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为爽文女主的绿茶妹妹(170)
司马箫入宫面圣,开口就是为顾九卿求情,魏文帝原以为他许是为了科举舞弊这桩大案,结果却是为了儿女私情。
“父皇,儿臣清楚顾九卿的为人,她绝计不可能对太后有任何不敬之心,定是被他人蒙蔽算计,还请父皇明察秋毫……”
砰。
一方砚台重重地砸了下来。
司马骁愣愣地看着面前砚台炸裂的碎片,惊得立马住了嘴,连碎片划伤眼角都不知道。
魏文帝冷冷地看他一眼,道:“此事朕心中自有决断,顾九卿已经交由大理寺审查,如果她当真没有鬼蜮心思,属实被人冤枉,自然会无罪释放。若她同不该的人勾连,朕也绝不会放过她。”
不该的人?
父皇以为不该的人是他吗?以为是他唆使顾九卿?
顾九卿是他喜欢的人,他不会让她陷入自己和太子的政治斗争中。
司马骁勉强擦了一下糊住视线的鲜血,还想为自己和顾九卿辩驳一二,却被魏文帝不耐烦地打断:“出去,朕不想见你。”
魏文帝看着跪在地上的司马骁,又道:“朕对你,太失望了。”
失望?父皇对他失望了?
是因为他跟储君的争斗吗?可最先对他发难的就是太子,是太子先视他为眼中钉,为了自己的地位排除异己,唆使朝臣打压他,插手他的婚事,把他摆在火架上烤。
然而,父皇却只对他失望。
……
不得不说,司马睿的男主光环果然强大,不过一日的功夫,司马睿就查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顾九卿属实冤枉,是被太子妃下了套,不过他同康王有一样的疑惑,一则佛经为何会让太后陷入昏迷。
司马睿将顾九卿的口供呈于御前,然而魏文帝只是随意扫了两眼,并未细看口供上的内容,似乎对司马睿颇为不满:
“就这些?没其它的了?”
司马睿惊疑不定,不解问道:“儿臣已经查明真相,顾九卿是受太子妃所托抄写佛经,并非她本意,静安寺的主持能为她作证,这还……不够吗?”
他问过顾九卿,才发现静安寺的主持方丈也知道这件事。任那太子妃如何狡辩,一寺主持总不可能说谎。
据主持所说,顾九卿是怀着虔诚的心,在大相宝殿的佛前抄写的佛经,一字字皆是对太后最诚挚的祝愿。
魏文帝将供词放在御案上,面色深沉,良久后才道:“宣太子妃!”
帝王多思多疑,顾九卿和太子妃背后分别是康王与太子,无论他们如何斗都在他的眼皮底下,但如果有人拿十二年前的事做文章,绝不能忍。更何况,还将主意打到了太后头上。
魏文帝当年杀兄篡位,却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为了皇位变得六亲不认。
太子妃杨清雅没想到事情败露的如此之快,更没想到静安寺的主持竟会帮顾九卿作证。方丈主持是得道高僧,无人会相信一寺方丈会说谎,是她错判了圣心,原以为以当今陛下的雷霆手段以及对当年旧事的抵触程度,铁定会将顾九卿直接赐死。
然而,顾九卿只是被收押,还走了审讯流程。
事到如今,杨清雅没有狡辩抵赖:“陛下,是儿媳被怨憎蒙了心,才会在佛经上动手脚,企图顾九卿触怒太后。儿媳满怀欣喜嫁给太子,正值新婚燕尔,却要遭受莫须有的非议,儿媳一时气不过才会昏了头。此事皆是儿媳胆大妄为一人主张,还请陛下降罪。”
杨清雅所谓的认罪,只是她用一篇抄写错误的百业经换了顾九卿亲手抄写的那份。太后信佛,必不能容忍一篇出错的佛经,被气晕便情有可原。然而,其间真正的缘由她是绝不能认。
否则,必是抄家灭族的灾祸。
事情看似明了,魏文帝以太子妃无德将其幽闭东宫别殿。但,也并没下令释放顾九卿。
司马睿对魏文帝的处置心有不满,还想说什么,却在触及到魏文帝异常危险且狠绝的目光时,惊得打了个寒战,下意识将即将溢出口的话吞了回去。
第62章
原本以为司马睿查明白事情原尾, 顾九卿定会被无罪释放。结果,魏文帝只是不痛不痒地罚了太子妃幽禁,却没立即放人, 惊疑之间,也不知施氏脑补了什么, 吓得脸色一白。
“这……陛下究竟是何意?”施氏颤声道,“这本就不是九卿的错,怎么还不放人?”
顾显宗眉头深皱,面色并不比施氏好多少。
圣心难测。
年老的臣子,尤其是在那场权力大清洗下侥幸活下来的老臣, 都清楚太后为何会因为百业经而晕倒,太后倒底是一介年老妇人,且吃斋念佛多年, 不似魏文帝那般冷血无情,知道被人拿百业经影射当年那场血腥杀戮,自然大受刺激。
可无人敢说出来。
就连杨家人也不敢为太子妃求一句情。
就算这位陛下近年表现的温和有血肉,可谁也不敢忘了陛下骨子里的冷血无情与狠辣。
*
芳菲院。
窗明几净,顾桑靠坐在窗边,手托香腮,出神地望着满院盛开的桃花,绯色桃花灼人眼, 诚如许嬷嬷所言,芳菲院的桃花确乃一大美景,丝毫不逊色于昭南院的梅花之景。
然,她无心欣赏美景。
视线越过满院桃花, 落在对面的昭南院,傲骨白梅早已凋谢, 院中的下人也不知躲到哪儿偷懒去了,昭南院的主人不在,竟比往日更冷清了些,似乎都感觉不到人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