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与徒儿难养也(10)
“林大人早早便起身了,姬大人随小的来。”
无歌含笑扼首。跟着德福朝翰林院里头走去。
要说这翰林院掌院学士林敦之,无歌也是知晓的,这也是以二十三岁夺得状元而入了翰林,只是不知道这么一入便是几十年都在这地方没有挪过。
按理来说,便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也应当是分在官舍的。可这位,自从先帝在位时便入了翰林,编撰史书,册宝文、祝文之类的,年岁长了,知晓的皇室秘史也就多了...好在此人忠心不二,又有几分手段,便稳坐翰林。
还由先帝之口,赐可举家居于翰林后院。守护着那书阁。
那书阁可是一方宝地...说白了,皇家的把柄便在那顶层锁着。当然,区区林敦之一个文人自然守不住,皇室便明的暗的派了不少明卫暗卫!
这些也是大家都知道的秘密。
翰林院的书阁,其名简单明了,就叫书阁,是先皇亲自提笔写的。
别看只是书阁,却能称得上是个藏经阁了,占地很大,美好的,龌龊的,可都在里头了。
而大家办公的地方也大多是在书阁。
德福领着无歌走到书阁,第一层,便是办公之地,刚走到门口便见那上首坐着的一位看似四五十岁的老人家。
无歌上前几步,朝着那人恭敬的行了一礼。
“下官姬无歌,见过林大人。”
“起。”
说着,林敦之含笑打量着无歌。自己崇文,也是当年的状元郎,所以,对每个来着的状元都很是欣赏,今年的听说是一个还未弱冠的的少年郎顿时来了兴致。
如今一看,当真是仪表堂堂,举手投足都有大家风范。
只是....好好的男儿,长得这般精致,未免有些英气不足。不过还小么,这无关还未张开。
“今年十七?”
林敦之看着无歌含笑问道。
无歌同样含笑点头
“真是。”
当真谦谦君子。
“虽是状元,可这刚进翰林院的,都有这么一个规矩。初来者必先整理《大燕史》不过这事儿老夫已有其他安排。近日书阁不少书由于保护不足,已经有不少字迹模糊,泛潮。正是需要人手手抄一份。其中又不少典籍还未整理。不知姬大人认为如何。”
无歌抿了抿唇,《大燕史》说白了就是一本大燕史书,既要与现实相符,又须抹去不少皇家不能说的事儿。
而抄书这种事情,在百姓那里几乎都是贫寒书生为了生计去做的事情,可书阁的书大多孤本珍藏,还有不少皇家辛秘,自然不能让外人知道。只是这些事向来都是翰林院大家都不愿做的事儿,都是推给底下的人做。而整理典籍别看只是整理,遇上缺胳膊少腿的,你光要在书阁找齐,找上四五天也是能够的。
比起这些了,修改,撰写《大燕史》,表面上看起来,可就有技术,有意思的多。
不过无歌好在并不这么认为,抄书这事儿,遇到好书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一般书籍,也可用来静心养性。
至于整理整理典籍。这个...无歌想的就长远了。
都知晓书阁顶层是除了林敦之本人,其他人不可入内的禁地,可就是这么一块禁地,不仅放了皇家辛秘,就连当朝甚至前朝的各大官员的把柄都在内。
光这些,书阁不知被多少人觊觎。这整理典籍...时不时都得进入书阁内寻找散落的。这机会...可好的很啊。
无歌稍稍一想,便朝着林敦之行了一个大礼
“下官若是能为林大人解忧,林大人信任下官,这手抄,整理之事便交给下官罢。”
林敦之见无歌并无不满,还与自己行了大礼,更加笑意盈盈了。若是这个后生当真是块做官的料,好生栽培一番也无妨。剩下的边看再说罢。
想着,林顿之便找来德福问道
“康大人来了没有。”
德福连忙行礼道
“康大人已到了。”
林敦之听闻点了点头说道
“让康大人将之前他说的那些书籍都给姬大人处理。今日待那榜眼探花都到了,德福你就带三位大人看看翰林院,熟悉一下。”
“是。”
德福听着,应声道,而后朝无歌道
“姬大人请随小的来。”
德福口中的康大人,名为康有华,是翰林院博士,这人为人耿直,不够圆滑,做事一板一眼的,最为认真。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得人喜欢,做了那么多年依旧是个正八品的博士。
德福带着无歌绕过前厅,后边是一排排单独的书桌,如同一个小小的学堂,此时依旧有些人来准备做事儿了。
德福带着无歌在其中一看着三十上下的官袍男子一旁,与康有华说明了来因。
康有华抬头看了一眼无歌,只是客客气气的打了一个招呼便一摞一摞的书籍给摆在了桌面上,道
“姬大人先处理这些罢,待处理妥当了下官在把剩下的给你?”
姬无歌看着那一桌的书,有些头疼,可笑容却丝毫未减,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有劳康大人了。”
康有华见无歌笑容不变,玉一般的人儿,完全没有不耐与愤怒,一时间有些愣住了。
也不怪康有华会这么想,这林敦之交代下来的事情那就是属于另一个人了,若是换个人,康有华这给一半留一半的别人不免要想着此人是否故意为难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全部接受?
况且康有华与姬无歌两人的品级还是一上一下,下的为难上的。
这还真是....容易让人误会。
无歌见康有华愣住了,心里了然,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