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内耗自救指南(4)
程名来到胡同里的一处排练室,门外贴着一个牌子,距离话剧《沙发的诱惑》公演还有 10 天。
排练室租金高昂,程名的大部分支出都花在这里。
他和几个演员们排练话剧。
这次排练有机会公演,全都归功于女主角妙妙,演出的资金都是她出的,妙妙并不是专业演员,是一个短视频流量网红,有了流量之后,想要演戏。
令程名头疼的就是妙妙的演技,为此,两个人没黑没白的泡在一起,程名给妙妙讲戏,希望能让妙妙提升演技。
妙妙忽闪着一双无所适从的眼睛,听不明白程名的意图。
“我给你的导演阐释和人物小传你仔细看过吗?”程名问道。
“看了呀!”妙妙有些不耐烦,瘫在沙发上。
这次出演话剧,圆了网红妙妙的一个表演梦,同时也圆了程名的导演梦,他们各得其所。
忙完一天的工作,郝嘉还没顾上吃晚饭,没有任何饥饿感,但眼前眩晕,她自己诊断是气血不足,需要补血补气。
加之医生告诫要尽早手术,郝嘉也对自己的健康产生焦虑,想想更头晕了。
下周末书店要承办一位作家的新书分享会,郝嘉原本想等活动结束再请假,现在看来来不及了,她把工作交付给同事,自己请了一周的假,工作这么久,她还没有一次性请这么长的假。
回家路上,郝嘉考虑是否要把做手术的事情告知程名,按说做手术无论如何都不是小事,有程名在身边陪着心里踏实点,但她却有些徘徊。
比起手术的事,郝嘉更想与程名谈谈两人的未来。
郝嘉回到家,看到程名一头扎进电脑里,不到半夜不会出来。
郝嘉站在卧室门口,问:“你吃了吗?”
“点的外卖吃。”程名头也不抬。
郝嘉试探性的问:“我最近想回老家看看我奶奶。”
程名:“你奶奶怎么了?”
“你”奶奶,郝嘉对“你”这个人称代词很敏感,即便是称呼朋友的长辈,为表亲密也没必要单独突出“你”啊。
还有就是难道只有生病才能回家看看吗?郝嘉腹诽着。
一句话,六个字,两个炸点。
“我奶奶没生病,就是想回去看看她。
你有时间陪我一起回去吗?”重点在“我”上,郝嘉的情绪暗涌着。
程名虚与委蛇道:“如果是单纯的看望,我就算了吧,你知道我见到亲戚容易社恐——我自己的亲戚都好几年不见了。”
“那就算了。”郝嘉不愿勉强。
“什么时候回啊?”程名似乎也觉得自己不陪郝嘉回去有些理亏。
“还没想好。”郝嘉说。
郝嘉和程名,经常无效沟通,以前的模式是热烈互呛,现在是消极回避。
这令郝嘉莫名不安,这种不安不仅是对两人关系的担忧,还有对自己年龄的焦虑,心中甚至生出一股好强自尊,更加不想提起手术的事,她敏感的觉得这是早衰的表现。
郝嘉最终告诉程名,她不想把脆弱狼狈的一面暴露在程名面前。
“我最近要出差几天。”郝嘉告诉程名,“大概三天,五天,说不准。”
程名:“行,你忙你的。”
你忙你的,我忙我的,各忙各的,这是郝嘉和程名的生活常态。
除了同住一个屋檐下,他们甚至没有其他交集。
程名突然想起话剧《奥涅金》,问道:“可是过几天就是《奥涅金》的演出了。
你要错过了吗?”
郝嘉竟然忘记还要看话剧,无所谓的说道:“那怎么办,工作要紧。”
“好可惜啊!”程名抱怨着。
“你找人和你一起去吧,别浪费了。”郝嘉安慰道。
“也只能这样了,遗憾。”程名说。
网上盛传的“孤独等级”里,独自做手术排名第一位,郝嘉觉得这是制造焦虑。
她并不觉得独自做手术有什么孤独可言,一是小手术,她独自一人可以胜任,二是手术不是什么好事儿,没必要告诉别人。
独当一面,郝嘉有这个自信。
手术台上,郝嘉像一坨等待宰杀的猪肉,麻药给了她尊严,她竟然神奇的在手术台上睡着了。
一切顺利,郝嘉躺在病床上。
人生中的第一次手术,果然是微创。
晚上,郝嘉躺在病床上,麻药劲已经过去,浑身不自在,但又睡不着。
她躺在床上拿 IPad 看《奇葩说》,这期的辩题是“恋爱多年我却恐婚,现在面前有一瓶去除恐婚水,我要喝吗?”
这不是一个虚无的辩题,而是郝嘉面临的问题。
郝嘉和程名恋爱三年,按说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火候,三十几岁的年纪,好就结婚,不好就分手,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谈没有结果的恋爱。
郝嘉心里是着急的,但她不愿意主动提,倒不是怕掉价,是她对结婚也并不迫切。
对于大龄被催婚的压力,她选择眼不见心不烦,反正天高皇帝远,她管不了那么多。
话虽这么说,但郝嘉还是希望程名能主动提结婚,男人如果不愿意结婚,恋爱的诚意总是差半截。
郝嘉越是如此想,心里越存有怨念,她抵触自己内心这样的想法,她也想潇洒从容一些。
此期辩题结束之后,一位教授突然举手,发表观点,他说:“大家都把不结婚当做个性解放,在这个个人主义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很强大,所以不需要结婚。
但是过了五十岁,你有另一个想法,你需要有人帮助,四十五岁失业了怎么办?六十五岁以后进了养老院,没有孩子来看你,你知道护工会怎么虐待你嘛?五十岁以后,你像这些成功人士一样,一个人飘在社会上的概率是很小的,你需要一个人帮你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