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嫁夫(127)

作者: 灏漫 阅读记录

明思恭声道,“小民年十五,老家是寿山郡的。”

纳兰笙道,“真跟我同年,你是几月?”

明思笑了笑,报了方师长侄子的生辰“五月初八。”

纳兰笙笑了,“我是三月十八,这般说来,你还未满十五,是虚岁。”

明思只点了点头没有出声,心里打定主意尽量少开口。

纳兰笙又问,“方公子何时来的大京?”

明思道,“前日。”

纳兰笙“哦”了一声,“此番来是常住,还是?”

明思回,“过两日就回。”

“大京多好,为何不多住几日?”纳兰笙道。

明思答,“故土难离。”

纳兰笙又接着问了好几句,明思只拣最刻板的来回话。

渐渐地,纳兰笙也失了兴致,心道,昨日看这方公子侃侃而论,句句珠玑,今日一见,也不过尔尔。

不免有些失望,便住了话头。

秋池也有同感,秋池看了一眼太子,心想,果然是布衣子弟,未见过大场面,今日见太子在场拘谨了。

心中也微有失望。

司马陵看着对面的明思,心里却起了些疑心。

今日一来,听秋池说是宴请昨日那捐军资的方公子,却正好合了他心意。

早前同父皇商议朝中之事时,父皇还特地问了昨日之事,对这方公子甚有兴趣。还让他留意,若真个是有才学的,也不妨招揽于朝中。

如今,朝中吏治弊病甚多,那些个臣子个个皆有私心,无能臣可用,父皇也很是烦忧。

昨日那番话,他听得清清楚楚,小小年纪,却胆识不浅,若真个能收于手下,调教一番,过得几年,也是臂膀。

从未有人能将国、军、民这三者关系用那样的巧妙的说法联系起来,而这样的说法,也正是朝廷需要的。

方才他一直在观察这方公子,行为和答话都是中规中矩,却全不复昨日光彩。

端起酒杯轻抿了一口,放下,“鲁王弹劾吏部侍郎罗大人的事,你们怎么看?”

怎么当着她说起了朝中政事?

明思心里嘀咕,把头又低了三分,赶紧吃菜。

秋池也有些意外,但太子既然问了,他也没有置喙的余地。

~~~~~~~~~~~~~~~~~~~~~~~~~~~~~~~~~~~~~~~~~~

77的话:求粉红、求正版订阅,求支持鼓励!

第七十六章“软玉温香”

收费章节(12点)

第七十六章“软玉温香”(一更)

至于鲁王弹劾一事,近日朝中是沸沸扬扬,吵做一团,他虽听闻了一些传言,但无实据,其中究竟也是不好说的。

纳兰笙虽无官职,但对于这件朝中大事却还是清楚的。

先是鲁王弹劾吏部侍郎罗大人卖官受贿,而后吏部尚书贾大人又弹劾鲁王结党营私,强占民田,逼良为娼等七项罪名。

这还仅仅是开始,在此后,鲁王的姻亲襄城侯又上奏折弹劾水利监事许大人办事不力,以致北江水患,淹没良田千顷。

工部尚书却驳斥襄城侯,说襄城侯在许大人监修北江时,多有阻碍,才导致工期未能预期完成……

纳兰笙摇了摇头,“这事不好说。”

秋池看着他,“你想了这么半天,就这一句。”

纳兰笙看了太子一眼,有些话也不好直说,只能道,“如今这弹劾来弹劾去的,哪里还只是鲁王同罗大人的事?我看啊,这事只怕皇上也有些为难吧。”

“父皇今日问我,此事该如何处置?”司马陵心里也有些烦躁,一方是朝中重臣,一方是勋贵世家,纳兰笙也确实说中了,父皇的确是为难。

看了一眼秋池同纳兰笙,他心里也摇了摇首。一个只通军务,一个年纪尚幼,自己身边真是无可用之人。

其实司马陵这番想法却是岔了。大汉历时近千年,朝政弊病已是沉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样的吏治问题,是需要一个全局的眼光来看待的。

不在其位不谋其事,这样的问题本来就是一个帝王才能解决的问题。

最近这朝中的事实在吵得厉害,就连大京的民间百姓也有不少听到了风声,私下里多有议论。

明思也听四老爷说了些,不过对此事,她却未发一词。

这样的派别利益之争,自古以来一是要防患于未然,二就要靠帝王的制衡之术来缓解双方矛盾。

她可以同四老爷说生意的想法,毕竟刺绣和成衣同她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但这帝王之术,却不是她该懂的。

她若同四老爷说这个,估计四老爷不是惊喜,只怕是惊吓了。

“方公子,你在京中,可有听闻此事?”突然,司马陵的声音响起。

明思一愣,抬首却见司马陵眸光湛然,“小民——”犹疑了片刻,还是没有否认,“小民听闻了一些。”

司马陵一笑,眸光定定看住,却有些咄咄逼人的意味,“方公子对此事如何看法?”

明思沉默了,她终于明白方才为何要提起政事。司马陵分明是故意的,这就不是她随意推搪能过关的了。

现在,该如何?

看司马陵这架势,应该不是怀疑她的身份,而似有试探和招揽之意。显然,她方才的藏拙,他并未完全相信。

秋池同纳兰笙神情中带了些好奇,两人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她。

司马陵好整以暇,纤长的手指在酒杯上敲了敲,也不出声催促,只目光却不放松。

吸了口气,她半垂着眼睑,“小民不通政事,不过,小民可以给太子殿下讲个故事。”

司马陵挑了挑眉,“但说无妨。”

“从前有一户人家,家中有四个孩子。老大同老四是一个娘生的,老2老三是一个娘生的。有一日,四个孩子因为一张饼吵了起来,老大说老四分的少,老2老三说老大分得最多。然后,两个孩子的娘也吵了起来。最后吵到了孩子的祖父跟前,请祖父评理。孩子的祖父先是将老大老2罚去跪了一个时辰。然后对老三老四说,你们二人一个人负责来分饼,将这饼分成两份。分饼的人后选,没分饼的人先选。后来,老三分了饼,老四先选了一份。祖父又让孩子的母亲来替自己的两个孩子分饼,说日后谁的孩子再吵,便罚母亲去抄经书。两个母亲替自己的孩子分了饼,最后两个母亲带着各自的孩子回去了。”明思停住口,“太子殿下,小民讲完了。”

上一篇: 皇后驭夫有道 下一篇: 君本良人(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