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玛丽苏文学里奋斗(207)
“你不懂是你亲眼见我是如何好的,”薛岫端起桌上的茶盏,轻声说着:“而外面的人只会信是百姓祈福,一传十十传百,传到最后会更邪乎的。”
等到最后,顾韶音听闻有人说薛岫是天上的文曲星君下凡历劫,劫满这要离去的时候,被百姓的虔诚之心所感动,特留于人间,好为百姓谋福祉的时候,顾韶音才懂当时薛岫所说的那番话。
此刻的他,不信邪。
但也没有说别的顶嘴,只是点点头敷衍了事。
顾韶音离开后,薛岫放下茶盏,偏过头朝窗外望去,郁郁葱葱,四方的天,晴空高照,到无前些日子的阴霾。
他看了会后,随手拿出信纸,写信给南黎。
与他说自己已经痊愈,不必忧心。
本想让南黎呆在南疆,莫要出来走荡,但细想后,南黎也不会听他的,腿长在南黎身上,南黎想要跑,也非他三言两语就能拦住的。
青阳水患一事已了,他也该回京了。
或者前去鲁阳。
薛岫还未定下,连同他上任的文书也未下来,在此之前,他反倒有些轻松。
“乖崽,”薛母人未至声先到,她走进屋里头,喊道:“乖崽,我和你父亲准备出门去逛上一逛,明日,就回鲁阳,鲁阳那边事多,离不开他。”
“而且新皇即为,还不知你父亲是否会回京,当年他一根筋,只认赵怀……只认他,现在是他的儿子,你父亲心里头也舒坦些,能放下从前的事端。”
薛岫他起身相迎,听闻这话后轻挑眉头:“母亲不知道吗?”
薛母疑惑地眨眨眼,她该知道什么。
“嗯?”了一声。
“新皇乃是先太子。”
“我知道是他的儿子,”薛母附和一句,蓦然反应过来,她张望四下里,拉着薛岫走到拐角里,小声问道:“你刚刚说的什么话?”
薛岫小声道:“新皇是赵怀泽。”
赵怀泽?!薛母震惊得捂住嘴,唇瓣动了动,无声说:“是他!”
薛岫微微点点头,薛母依旧回不过神来,她抓着薛岫的手腕撑着身体,满脸的不相信,“怎么可能,当年……当年我可是亲眼看见他……”压低声音道:“下葬的。”
“是他。”
听着薛岫语中的镇定,薛母还是有些回不过神,怎么会是赵怀泽,这也太离奇了。
但心底又是欢喜的,比起赵怀泽的儿子,赵怀泽他们接触的更多,更有几分情谊,薛家也能繁荣昌盛。
薛母脸上带着笑意,她拍拍薛岫的手背,一切都在不言中,又叹息着说道:“你父亲要是知道啊,肯定心里头也高兴。”
又像是想起某事,她嘟囔道:“难怪最近你父亲有几分想离开鲁阳又不想,原来是因为他回来了,算了,我也不管你父亲是如何想的了,回京也好,也方便我照顾你。”
薛岫嘴角也微微上扬几分,轻嗯了一声。
薛母拉着薛岫,带着他向外头走去。
两人走到外头的时候,还未走多久,薛岫已经病好的消息,就传到了老远。
小孩拉着母亲走到薛岫的面前,仰头看着薛岫的面容,在小孩眼中,薛岫正发着光,双眼弥漫着雾气,“大哥哥,谢谢你上回救了我。”
小孩手里紧紧攥了个果子,果子很红,个头不大,却是贫苦人家能拿出手最好的东西,小孩努力踮起脚尖,将果子送到薛岫手中,说道:“给大哥哥。”
妇人看着锦衣华服的夫人后,有些羞愧地低垂着头,不自在的揉捏了两下衣角。
“好,”薛岫弯腰蹲下,他接过小孩手中的果子,眉眼略弯,笑道:“谢谢,我很喜欢。”
伸手摸了摸小孩的头道:“以后要好好读书。”
小孩稳稳地站在地面,她有些不好意思的扭捏两下:“大哥哥,我是女孩子,是不可以读书的。”
薛岫也未曾想到眼前的小孩竟是姑娘家,看着女孩瞳孔澄澈,因他说的话有些不好意思,又抬眸瞧了瞧站在旁边略显局促的大人。
从他们的衣着看出,他们过的日子并不富裕,若是供养男孩,也能供养出一位读书人。
薛岫直视着小孩的眼睛,很认真的说道:“也许,等你长大了,你就能读书了。”
“不能的,不能的,”小女孩嘴里说着不能,眼神里却有着向往,她从小就知道家里贫穷,供养孩子读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连村里最富有的那人家,供养家里的孩子读书,都会穷苦一段时日,更何况是她,她家贫,虽有位秀才爹爹,可她也不是男孩子,她爹爹也时常惋惜,她若是个男孩子便好了。
“你告诉哥哥,你想不想读书。”
小女孩有些畏缩,她抬眼看了一眼撇过头目中含泪的母亲,又看着眼前美得跟画似的大哥哥,低下头看着自己的布鞋,有些局促,声音很小的说出:“想。”
“那你信不信大哥哥。”
“信的,”小女孩掷地有声点点头。
“好,那我们拉钩,”薛岫伸出手,他道:“等你长大了,你可要记得你今日所说,若有机会,去读书,可好。”
小女孩伸出手与薛岫拉钩,目光中带着写期许,稚气的道:“好。”
第91章
◎文书下来,薛岫为相◎
薛岫与两人分开后, 和薛母在沿街逛逛,买了些零碎的玩意带回去。
等回到府里后,薛母才定定看了一眼薛岫道:“你想做什么你就去做, 再不济, 还有你父亲在后面给你兜底。”
“好, ”薛岫轻笑。
两人走进院子后,所有人都在,连同王玉泽, 也从明乐县回来了, 而他们都望着薛岫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