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倚天同人)纪晓芙争霸光明顶(173)

真真是“仗义每多屠狗辈,无情最是读书人”!

满座姑娘都怒了。

这里面大半是武功不错的。可是,纵然咱们左青龙右白虎,胳膊上能跑马,胸口上能碎大石,可是,咱们……究竟还是姑娘。

还是,姑娘啊。

……愿这茫茫天地间,能有一人,对我如珍宝。为我忧,为我喜。我如晨星君如月,三生石上前生缘。茫茫人海来相遇,百年柔情携手化蝶翩翩去。若问其人品貌何?轻轻道一句:潘闲邓小驴……

这样的人,才足以托付终身呀!

峨嵋的姑娘们,那是庞大的一群“娘家人”,大家对于纪晓芙纪师妹的问题,本来就是严格把关的。就是奥特曼和蜘蛛侠跑来应征,都得被挑出百八十个毛病来。何况区区一只刘伯温!此时又有一个活灵灵范遥在一旁作为参照。大家一时忘记了,纪晓芙还同刘伯温没有任何私人关系,其实同范遥也比较清白的这个事实。只是在这样一通比较之后,不约而同的狠狠决定了:

——刘伯温,不合格!

刘伯温一点都没有身为不合格男秘书的自觉。刘伯温顶了一张嘲讽脸,一扫满堂峨嵋首领,舌战群儒,唾沫星子到处喷啊。刘某人义正词严的表示:峨嵋军事素质一般,很一般。你们真以为你们能打仗啊?你们以为错了!兴兵讨伐,这是一个最糟糕的办法。你们知道对手有多少人么?你们知道出了川蜀都是什么地形么?你们知道哪片云彩会下雨么?我知道——我不告诉你们!

刘先生扇了两下羽毛扇,胸有成竹的表示,峨嵋内部的问题太多了!一多半都是你们自身素质有限,引起的!关于这次的事情怎么办?能够妥善解决事情的办法他已经有了!念在大家素质有限的份儿上,他就不对大家做更多的指望了。你等凡人,按绝对正确的刘师爷的吩咐来就可以了!

吩咐是什么?刘师爷继续冷笑!现在不能告诉你们!因为你们人太多,谁知道你们这些人不可信啊!泄密了怎么办!

在原本没有穿越者纪晓芙的那个世界上,刘伯温这家伙在天下平定后,被一群同僚兴高采烈的作为第一目标,合力下手阴死了,这不是没有理由的……

纪晓芙大病三天后醒来,峨嵋对待外面的乱子还没有商量出一个可行的结果,内部几乎快打起来了。纪晓芙掐着太阳穴,趁着清醒的小半个时辰,快刀斩乱麻的,拍板做了决定:大的战略都听刘伯温的,战术执行都听静虚的!两人不一致就都闭嘴,静玄说了算!

这次纪晓芙再晕过去,事情才算井井有条了。

峨嵋兴兵两千,号称两万,浩浩荡荡,向北出了剑阁。

两千人出关分开,一路一千五百人,一个人打五面旗子,路过养马的地方就弄来很多马。搞得旌旗蔽日,锣鼓喧天,怎么看都是许多兵!一路浩浩荡荡向北走。其实走到汉中附近就停了,这是疑兵。

另一路不到五百人,加上从各地武林门派紧急通知抽调的武林能手们,正邪两派荟萃一堂,化整为零,潜入大都,这才是真正做事的人马。

魔教的杨逍亲自带人出来了。华山武当也各自抽调了原本还在派中的好手。纪晓芙也混在这一队里,精神状态很不好,身体状态更差。

这动作太大,不可避免地,让朝廷那边,也听到了风声。

汝阳王家的小郡主,兴奋得眼睛都在发亮。这个还没有一只板凳大的小姑娘,雷厉风行的甩袖子跑去找自家老爹汝阳王:“大好时机啊!正可顺便把那些反贼的老窝端了去!”

汝阳王不置可否的眯了一下眼睛。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碧”同学的火箭炮!谢谢鼓励!花会努力更新滴!!

第108章 三人夜探

峨嵋北上大都一战,后来被无数词人在作品中反复提到。渲染的诗文之多,简直堪比萧萧易水荆轲饮酒,燎原赤壁周郎风*流。

那么多作品中,最知名的一首,是只有十六个字的小诗。该诗写道:

风,

疾如闪电耀长空,

桃花剑,

劈出春*色浓。

这诗借了咏物的名头,句意实在隐晦了些。可是这诗,背景却还有些曲折--

写这诗的,是一个住在大都的汉人。此人曾经亲眼目睹了峨嵋强攻京都万安寺,从重兵包围中救出纪家一家人,闹了个天翻地覆,然后扬长而去的场景.当时他看着那些向来耀武扬威的蒙古人灰头土脸,只觉得暗爽。等到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峨嵋在川蜀已经几乎自立,更喊出了“推翻蒙元,重建汉廷”的口号。此人心潮澎湃不能自抑,连夜爬起来,借着半片乌云半遮着的月光,挥毫做了这首诗,趁着天色没有大亮,就悄悄贴到登闻鼓上了。

那登闻鼓附近,本来是朝廷隔三差五贴告示的地方,一般二般的,都是重兵把守呢。谁也没料到居然有人胆子大到钻这种空子--这诗,一日之间,传遍江北。

只有四句的小诗,太好记了。许多人,就是因为这首诗,才听说起义的峨嵋山以及峨嵋山上的诸女侠的。蒙人的统治实在残暴了些,大家心中的怒火,似乎也随着那“桃花剑”被激发,被宣泄。这首诗传到哪里,就给哪里受压迫的人带来希望。

许多后来知名的大人物,在晚年回忆时,都曾经提过一个细节:他们就是受了这首诗的鼓舞,才真正走上了反抗元廷的道路。这样的事情,在文化繁荣每天都能涌现出大量作品的后世,听来简直有些不可思议:这只是一首短诗!甚至用词一点都不精致,平仄也相当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