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欢:误惹神秘右相(35)+番外
岂料,竟在枯井边发现了一截白骨,仔细辨认后,竟是一个幼童大腿骨。
既是小侯爷报案,京畿处大人不得不查,立即组织了人去现场查看,这一查看,竟在旁边枯井里挖出二三十个尸体。
于是,最终决定太子命运的梨院白骨案在这个冬天的早晨正式拉开帷幕。
NO.60 梨院白骨
乡下人爱看热闹,梨院又坐落在京郊。
当京畿的官差推开梨院大门往后院走去时,一些胆大的村民也跟着走了进来。
从前,只在外面听到里面锣鼓丝竹,只在外面看见华衣公子进出,如今既有机会进来看看,自然没道理错过。
参观完前面的戏台,精致的小屋,亭台楼榭,人群渐渐聚集在后院枯井处,这些官差,究竟在挖什么?
"肯定是金银。"人群中有人兀定。
"嗯,那些有钱人,就喜欢把宝贝藏在让人想不到的地方。"有人符合。
"是啊,这么冷的天,如果不是宝贝,这些官差跑来敢什么?"有人小声分析。
……
话语断断续续传入官差耳中,没人解释,没人分辨。
他们自是知道井底会是什么,这么冷的天,天上灰蒙蒙的,万一闹个鬼什么的就不好了,多一点人在旁边,也多一些阳气。
他们只认命的挖着。
当第一具尸骨从井中挖出,周围人群深深吸了口凉气,大人们纷纷捂住小孩子眼睛,让他们快点回去。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从井里挖出的尸体越来越多,腐烂程度也一个比一个加重,到了后来,挖出来的已是森森白骨。
尸体一字排开,摆成一排,有年轻女子的,也有年轻男人的,甚至还有幼童。
明明是惨不忍睹,偏偏聚集在旁边的人越来越多,议论声也越来越大。
"天啊,真是太残忍了!"
"为富不仁!丧尽天良!"
"这种事情一定要查,要抓住罪魁祸首!"
……
正在议论,忽的,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子微颤颤的朝某个面目全非的尸体扑去:"闺女啊!你怎么在这里啊?!"
那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周围乡亲们都没见过他,纷纷问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两年前,我家闺女忽然失踪,后来听人说在这附近看过,我便和老家婆子一起往京城走。路上,婆子冲撞了贵人,被马踢死了……却没想到,到了这里,闺女……闺女也死了……这没眼的老天啊,怎么就这么对我啊,我们穷人究竟做错了什么啊……"
老头的故事本就感人,加上他最后那句我们穷人究竟做错了什么,忽然将众人拉入愈加悲伤的心境。
除了垂泪,个个破口大骂。
三十多具尸体,沸腾的民怨,京畿处徐大人哪敢隐瞒,当即一路小跑,汇报给自己效忠的主子康王爷。
京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任何一个事情都可能牵连出自己惹不起的人,还是听听主子怎么吩咐。
"你是说,举报的人是大姑姑家的小侯爷?"端木康端起茶杯,眉眼含笑,吹了吹上面的茶沫子。
"是,是,今儿个中午来的。"
端木康沉吟了一下:"这么大的事,又是小侯爷举报的,瞒肯定是瞒不过去的,你一个京畿小官,惹不起后面的人。明天早上据实上报吧。"
"多谢王爷指点。"京畿处大人躬着身退出门外。
穿过夜色,端木康望向太子府的方向:太子爷,不是我这个做弟弟的不帮你,实在是三十多条命案,牵连太大啊!你要怪,就怪平时烧香太少,上天不眷顾!
NO.61 去看看你家那丫头
翌日,梨院白骨案直达圣听,龙颜震怒,移交大理寺查办。
同日,端木康提出到江南微服出巡,筹备军资,皇帝应允。
*
下朝后,端木康并没有右转回王府,而是,与萧风睿一道向左拐了弯。
"王爷?"
"走吧,去你家看看那丫头。"端木康说,"听说前几日她受了伤,不知如今可大好了?"
"托王爷福,下官前几日见瑟瑟已能下床走路。"
端木康依然是招牌式微笑,听得"瑟瑟"二字时,朝萧风睿瞥过一眼,眸中意味不明。
萧风睿立即觉察出端木康的不悦,估计是因为直呼了夏可乐的名字,却又不敢擅自开口。
"她不是说自己叫夏可乐吗?"端木康淡淡的问。
萧风睿立即想起,当日端木康送夏可乐回去那日,父亲曾问过她的名字,她说,她叫夏可乐,是王爷起的名字。如今看来,竟是她自己起的。不过,这个名字,倒是有几分欢喜色彩。
"是,这个名字更贴近她的性格。"萧风睿垂头。
"你们家浮云,也太胡闹了!"端木康微微蹙眉。
"爷,您也知道,浮云那丫头从小就爱慕您,这次着实醋味太重了些。"
"她这个样子,别说皇家,就官宦之家,也是不敢轻易娶的。"
"爷提醒得是,风睿往会严加看管。"
端木康"恩"了一声,继续说:"我明天就启程去江南,梨院白骨这个案子,你尽量别插手,免得惹祸上身。"
"是。"萧风睿答。
京郊梨院,虽说在百姓中并不出名,但对于京城的官宦富贾之家,却是人人都知。
梨院,与"梨园"只相差一个字,虽也有戏台,从事的确实苟且的营生,除了普通妓女,更大的噱头却是小倌,和幼童。
半年前,没有任何征兆,梨院忽然关闭。
只是,谁也没想到,那么一个买卖笑的地方,竟然埋了那么多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