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玩·法(74)+番外

“就几十买的,带着也不方便。”他说,其实也没想好究竟是扔还是留。

她说:“那送我得了。”

他点头,说:“好。”

那天,吴晓菁背着琴包离开赵悠游住的地方。临别时,两人也只互相说了声再见,就像平常一样。

“再见,赵悠游。”

“再见,吴晓菁。”

她不知道赵悠游作何感想,但对她来说,这一声告别却像是一种隐喻。

从闵行到宝山,她背着那把破琴,走在地铁里,马路上,直到进公司集合,找到运营经理,把合同和补充协议都签了。

再见,吴晓菁,她也这样对自己说。

而后,便从 23 岁的吴晓菁,变成了 20 岁的吴清羽。

面试选人已经进行了三个月,她是最早定下来的,也是第一个住进宿舍的,合同却拖到最后才签。

宿舍在城市北郊的一个园区里,租了整栋楼,里面有卧室、食堂、排练室、健身房。

卧室就是学生寝室的样子,只是多了摄像头。

到处都有摄像头。

说是拍纪录片用的。

大约也是考虑到画面好看,室内装修其实很糙,却也有些设计,配色粉白相间,像真人大小的娃娃屋。

除她之外,入选的几乎都是十来岁的学生,进来一看,直说比她们学校还不如。学校宿舍上面是床,下面是自己的写字台,这里直接就是上下铺。

有人说:“周围都是工厂,大概就是女工宿舍改的吧?”

有的父母陪着来看看就走了,也有的只呆了几天。

她却觉得很好,不用付房租,水电全免。

等到最终人选定下,还是她年纪最大,却也慢慢才品出其中的道道。

主唱,副主唱,主舞,领舞,颜值担当……

拍照或者 MV 谁站 C 位?谁能上更多外务通告?花絮片子剪出来,谁的镜头最多?

说起来是一个团,其实每个人都有分工。或者更准确地说,角色。

当时尚未签字画押,还没有切身之感。

直到今天,她又一次走进来,看着房顶角落里的摄像头,无声地,却也玩笑似地对自己说:开拍。

毕竟,扮演别人,对她来说是一件容易,甚至享受的事情。

她知道如何倒空自己,倒掉那个发抖的艺考生,倒掉民国舞女,倒掉宋朝百姓,倒掉或咫尺或远方,甚至倒掉吴晓菁。

短发,中性,舞蹈担当,吴清羽,是她现在的角色。

但也是在那一天午夜,她在训练结束之后接到赵悠游的电话。

她躲进楼梯间接听,只有那里没人,且是摄像头的盲区。

“我上船了。”他在电话里对她说。

“好。”她其实是知道的,那艘货轮傍晚出发,应该已经航行了几个小时,估计都到公海了。

“我在宿舍,接下去天天都得排练。”她也对他说。

“好。”他回答,其实也是知道的。

“船上打电话是不是很贵?”她问。

他说:“你别操心这个。”

她笑,说:“我现在一个月就 2000 块钱。”

他又说了一遍:“你别操心这个。”

电话里静了片刻,她有些奇怪,他究竟为什么打过来,明明也没什么要说的。直到听见背景里海风和海浪的轻啸,以及覆盖在其上金属摩擦的咿呀声。

“那是什么?”她终于问。

“集装箱链接件的声音。”他回答。

那是《或咫尺或远方》剧本里的一个情节,最终没被拍出来的部分。

她忽然泪涌,但也只是静静地。

听了一会儿,到底还是把电话挂断了。

她擦掉那一点泪水,试着微笑,但不行。

又在黑暗中坐了片刻,再试一次,还是不行。

她索性抱膝哭了一会儿,等到哭够了,慢慢平静,才打给言谨。

所幸,那边真的接起来。

“小白。”她说,声音沙哑。

“你怎么了?”那边问。

“没事。”她回答,清了清嗓子。

“合同签了?”言谨又问。

“签了,”她说,而后才问出来,“你说我以后会不会后悔?”

话出口又觉得有些歧义,估计会听到大段律师的发言,但她此刻需要的并非是那些。

但结果却跟她想的不一样。

言谨在那里叹气,说:“我也干了件以后可能会后悔的事……”

吴晓菁听着,忽然就笑了,侧首枕着膝盖,说:“所以是你先讲还是我先讲?”

就这样,她穿着汗湿的练功服,坐在一级台阶上,而她拖着旅行箱,走在机场航站楼漫长的通道里,互相听完对方的后悔。

直到挂断电话,吴晓菁站起来,推开楼梯间的门走进去,回到那些摄像头下面,又在心里对自己说了一遍,开拍。

第45章 【45】

飞机在浦东机场落地,言谨手机开机,便收到一个小时之前周其野发来的信息。是告诉她,他搭乘的航班在北京降落了。

两人同在一个项目上,过去也会互相知会行程,但此时的感觉却好像又有些不同。

言谨没有立刻回复,一直等到跟吴清羽打完那通电话,出了航站楼,排队等出租车的时候,才给他发了一条:我也到了。

周其野说:好,回去早点休息。

言谨也打了一个“好”字,手指悬在屏幕上,却久久未曾发出,最后还是删了,改成一句:等你回来,我们谈谈吧。

那时,周其野已经在酒店房间里,收到这条消息,意外却也不意外。

意外的是,她比他先说出这句话,如此坦率、理智。不意外,也是因为她的反应,坦率、理智。他本就知道,她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