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不了情(54)
“欸苏浔,你跟那个杨凯,我说你俩不试一试啊?”
“杨凯?”
“就你在 J 市帮我宣传书店那会儿,跟咱们有业务往来的那个京都出版社老板,他给你献那么久殷勤,你俩就不继续往下发展发展?”
“害,这都哪跟哪啊,我跟他就是出版社有些往来,平常都不怎么联系,回奉城以后,就再也没联系过了。”
“苏浔,不是我说你,你二十六七,抓紧时间挑个顺眼的,别到时候结不成婚了最后找我哭鼻子说是忙活我出版社忙活的啊。”
“放一万个心吧姐姐,我真就是,宁愿单身一辈子,我也不愿意随便找个人嫁了。不过说实话,如果非得那样,我宁愿嫁给你出版社,一辈子为你做牛做马!”
我贱兮兮看着孟晶。
她可不朝我扔了个枕头。
“死鬼,皮死你得了!”
我们哈哈大笑。
“不过那个杨凯确实对你有点意思来着,你猜怎么着,他之前问我要你联系方式。”
我把眉毛挑的老高。
“我还就真没给!”
“你下次说话,能一次性把话说完么?”
我有点无语。
“虽然吧,杨凯确实不错,高个不胖不瘦,样貌也挺好的,还坐拥一家出版社,社会各界人脉挺广。”
“最主要是,他单身啊,人也不错,我就想着,万一你俩有缘,我能给搭个线什么的。不过这也得看你,出发点要是你,我肯定乐意。但你没同意,我肯定不能向着他。”
我笑了笑。
杨凯我对这个人是有印象的,京都出版社老板,为人温和大度,样貌确实不错,风度翩翩还很有才华。
吃过饭后,韩正开车把我和孟晶送到书店,自己去接孩子了。
孟晶领着我在书店逛了一圈。
书店门店很大,即使是在上班时间,人也不少,但并不嘈杂。
孟晶带我来到一个角落坐下,同我讲述一些她开店以来这么长时间的经营理念和得到的一些教训,我一一记下,想着下次去出版社的时候再去外地选书跟我的编辑们说一声。
正说着,书店服务生带着一个男人走了过来。
来人正是杨凯。
“杨凯?你怎么来了?”
看孟晶的反应,应该是没料到杨凯今天会来。
“你忘了啊孟晶,上周不是你说下周有时间过来找你聊新书的事情么。”
“你看我这记性,来坐坐坐。”
服务生又加了把椅子。
孟晶对着我和杨凯说“你俩我就不用互相介绍了吧。”
杨凯笑了笑“苏小姐,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
“苏小姐什么时候来京都的?”
“就今天,来看看孟晶姐。”
“上次在 J 市说的出版规划,你当时可还没给我答复呢。”
“我说杨凯,你今天不是来找我谈事的吗?”
孟晶在一旁假装不高兴道。
我正愁不知道怎么接话呢,孟晶就帮我转移了话题。
“是啊,之前书店不是签约了一大批新作家出版的青春读物吗,我想说,《京都日报》那边你去公布优销结果了吗?”
“还没,《一别倾城》跟《窈窕淑女》霸榜,我现在有点捉摸不定。”
孟晶满是骄傲地看了我一眼,不错,《一别倾城》和《窈窕淑女》都是我在这四年里创作的两本长篇青春向言情小说,出版后反响不错,而且已经卖出版权,这次来京都看望孟晶,也是要和她商讨拍电影或者拍成电视剧的事情。
“我个人认为《一别倾城》拍成电影不错,《窈窕淑女》更适合按最优销量的新书去推荐。”
我细细品着咖啡,觉得杨凯对我这两本书有很独到的见解。
他并不知道我是书的作者,而我和孟晶也没说。
“《一别倾城》这本书不算长,16 万字,爆点在男女主相逢还有重逢的几个片段上,给人很强烈的既视感,我们书店的人跟我一样,在读的时候都说读这本书好像在观看一部电影,视觉审美很浓郁。”
杨凯给我的点评非常精准,在创作《一别倾城》的时候,我就是在脑海里想象每一帧镜头下的画面,着重去描写那几个引人入胜的镜头,不像在写小说,倒像在边看电影边做记录。
我本身也就是本着美学和唯美思想,去创作这本小说。我在大学选修电影编导课,老师曾在课上提到过,中国知名导演 ZYM 曾说过的“电影场景效应”,意思是观众在看完整部电影之后,会记得几个画面,几句台词,或者会记住几个演员。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提前刻画好那些被记住的形象,同时串联好剩下的形象,整部作品就完成了。
而我的另一部作品《窈窕淑女》确实以情节塑造人物为导向,故事感和节奏都比《一别倾城》强,读起来更引人入胜。
我放下咖啡杯点了点头“杨先生见解独到,果然是老牌出版社的老板。”
杨凯没想到我会给予他这样的评价,挠了挠头不好意思“苏小姐年少有为,在奉城出版社也是风生水起,杨某早有耳闻。”
“都是孟晶姐一手把我带上来的。”
一旁的孟晶骄傲地看着杨凯“怎么样,苏浔这叫青出于蓝更胜于蓝,我在出版社的时候忙的昏天黑地,也没有什么成色,小浔一就位,倒是让晨星在业内小有名气了。”
“要么怎么说奉城第一文化人孟晶孟大小姐不是徒有虚名呢。”
杨凯是真心夸孟晶的,早年他很仰慕孟晶的卓越成就,当时他还不是出版社的老板,他是京都最大编辑部的组长,在业界也是很有名气,那时候他就很关注晨星文学社的孟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