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年盛夏(27)
秦沐没料到我这么快就给出了回应。
他喜笑颜开,拍拍我的肩膀,像是安慰似的肯定道,“你没问题的,相信自己。”
而后,他指了指默默杵在我身后的秦诀。
“这位……是跑过来当保镖的?”
秦诀闻声,环着臂不屑地哼着,“你个芝麻官最好给力一点,这家伙虽然脑子不好使,但能力尚佳,不要把人家招进去就不管不顾了。”
我朝他狠狠地推了一下,“胡说八道什么啊,你才脑子不好使呢!”
……
三个人都没来由地笑了。几乎是下意识的,连他们自己都未曾察觉。
在那一瞬间,所有的是非对错,所有的爱恨纠葛,仿佛统统化为乌有。那个默契的相视一笑,成了我们之间共同的暗号,堆砌着短暂青春的吉光片羽。
不知是我的记忆出现差错,还是事实本就如此,多年以后,当我再次想起当时的场景,想起那个掷地有声的仓促一霎,才恍然发现,那竟是我们三个唯一一次,聚在一起,坦然地,轻松地笑。
阳光普照,鸽哨悠扬。
无声的笑在望不到尽头的走廊里蔓延开来。轻飘飘的,像一片舒展的云。
那样美好的瞬间,以后再也没能遇到了。
(2)
广播站的工作并不轻松。
官网和贴吧的日常维护,设备的定期检查,协调主播的开播时间,确保当天节目的顺利进行。除常规开设的栏目外,针对不同的节日活动,还要进行主题内容的更新。
我主要负责的工作是文案和校对,每周要产出三篇稿子。
幸运的是,我的能力并没有像我预想的那么糟糕。组里的人都很喜欢我的文字,我也因此做得乐此不疲,每天写稿修改查找资料,虽然累却很开心。
闲暇的时候,秦沐会跑到组里来找我聊天。
我们聊文学,从加缪聊到马尔克斯,从陀思妥耶夫斯基聊到王尔德。令人意外的是,我们都很喜欢石川啄木和尹东柱的诗。
我讶于碰到志同道合愿意和我聊这些的人,他则惊诧我作为一个高二的学生,竟然已经阅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
偶尔的,他会和我打听秦诀的近况。
他把他之前的随堂笔记整理成册,复印了两份,分别交给我和秦诀,里面标记了密密麻麻的考试重点。秦诀不情不愿地收下了,却从来没有当众看过。
负责我们组的是一位高三的学姐,名字叫林好。
是像麦粒一样饱满的女孩子。
身上充盈着阳光和雨露的气息,高耸的马尾宛如蓬松的穗头。原本单调呆板的校服,在她的腰身之下,似乎也化作了柔韧的风,映照着她潜藏着的无限活力。
我喜欢她笑起来眉眼弯弯的样子。
每次她给我们开会时,我总是偷偷地瞄着她。
看着看着就渐渐入了迷。
见我溜号,她从来不恼,只是用圆珠笔轻轻敲敲我的脑袋。
“喂,苏晓筱同学,别梦游啦。”
我那凡俗的内心曾一度揣测她是否暗恋秦沐,直到某天,我看到了前来等她放学的男友——季泽宸。
那个睿诚高三部的另一个传奇。
传说中的千年冰山。
说起话来怼死人不偿命的腹黑学长。
可是,当我看到他在林好学姐面前那一副忠犬奶狗的模样,我一时不知该质疑传闻的真假,还是歌颂爱情的伟大。
(3)
多年以后,我定居在一座繁华的城市,那里有着无数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和无数条车马如龙的街道。
它那样的巨大,让我时常有种即将被钢筋水泥吞噬的错觉。
也是从那时开始,当我回忆起我的岛城,回忆起那座紧靠海湾的小小岛屿,才发现它竟是如此的紧凑。
像孩童搭建的积木乐园。所有的兜转游走,也不过拘囿于一方天地。
可对于曾经十七岁的我而言,它却是那样的广袤,承载着我所有的期望与欢愉。我们曾奋力探索它每一处可贵的角落,那些空间最终难逃岁月的海啸,却始终驻扎在我浅薄的记忆里,让人视若珍宝。
接到秦诀的电话是一个周六的下午。
天色阴沉,似乎快要下雨。
我蜷缩在沙发上,啃着从楼下小卖铺买回来的一毛钱一包的话梅软糖,百无聊赖地看着电视上不知重播了多少次的《武林外传》。
手机不依不饶地响了起来。
“……在干嘛?”
“看电视。”
“有空吗?”
“现在?”
“嗯……”
他的声音听上去有些萎靡。
我吞下最后一口软糖,胡乱地抹了两下纸巾,“怎么了,你还好吗?”
“去看电影吧,我在楼下等你。”
他率先挂了电话,留下一片沉寂。
我有些担心,随手抓起沙发上的衣服准备出门,转念又想到这是秦诀第一次约我去看电影,于是又把那件衣服脱了下来,走到卧室衣柜前,挑了件崭新的牛仔外套。
那是我妈从美国带回来的,我还一次都没舍得穿。
(4)
是家坐落在网吧二楼的私人影院。
狭窄、逼仄,空气中散发着若有似无的酸腐味。
秦诀斜倚在破旧的沙发上,闭着眼睛,纤长的睫毛在黑暗中微微颤动,仿佛身心俱疲的旅人终于找到了一方歇脚之地。
我静置于这片寂然,有些不知所措,又不敢轻易惊扰。
安静地等待着,等待他疲惫的灵魂重新恢复活力,他却好像永远也休息不够似的,久久未睁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