘调戏’这种话也是你一个一品命妇侯夫人该说出口的?!筝儿和有容当街说几句话就算行止不端,那些私定终身的还不得拖出去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