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内耗自救指南(6)
郝嘉正在哭,声音沙哑,她怕被余梦柔听出来,任由手机铃声响着,佯装没听到。
手机持续的响。
郝嘉挂断,回复微信:在加班,有事微信说吧。
余梦柔回复:沈老师去世了。
郝嘉愕然,她擦干眼泪,眼神迷离的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
郝嘉准备买第二天最早的一班高铁,却售罄了。
简单收拾了一下,郝嘉决定开车回去。
她一定要赶回去参加高中老师沈茹的葬礼。
她出门时,程名还没有回来,今晚大概是他的话剧首秀的狂欢夜,他不会回来了。
从北京到故乡东港并不远,驱车不过六百公里。
大雨滂沱,暗夜难行,郝嘉的车突然抛锚了。
郝嘉把车停在路边,此刻已是凌晨三点,她正准备打救援电话。
“需要帮忙吗?”后面有一辆车驶向前,他摇下车窗,朝她喊话。
“需要!”郝嘉高声回答。
他冒雨走下车,高大挺拔的身形越走越近,大雨中,郝嘉来不及打量他的样子。
“看样子只能等救援了。”他无能为力。
“谢谢你。”郝嘉表示,在他的帮助下,把车挪到安全位置。
“你要去哪里?顺路的话我可以搭你一程。”他说。
“东港。”郝嘉回答。
“我也正要回东港,上车吧。”他说。
郝嘉没有犹豫,跟着他上了车。
车上,郝嘉大约打量他的模样,不到三十岁,年轻清爽,干净利落。
除此之外,郝嘉没好意思再留意。
路上两人无话,他打开手机直播,递给郝嘉。
“这是干嘛?”郝嘉不解。
“直播啊,可以保证你的安全。”他笑了。
“开车直播是违法的。”郝嘉一本正经的说。
“所以让你拿着手机。”他又笑了。
郝嘉关掉直播,不自觉的看着他的侧脸,说:“不用,谢谢你的好心。”
“我叫金驰,金子的金,驰骋的驰。”他说。
郝嘉愣住了,心里狐疑着,搭车还要做自我介绍吗?
“告诉你我的名字,我就不只是陌生人和司机了。”金驰说。
“郝嘉。”郝嘉说。
“郝嘉。”金驰重复着,“记住了。”
一路畅通,雨停了,天快亮了。
毕竟是搭车,郝嘉想找话题热络一下,但她看金驰并没有想要聊几句的意思,心里放松下来。
“快到了,困的话再坚持一下,我知道你不好意思睡。”金驰自说自话。
“你喝水吗?”郝嘉拿出一瓶水递给金驰,缓解尴尬。
金驰丝毫不客气:“帮我拧开,谢谢。”
郝嘉把瓶盖拧开,递给金驰。
金驰昂起脖子,咕咚一口,喉结清晰。
说道:“谢谢。
等会儿到东港把你放在哪儿?”
“第一中学门口有家快捷酒店,就把我放在那儿吧。”郝嘉说。
“好。”金驰目视前方回答。
郝嘉搭着陌生人的车,在漫长幽暗,孤月高悬的归途中抵达久违的故乡东港。
她大概已经有两年多没回家了。
行至目的地东港,天已经微微亮。
这座北方小城,已经不复郝嘉记忆中的样子。
城中心的车站撤出了,满眼高楼,更多是烂尾楼。
清晨的鸟语伴着泥土的芬芳,是故乡的味道。
快捷酒店门口,金驰停下车。
“谢谢你啊,我给你车费吧。”郝嘉有些不好意思。
金驰看了一眼车外,热气腾腾的早点摊。
“车费就免了,助人为乐。
不过我饿了,你请我吃早餐吧。”金驰说。
“下车吧。”郝嘉准备下车。
金驰泊车,郝嘉等着。
熙熙攘攘人群中,郝嘉甚至不敢与人对视,她怕遇到熟人。
她想起作家李敖暮年回到老家,看到幼时老宅,写诗道:“六十年前谁识我,六十年后我识谁,信知老屋终作土,捧得凄凉片瓦回。”心里生出一丝丝悲凉。
早点摊在第一中学的对面,学生络绎不绝来这里吃饭。
“你想吃什么?”郝嘉问金驰。
“油条,豆浆,包子,豆腐脑。”金驰想吃的好多。
“这么多,吃得完吗?”郝嘉问。
“那还用说,开了一晚上车,饿死了。”金驰笑答。
空气里弥漫着热气香油的味道,清晨的日光下,郝嘉看清楚金驰的样子,高大挺拔。
沉默的时候清冷,笑起来甜蜜,像是中学时代校园里骑着自行车擦肩而过的高中男生。
而她自己,短发露耳,一张寡淡平常的瓜子脸,眼睛不大,胸部平平,两条笔直的大腿纤细有力,是她少女的模样,像一头刚刚成熟,挺括的小鹿。
第4章 葬礼&画册
上学的高峰时段,学生们三三两两的推着自行车进校。
郝嘉已经吃完早饭,金驰还在埋头吃。
郝嘉不好意思先走,被金驰看出来了。
“吃完你忙你的,不用管我。”金驰说话的口气仿佛老朋友一般的熟稔。
郝嘉也没假客气,直言:“那我就先走了,你慢慢吃,还是要谢谢你。”她起身,拉着行李箱朝对面的快捷酒店走去。
郝嘉拖着行李的背影穿过马路,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金驰看着她的背影,背影里分辨不出她是赶路的旅人,归家的游子还是中学的学生。
办好入住,走进房间,郝嘉把酒店定位发给余梦柔:“我到了。”
“我收拾一下过去找你吧。”余梦柔回复。
郝嘉给余梦柔备注的名字是一个“柔”字。